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以红色引擎驱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高校党纪学习教育要突出“四个注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推进新型城镇化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011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红色引擎驱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高校党纪学习教育要突出“四个注重”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雷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释加强党的纪律教育的重大意义、方法途径、目标任务。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纵观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从最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9800多万名党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清除一切影响和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履职担当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相统一;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特别重视党的建设,通过制定党章,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整风运动、“三反”运动、“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不断革除党在执政过程中的各种弊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新形势下,我们仍然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弱化着党的纯洁性。因此,需要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伤、壮士断腕,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宝贵经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事实表明,什么时候我们重视党的建设,我们的改革、发展、稳定就会顺利推进;什么时候忽视党的建设,我们的改革、发展、稳定就会遇到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在内的七次党内集中教育凝心聚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扎紧制度笼子,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向纵深推进。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治理也更加强调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都需要高质量党建提供坚强保证。我们只有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开创管党治党工作新局面,实现自身战斗力的有力提高,才能切实保障经济运行平稳和社会和谐有序。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我们党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贯穿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鲜明主题。实现伟大梦想、成就伟大事业,离不开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无论是改变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局面,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还是在建设、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治理现代化和经济建设成绩,都离不开自我革命精神的发扬。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这个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坚强领导和开拓创新。因此,我们要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坚定不移以自我革命精神高质量推进党的建设,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和新作为。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