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 筑牢生态屏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第014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共绘美丽重庆新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城口 筑牢生态屏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口 筑牢生态屏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摄/张其辉

  发展林下经济,开展箭叶淫羊藿种植

  周溪乡鹿坪村食用菌基地 摄/唐小江

  核心提示

  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境内坐拥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庆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3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185.3万亩,占县域面积的37.53%。

  近年来,城口县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凝聚合力,坚持全地域、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手段,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路径,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城口作用。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本底更加厚实,转型发展破题开局。城口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生态气候明珠”“中国绿色生态中药材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全县生态经济加速发展,绿色工业产值占比提升至8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0%。

  高水平推进生态保护污染治理

  城口“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完整,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属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区。

  “全力保障南水北调水环境是城口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必由之路。”城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长江上游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重要水源涵养地,城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加强污染防治,推进绿色转型,整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为此,城口县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重点,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态脆弱区修复治理;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和“净土”行动,一体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城乡面貌。

  据介绍,城口县编制完成了《城口县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城口县重要河流生态保障方案》《城口县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2021-2035)》,对县内水资源五级分区和重要河流的水量分配份额实施管控,对全县100平方公里以上13条河流和3个重要水资源调度河流生态共选取21个主要控制断面实施最小下泄生态流量保障。争取到位湿地保护和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2956万元,用于巴山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

  同时,城口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加强排污口监督管理,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工作,生活垃圾中转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以上,成功建成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

  “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大巴山资源保护。”城口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口县2023年大巴山南麓和嘉陵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项目开工建设,计划实施封山育林3.7万亩,退化林修复6.58万亩;同时序时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完成营造林12.35万亩,实现全县300余万亩天然林管护率达到100%的目标。

  如今,城口生态环境迈向全域美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60天左右,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1.8—3万个/立方厘米、居重庆之首,国考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及以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高标准落实减碳降污协同增效

  城口县拥有亚洲最大的钡矿床和全国第五大锰矿床,而锰矿被誉为“黑金”,过去是城口的经济命脉,但也曾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污染,废渣等固体废物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抬高、河底淤积、良田受损。

  “重拳治理锰矿污染,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城口县强力推进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和涉自保区小水电站关闭退出,关停锰矿27座、电解锰企业1家、小水电站6座,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工业能耗占比全市最低;制定出台《城口县历史遗留关闭锰矿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完成矿山生态修复74.6公顷,治理水土流失64平方公里;积极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精准实施“护绿增绿”工程,“退出‘黑色’产业,还绿水青山。”

  与此同时,城口县将水资源论证作为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控制高耗水、重污染的项目建设;强化工业节水,禁止引进高耗水企业,并督导高耗水企业主动加强节水工艺改造,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中水回用;将节水改造与控制排污相结合,燕山锰业、金大铁合金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实行了循环用水、中水回用,重点工业企业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万元GDP用水率逐年下降。

  据透露,城口县实行计划用水管理,落实定额管理,对年用水1万立方米以上用水大户实行用水管理台账,有效确保了年用水总量控制在市上下达的4800万立方米指标内。

  “坚持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转型并重,推进新能源体系建设。”城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力发展“风光”清洁能源,建成光伏装机12万千瓦、风电装机5万千瓦,中广核咸宜一期3万千瓦光伏满负并网发电,预计“十四五”末清洁能源总装机1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20亿度,“建成投用全市首座低碳光伏基站,启动生态价值转化EOD项目申报。”

  城口县还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塑料污染治理,鼓励使用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物流器具,电商快递减少二次包装,支持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持续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努力以“绿色细胞”构建“绿色家园”。

  高效率探索生态产品转化密码

  “绿色发展起步迅速,但绿色发展动能较弱。”城口县相关负责人称,该县目前“两山”转化的制度体系、市场机制等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效益还未真正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和创新各类行之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迫在眉睫。“努力推动全县逐步从‘靠山吃山’走向‘靠山吃生态’。”

  以林业综合改革示范为引领,城口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三变”改革和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采取“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储公司”流转方式流转集体商品林,建设国家储备林70万亩,开展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6.07万亩,林下生态产业产值达13亿元。

  生态资源价值加快转化,城口县成功注册全国首个“碳谷”商标,成为全市首个获得备案的国储林“碳汇通”项目,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储备林+”等改革让群众受益。

  据统计,城口70万亩国家储备林带动40万余人次通过“流转林地获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享股金、种养经营赚现金”,实现“一地生四金”。

  “聚焦‘两山’转化,解锁生态密码。”城口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发挥城口独特的生态优势,做好“绿色+”文章,打造林下特色产业链、发展全域森林康养旅游业、培育林业碳汇项目、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新型绿色经济增长点,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新发展。“打通点绿成金、生态变现‘新通道’。”

  通过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等模式,城口引进汇达核桃生物公司、哂旺华宝、昭德堂制药、神田药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林下种养殖业和生态产品加工,培育起“森林康养+观光休闲、中医理疗、教育研学”新业态,在全市率先推动横向生态补偿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

  据统计,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50万亩,带动近2万余农民参与林下经济经营,让林农捧上生态“金饭碗”,建成森林人家达2200家;累计向九龙坡、璧山出售6.07万亩森林覆盖率指标,成交金额达1.5亿元。

  “激活了人、地、钱,让‘死’资源变为‘活’资本。”城口县相关负责人称,林业改革工作后,全县集体林权流转面积80万亩,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投入金融资金4亿元,带动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实现了林农增收、生态增效、市场主体增资。

  现在,城口森林覆盖率72.8%,居全市第一。据初步评估,城口县森林资源资产价值132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社会提供服务价值51亿元。

  高质量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城口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城口县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绿色发展,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能力。

  “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城口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口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最优路径,加快建设“大巴山药谷”“大巴山硒谷”“大巴山碳谷”,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用‘绿’转型、靠‘绿’取胜、以‘绿’生金,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向奔赴’。”

  点绿成金、生态变现,关键在发展壮大绿色产业。为此,城口县实施绿色农产品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大力发展中药、老腊肉、山地鸡等特色产业,唱响“大巴山硒谷”品牌价值;实施工业绿色低碳创建工程,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产品,支持优势企业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有序引导商贸物流领域的生产经营者绿色经营,着力推动电商平台、商场和超市等绿色商贸消费流通企业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推广绿色低碳产品,创建绿色商场。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消费品产业,促进消费品工业与农文旅融合发展。”城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口采取专班推进,围绕丰富“五大体系”,实施“十大提升行动”,大力推动城口老腊肉“再出发”,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城口老腊肉年产量突破1万吨,年产值突破10亿元;引进核桃精深加工、中陨矿泉水、九重山水矿泉水等项目,同时优化庙坝工业园区功能布局,将工业园区庙坝组团定位为重点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引进企业投资中药材生产加工及培育项目。他说,“切实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城口被誉为“大巴山生态药谷”。城口县将中药产业作为县域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现代中药纳入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规划,着力实施政策引领、龙头培育、园区聚能、科技助力、品牌提质五大工程,联合渝川陕鄂16县(市、区),成功组建“大巴山药谷”中药产业联盟,推动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共同打造“大巴山药谷”区域公共品牌,强力推进“大巴山药谷”建设。

  目前,城口县中药材种植规模达38万亩,成功引进上药集团、希尔安等12家中医药企业落户,全县中药材初加工能力达2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1万吨,成功申报重庆市中药材产业园(建设基地)。

  2023年,城口县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带动全县45%以上农户增收。城口获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中国绿色生态中药材示范县”“中国·城口药膳地标美食城市”。

  现在,城口产业发展正实现绿色转型,城口中药材、老腊肉、清洁能源和绿色建材等绿色低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14.8亿元、3.7亿元,超过锰矿关闭前水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资源等资源优势正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

  张亚飞 刘钦 图片除署名外由城口县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