长江师范学院 乘“数”而起 打造高校数字化转型新范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打造一流高职院校 为健康中国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擦亮能源特色职教品牌 绘就跨越发展育人篇章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培养一流交通人才 助力交通强国建设“三环四力”破难题 走出高质量就业“重财范”
第012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长江师范学院 乘“数”而起 打造高校数字化转型新范式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打造一流高职院校 为健康中国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擦亮能源特色职教品牌 绘就跨越发展育人篇章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培养一流交通人才 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三环四力”破难题 走出高质量就业“重财范”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创新“招培就”一体化就业联动机制
“三环四力”破难题 走出高质量就业“重财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民生冷暖。做好青年人才高质量就业更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正奋力奔跑在创建市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道路上的重庆财经职院(以下简称“财经职院”),抓住关键、打通堵点,积极构建“三环联动、四力协同”的“招培就”一体化就业联动机制,大力推进“三大改革”,精巧用好“四把钥匙”,精准化解毕业生就业难题,为年轻人铺就奋斗出彩之路,学校多次获得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

  破势

  以招生改革守护高质量就业之源

  高校就业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招生工作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基本前提。

  财经职院提高站位,在招生环节做既重当前、更利长远,瞄准四个方面做好改革探索。

  开好引才良方,将生源质量(报到率、投档分数线等)、就业质量作为招生计划调控的重要依据,逐步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动态需求的适应性。探索育人新路,探索大类招生、后期分流,培养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拓宽发展路径,加大“专本贯通”招生规模,提高“预就业”占比。全力保驾护航,探索“订单式”招生,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从源头抓起,在细节着力,财经职院加强招生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着力形成“进口旺、质量高、出口畅”的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

  破难

  以教学改革夯实高质量就业之基

  就业工作并非一场期末大考,而是人才培养全过程发力。

  财经职院把准发展脉搏,深化产教协同,以“四把钥匙”破解人才培养环节的供需结构矛盾,增强人才供给的适应性。

  专业发力,聚焦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增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等10余个密切对接重庆产业需求的新专业。

  产业设院,打造了“两领先、两特色、两重点”的梯级专业群发展体系。成立了秀山农村电商、城口乡村旅游等5个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累计培训乡村产业人才1万余人。

  课程创新,投资理财、财务管理等6个市级教学资源库,建成2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3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2门国家规划教材。

  基地建设,引入京东物流,在校内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建成1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物流生产实训基地、3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专业获市级“双基地”建设项目。

  不仅如此,学校提升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围绕学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等内容进行校本研究,形成14个各具专业特色的研究成果,为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破局

  以四力协同走好高质量就业之路

  如果说招生带来“源头活水”,育人赋能人才提质,那么就业则让“涓涓细流,汇入大海”,助青年学子找到用武之地。

  财经职院强化四力,在关键环节“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生。

  聚合力,强化统筹。学校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学业导师、就业导师、辅导员、实习指导老师”四师联动机制,从学生进校开始到毕业,持续跟踪学生动态,提供、推荐实习和就业机会,

  强引力,端正观念。学校以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生涯就业体验周等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以“重财品、强财智、成财英”的“三财”育人体系涵育人才,学生近年在省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共计获奖39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近90项,均全市同类院校前列。

  挖潜力,数智赋能。学校以“数智”赋能生涯教育、岗位挖潜、就业招聘,累计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约8000个,每年平均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0余场,提供岗位2.3万余个,近3年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96%以上。

  蓄实力,指导创业。学校以“互联网+”“挑战杯”“渝创渝新”创新创业竞赛为龙头,以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为依托,以“财英”“双创”广场为抓手,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投身科技报国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在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52个项目获得市奖、获国赛银奖1项,铜奖1项,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赛“优秀组织奖”。

  高点谋划、创新机制、四力协同,财经职院走出了高质量就业新范式,提供了高质量就业重财样板。

  操小霞 罗晓密 余长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