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校园风貌 |
|
俄罗斯沃罗涅日州教育考察团来校开展国际人文交流活动 |
|
广东省肇庆市农业学校一行到重庆市农业学校考察交流“一校一品”文化品牌建设工作 |
以农立校,服务“三农”,深深烙印在重庆市农业学校发展史中。
走过107年办学历程,这所以“农业”命名的学校,始终坚守“扶贫济困,技助农耕”的建校初心,坚持农校姓“农”、服务“三农”的教育追求,立足重庆、依托行业,爱农重农、强农兴农,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重庆市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庆市双优建设B类学校、重庆市就业创业先进学校等殊荣,诠释了一所农业学校的担当,成为全国农业学校中当之无愧的标杆。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涉农学校如何再建新业、再添新功?
“扛起人才培养战略使命,教育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强化‘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树立‘以农报国’的志向抱负,是时代赋予学校的历史使命,我们责无旁贷。”学校校长王华平说,学校将延续百年初心,再写时代新篇,努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为农而立践使命
擦亮“巴渝农耕文化”品牌铸就全国典范
在重庆农校巴渝农耕文化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见证着学校为农而立的初心和使命。
“重庆市农业学校是在辛亥革命后,社会动荡、百姓食不果腹的1917年,由赖问农、胡子昂等有识之士创建。据巴县县志记载,重庆农校在1931年的校训即为‘扶贫济困、技助农耕’……”伴随着学生讲解员的讲解,历史的一幕幕画面在眼前清晰。在抗战时期,重庆农校曾经是共产党员的地下活动场所,校舍在战乱中被炸毁,后经多次搬迁(于1958年搬迁至现校址)。新中国成立后,农校人开垦农场、教书育人,为“三农”战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历史变迁,几经易名,数次迁移,学校却从未抹去“农”字,始终怀揣梦想砥砺前行。
学校坚守“扶贫济困、技助农耕”建校初心,坚持“以农立校,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形成“勤耕厚植,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凸显育人特色。以“巴”寻根、以“渝”定域、以“农”立馆,研究巴渝先民“开巴山”“治渝水”奋斗历程,将当代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成果引入校园,厚植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一懂两爱”情怀,传承优秀的农耕文明。
立体打造巴渝农耕文化校园,学校探索“巴渝农耕文化+”模式,形成“一园+一馆+双基地+N个实践体验基地”文化阵地,增加服务农业启蒙科普教育、社会通识教育功能。将耕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融入文化阵地建设,让学生深刻感悟中华璀璨农业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的精神力量,体验和认知中华文化中“耕读传家”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传承。
实施巴渝农耕文化特色育人项目,学校积极与示范乡镇、村社、企业合作建设多个推广体验基地,与企业合作探索建成了“玫瑰文化”“板栗文化”等产业文化案例,让更多人感受到巴渝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激发人们对农业农村的热爱之情。
不忘爱农重农初心,牢记强农兴农使命,重庆市农业学校创建以文化人品牌、焕发时代活力,“巴渝农耕文化”获得教育部2023年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典型案例,是重庆市本届唯一入选的中职学校,吸引广东、广西、内蒙古、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职业院校到校考察交流,中央党校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俄罗斯交流团等到校考察和研学交流,成果在市内外90余家院校及企业得到推广,农业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与农同耕求突破
破旧立新开启优质发展新局面
清晨,行走在重庆农校美丽的校园,教学楼上醒目的校训、校风等以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呈现,对内引领师生的思想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老师和同学友善互助,从日常生活上的值日扫地到工作学习中的辅助帮衬,行动自觉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良好习惯。
“校园里再也不见曾经自由散漫的现象。”一位在学校待了十几年的老教师感慨。
7年前,校长王华平刚来重庆农校,当时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抓班子,带队伍,作表率,促进干部履职担当作为。
王华平等校领导坚持星期天到校、晨会点评,进教室、下寝室,找师生代表座谈,深入调查研究,增强督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长向全校师生公开自己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全天候接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各种诉求,做到“件件有回音”;班子成员带头住校值周、带头上思政课,组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全员培训,做到“全员担当作为”。
优制度,明责任,严考核,促进教风学风显著好转。
完善《教职工学期工作绩效考评实施办法》,制定《党委工作规则》,一系列体系化制度为学校实施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保证。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择优选用年轻干部,促进干部结构优化,形成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班风好、学风浓、校风正的良好局面。
强教育,重规范、严纪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开展“校园吸烟、乱扔垃圾、浪费食物、玩手机游戏、不按时就寝”等一系列专项教育活动,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用餐教育,开设“违规违纪学生德育提升专班、禁烟专班”教育活动等,净化了育人环境。
向好向优态势下,学校大胆改革创新,首推抖音校园直播、万人师生家长视频大会等,招生就业与培训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学校事业实现新的进步,办学规模得以稳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尤其是近年来,学校以市“双优”项目建设为抓手,治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2021年,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全市中职农科专业最全、师资最强的学校。
■为农而兴强质量
多措并举树起高质量发展标杆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中国式现代化尤其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优质量促发展成为重庆农校持之不懈的奋斗目标。
调整专业结构,布局专业集群,搭好“农平台”。
学校依托作物生产技术、园林技术、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畜禽生产技术4个市级优质专业,建成了畜禽生产技术、作物生产技术、农机使用与维修、农产品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服务5大专业群,含22个专业,其中涉农专业9个。目前,农业学籍学生超4000人,约占全市的70%,农业学籍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数字重庆建设背景下,学校以建设“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基地”为契机,以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建设智慧教室,VR、AR实训场景等途径,推动专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深化产教融合,开展科教融汇,做好“农文章”。
学校全面推行教育部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试点,与优质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建立“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通过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林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集成,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育人质量,擦亮“农品牌”。
学校坚持融通“岗课赛证”,双融双轨育人。通过“岗课”对接、以“岗”定“课”,“课证”融合、以“证”定“标”,“课赛”融通、以“赛”提“技”,不断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打造“双轨并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和“升学教育+中高本贯通衔接”双轮驱动模式,搭建起学生多元化成长的“立交桥”。
时光飞逝,初心不改,重庆农校搭好“农平台”、做好“农文章”、擦亮“农品牌”,在新时代学校内涵建设中树起高质量发展标杆。
■技助农耕显担当
精准服务摘得“全国优质校”称号
“农”字写来只有寥寥几笔,践行起来却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重庆农校以有力行动作出生动诠释:
深入农户,以田间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服务绿色发展。学校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开州区探索“猪—茶—果—草”生态循环模式项目,创建核心示范柑橘园500余亩、生态猪高效养殖示范基地1个,实现生猪年出栏超1万头。
项目带动,高水平技术服务精准对接发展需求。学校在开州、巫山、酉阳、丰都、城口推广项目经验,建设绿色荞麦种植、鱼菜共生等项目,共绘助民增收幸福卷。在开州、奉节、万盛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附加值食用菌生产、特色果蔬绿色生产技术服务,书写以技惠民新篇章。
发挥优势,开展技能培训服务乡村振兴。学校抓稳人才培育、抓实技能培训,在南川区与企业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在全市与企业共建7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3年来为全市开展基层农技培训13314人,毕业学生9143人,升学5556人,就业3587人。
科技下乡,以“硬核技术”助力乡村增产、库区发展。学校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社会服务活动,组建5支科技服务小分队,共派出196人次分别前往武隆、巫山、石柱、彭水、万州等农村一线,帮助解决农业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份份真情、一项项行动、一个个举措……成为重庆农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乡村振兴,致力“技助农耕”的一个个生动写照。
服务不停歇、惠民不止步。2021年,学校牵头成立“重庆乡村振兴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汇集成员单位79个,目前已扩大至川渝100余个企事业单位。对接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组建3支科技特派员队伍,开展3项技术服务,研发新品种9个,先后前往开州、奉节等10个区县,与11个乡镇联合打造“重庆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乡镇”,共建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流淌在血液里的那份对土地的深情,对百姓的牵挂,让重庆农校人始终如一,倾尽全力,奉献所有。近年来,学校入选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9人,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所需,源源不断地输送社会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助农出海绘新景
跃阶攀高助力中国农业走向世界
近年来,重庆农校走过了一段坎坷曲折的不凡历程,迈上了跃阶攀高的崭新台阶,赢得了令人赞许的骄傲荣光。
与农共舞,师生绽放精彩。学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近3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各1项;教师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和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市级班主任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8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此外,师生在全国轻工行业技能大赛、“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巴渝工匠”杯系列职业技能竞赛中更是频频获奖,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刘腾,“全国轻工技术能手”雷娜、徐爱平,全国“最美职校生”黄吉剑等一大批优秀教师、优秀学生。
与农同振,全面开花结果。学校近3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获省(市)级以上成果140余项,其中国家级成果29项。建成市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三课堂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入选2022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段三维五步骤”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以农机使用与维护课程为例》入选2023年重庆市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耕读课堂”培养浓乡型“三农”人才——中职涉农专业十年改革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伴随着学校品质提升的同时,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持续走高,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根据调查,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5%以上,就业满意率达95%以上。
面对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五金”新基建建设、职教出海等新时代新使命,农校早已磨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学校放眼世界,与俄罗斯、新加坡、日本、荷兰等国家开启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与新加坡企业SINGRASS PTE.LTD合作的室内水培蔬菜项目,被纳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重点项目。与俄罗斯沃罗涅日州博布罗夫工业与农业职业学校进行教育合作协议云签约,双方在建立友好学校、互鉴互赏等方面已开启了深入交流与合作。与日本新潟食品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当前,学校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农业大学“3+4/5”中职升本/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已正式开展教学,学校正扬帆出海,与国内外优质学校、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共建优质专业,共育高技能人才,在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国际化职教品牌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郭丽娜 章明海 文秀月 图片由重庆市农业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