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瞰阿蓬江 摄/任光明 |
|
矿山复绿 |
|
黔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
|
市级非遗——西兰卡普织锦 |
|
美丽黔江城 |
核心提示
三岔河,黔江的“城市客厅”。漫步河堤,两岸杨柳依依,花团锦簇。入夜,悠扬的音乐、喷泉的水柱、绽放的华灯交相辉映,与熙熙攘攘的人流共同绘就着“武陵会客厅”的城市封面。
阿蓬江,黔江的“母亲河”。泛舟神龟峡,目之所及,青山巍巍绿水潺潺,鱼翔浅底燕舞莺歌,野生猕猴追逐嬉戏,彰显着“中国峡谷城”的生态美景。
大美黔江展蓝图,绿水青山皆是景。去年底发出的《贯彻落实美丽黔江建设大会精神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美丽黔江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黔江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空间颜值、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数智化水平将显著提升,打造出宜居宜业的美丽黔江新格局。
水嬗变 湿地公园生态美
阿蓬,土家语意为“雄奇秀美”。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正是这样一片融合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一体的雄奇秀美的土地。
阿蓬江流域拥有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生长着大鲵、水獭、中华蚊母树等国家和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纵贯黔江多个街镇,总面积2413公顷,其中国家重要湿地面积939.54公顷。在这里,村庄农舍掩映于绿水青山中,彰显着淡雅恬静的田园之美。生态鸟岛上草木葱茏,栖息着白鹭、苍鹭、红头山雀等20余种鸟类。
近年来,黔江通过新建河道防洪护岸、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恢复重建湿地资源等手段,不断加大对阿蓬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同时,通过改厕、改厨,配套水、电、路和庭院绿化,推动两岸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黔江在阿蓬江沿线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小微湿地,打造出“一江两岸”美丽乡村旅游带,在保护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同时,又助推了当地乡村振兴。
去年底,国家林草局宣布将黔江区阿蓬江等29处湿地列入新一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当前,黔江正进一步加强对阿蓬江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抓紧编制湿地修复方案,科学开展保护修复和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充分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多种生态功能。推动“湿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山复绿 矿山花园融一体
4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重庆市绿色矿山名单(2024年第二批)的公示》,黔江区蓬东乡河坝坡水泥用灰岩矿,成功跻身“市级绿色矿山”,成为黔江第二家市级绿色矿山。这是继黔江大堡矿山建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后,黔江矿山生态修复的又一重要成果。
封闭式堆料仓、喷淋除尘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进出车辆冲洗设备、整洁硬化的道路、实时测速装置……这家位于阿蓬江东岸的企业,用布局规范的矿区、绿意盎然的环境,颠覆着公众对矿山“漫天灰尘、机器轰鸣、环境脏乱差”的固有印象。
黔江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黔江立足“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障青山绿水”的目标,引导矿山企业因地制宜实施园林式绿化,建设花园式矿山。目前,全区生产矿山累计投入生态修复基金2587万元,修复毁损土地面积520亩,有效防止了矿山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同时,黔江还致力推动213个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损毁土地修复利用。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226万元,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修复123个,面积1834亩。这些矿山的治理完成后,均移交所在村居进行经营管理,引导在修复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发展经果林,利用原矿区房屋土地解决住房、农业项目仓储、设施农业以及社会公益事业,有效兼顾了矿山生态修复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城无废 生态经济双丰收
打造“无废城市”,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黔江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弘扬“无废”理念,健全“无废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底黔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这座现代化的热电厂,是武陵山区发电功率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垃圾处理能力为700吨/日,已建成一期工程350吨/日,年产电量4000万度以上。电厂除了能及时消化黔江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外,还有能力消化已填埋的存量垃圾。由于采取了先进的烟气净化技术,整个厂区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
正在变废为宝的,还有与电厂毗邻的黔江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该中心采用高温厌氧工艺,将餐厨垃圾转变为清洁天然气和生物柴油。项目可日处理餐厨垃圾150吨、年处理病死畜禽1800吨,年产天然气250万立方米,生物柴油2700吨。
伴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黔江的城市生态颜值和绿色发展指数迎来了双提升。每年可减少排放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5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5%。构建起渝东南片区固体废物循环产业链,区域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显著提升。
链接>>>
人文之美妆点美丽黔江
美丽黔江,需要生态之美的扮靓,亦需要人文之美的妆点。6月4日,黔江召开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果验收筹备会议。黔江区委主要领导表示,要牢牢把握新“一中心一枢纽”定位,扎实做好验收筹备工作,确保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此次国家验收。
非遗是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黔江制定了非遗保护传承“321”模式,建立“生态、基地、舞台”3个传承体系,“归口保护”和“定向保护”2个保护体系,“1年1次”开展总结评比,非遗保护传承机制不断完善。
在黔江区城东街道南海城社区中良巷,黔江依托三台书院,打造出黔江非遗馆。馆内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黔江的传统民俗、传统技艺等10个方面的非遗项目。
新近开业的位于濯水古镇的渝东南非遗馆,则是全面展现渝东南非遗项目的阵地。馆内设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果展区、非遗项目体验区、渝东南两区四县非遗项目展示区,让游客在体验古镇风光的同时,了解武陵山区的优秀传统文化。
彭光灿 刘茂娇 图片除署名外由黔江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