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的“最后一课”:是结束也是开始
第005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高考前的“最后一课”:是结束也是开始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前的“最后一课”:是结束也是开始
——重庆“老”教师和“新”教师的对话

  临别心乱情绪低,往事历历,往事历历,绿窗虫唱花如许。满堂笑语赋新词,未来可期,未来可期,慈恩塔下题名时。——黄其科

  这两年对你们来说是成长,是青春;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呢!——杨昌兴

  30多年来的历史教育生涯,我在历史里回望青春;3年来,我陪你们在历史中让青春绚烂。——肖文奇

  我比这些学生大不了几岁,他们很相信我这个彦哥。我24小时待命,学生们有任何问题,我都会去帮忙解决。——陈彦

  今年考化学科目的头一天晚上,我会像过去一样到教室去陪学生。——刘刚

  带好高三学生这根接力棒,需要年轻老师一直传递下去。——蒙明明

  2024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举行,这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寒窗苦读十余年,学子们走到今天,除了父母的养育陪伴,更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6月5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三位即将退休、带最后一届高三学生的“60后”老师和三位第一次带高三学生的“新手”老师,走进他们“最后一课”的课堂,接受来自“老”教师和“新”教师的祝福。

  

  60岁语文老师黄其科和25岁物理老师杨昌兴:

  好老师得多与孩子们在一起

  他对他说>>>

  讲完高考前的“最后一课”后,杨昌兴来到同在一个办公室的黄其科面前“取经”,“黄老师,你带了那么多届高三,孩子们都非常优秀也非常喜欢你,有啥秘诀?”

  黄其科教书37年来,常年带高三学生。“高三至少带了20届吧!”黄其科说。

  “当老师关键在于态度,你就得多与孩子们在一起,多了解他们!”黄其科倾囊相授。

  “尤其是当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细节。”黄其科举例说,他带的高三学生中有一名性格内向的孩子,模拟考一般在610分左右。考前,黄其科邀请他的母亲来到学校并告诉她,考前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这位母亲照做了,“结果,这一抱给了孩子勇气、鼓励,最后高考考了660多分。”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60岁的语文老师黄其科,是鲁能巴蜀中学高三(18)班的班主任。6月5日早上7点,他准时出现在教室,他要给他带的最后一届高三学生上高考前的“最后一课”。

  同样的时间点,在高三(14)班教室,25岁的物理“新手”老师杨昌兴特意穿上了西装,给他带的首届高三学生,同样上了高考前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学生给他出了一道题

  “以往都是老师对你们讲,这节课该换你们给我讲了。”黄其科的“最后一课”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开场。

  “各科的科代表可以先发言,同学们可以迅速组队出主意。”黄其科补充说。

  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5分钟后,语文科代表和另外两名同学率先上台。

  “我们送给您一首诗,您来猜诗名。这是一首白居易的诗,第一句是‘绿野堂开占物华’,最后一句是‘何用堂前更种花’。”三名学生出了题。

  “这是我在之前的命题中出过的一首诗,叫什么来着?”突如其来的“拷问”让黄其科猝不及防。但他稍加思索,迅速给出答案:“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这首诗是对一名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紧接着,数学科代表上台画了一个爱心函数;英语科代表用流利的英语讲述了黄老师所教的哲理,比如“人生皆有可能”“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守则”

  ……

  黄其科倍感欣慰,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临下课时,黄其科恢复“本色”。他将辛弃疾的《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投影在了黑板上,简单讲解后,请学生们现场仿写。

  两三分钟后,学生们纷纷创作出了自己的《丑奴儿》。学生龙立写道:“年少不知高考难,清华北大,清华北大,状元榜眼谈笑间。而今方知路艰辛,一本二本,一本二本,纵使路难亦向前。”

  学生杨佳润则采用口语化的表达,他念道:“初来不知学何物,耍耍哒哒,耍耍哒哒,只为人生求发达。而今方知身上责,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心怀凌云满坤乾。”

  黄其科既惊喜又感慨,他现场送给孩子们一首《丑奴儿 赠别》——“临别心乱情绪低,往事历历,往事历历,绿窗虫唱花如许。满堂笑语赋新词,未来可期,未来可期,慈恩塔下题名时。”

  “最后一课”,他来了一波“回忆杀”

  “哇!”当身着深蓝色西装的杨昌兴出现在高三(14)班教室门口时,全班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呼:“杨老师,好帅喔!”

  “那必须,谁叫你们是我的第一届高三学生呢!”杨昌兴幽默回应。

  在考前的“最后一课”上,杨昌兴播放了他为学生们制作的专属PPT,来了一波“回忆杀”,点燃了学生的情绪。每一页都是他与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做水火箭、火树银花物理实验、高三百日誓师入场……

  “做水火箭让我们印象尤其深刻。”一名学生称,当时他们读高二,正在学动量,年级举办了学科特色活动,杨昌兴和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查资料、找材料、动手制作。最终,他们做的水火箭冲上天空几十米,成了那次特色活动中最出彩的项目之一。

  “其实,昨晚我又失眠了。”下课铃敲响时,杨昌兴努力克制了下情绪。他对学生们说:“从高二开始我认识你们,这两年对你们来说是成长,是青春;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杨昌兴讲完,现场掌声雷动,不少学生悄悄地揉了揉发红的眼睛。

  

  60岁历史老师肖文奇和25岁数学老师陈彦:

  好老师要有温度和情怀

  他对他说>>>

  “肖伯伯,离高考还有两天,我也有点紧张,啷个办?”肖文奇从教室走出来时,陈彦走上前,道出自己的困惑。

  “别说你,我从第一次带毕业生到现在要退休了,还是会紧张。像自己的孩子要去高考一样,既兴奋又欣喜,每届都是如此。”肖文奇安慰陈彦。

  “我就要退休了,以后是你们年轻老师陪伴孩子们了,希望你们能成为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肖文奇说。

  “刚从教时,我以为一名好的教师就是业务精湛,帮助学生考好成绩。教书35年,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好的老师要有温度和情怀。应该始于对学生的爱但不止于爱,要坚守初心、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陈彦跟肖文奇有个约定,他一定会接下肖老师的接力棒,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云钰

  60岁的肖文奇是西南大学附中历史老师。6月5日9时,有着35年教龄的他理了理衣领,清了清嗓子,走向高三(5)班的教室。

  “30多年来的历史教育生涯,我在历史里回望青春;3年来,我陪你们在历史中让青春绚烂。这就是时间的魅力、历史的魅力、传承的魅力!”台下40多名学生,被老师的话语感动,热烈地鼓起掌来。

  教室门外,25岁的数学老师陈彦竖起大拇指。作为今年首次带高三的老师,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准备,就像肖老师曾经那样。

  他对学生说,“你们的青春在历史中绚烂”

  “老师,我们给你准备了一份礼物。”在高三(5)班教室里,两名学生突然站起来,从身后拿出一面锦旗,缓缓展开,上面印有“桃李满天下、雨露润春华”几个大字。

  “这都快要考试了,孩子们,你们真是……”肖文奇有些羞涩,他微微摇头,声音哽咽地轻声说道。

  3年的陪伴,学生们早已把肖文奇当成了家人。

  学生尹笔颍说,为了帮助她提高成绩,肖老师经常在办公室给她无偿补习,“肖伯伯(学校师生都称肖文奇为肖伯伯)最常说的就是,放心问、不着急,不管多晚我都会陪你把当天的问题解决完。”

  “肖伯伯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上课逻辑强,又幽默风趣。最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们对待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学生冉一焮说。

  临下课,肖文奇对学生们说:“现在,我给你们讲历史,明天你们就要书写历史,后天你们就要创造历史了。”

  他给学生分享,“高考考验的不只是知识”

  “这两天,除了给他们减压,我主要是提醒学生注意查漏补缺。看看易错的知识点。”在高三数学教师办公室,陈彦说,他每天早上7点就到校,希望能把工作做得再细致一些。

  “有的娃儿还是有点小紧张,我一直在想办法帮他们缓解压力。”陈彦说,几天前,有孩子担心自己考不好,来找到他寻求帮助,我就把自己当年高考的经历分享给他,告诉他们怎么复习、怎么备考。

  “当天课上没有弄懂的知识点,一定要当天解决;遇到问题尽量独立思考;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心无杂念。高考考验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心理素质。”陈彦特别强调。

  “我比这些学生大不了几岁,他们很相信我这个彦哥。我24小时待命,学生们有任何问题,我都会去帮忙解决。”

  

  60岁化学老师刘刚和28岁地理老师蒙明明:

  好老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他对她说>>>

  “带好高三学生这根接力棒,需要年轻老师一直传递下去。”蒙明明说,平时遇到难题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找刘刚支招。

  “带高三尤其需要耐心和细致,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对待。”刘刚把从教心得倾囊相授。他说,待生如子的老师,学生毕业多年后,也会记得并心存感激。高考成绩不是对学生唯一的评判标准,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指引他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同学们,马上就是端午节,学校给大家送粽子了,祝大家‘一举高中(粽)’。”

  6月5日下午,位于大渡口区的重庆市茄子溪中学高三(9)班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今年将退休的高三化学老师刘刚,给学生们送上祝福。

  今年高考,茄子溪中学安排了22名老师为500余名考生送考“护航”。其中,既有像刘刚这样“全身都是经验”的老教师,也有今年28岁、首次以班主任身份送考的“90后”青年教师蒙明明。

  考试前一晚,他会像过去一样去陪学生

  在学校,刘刚被同事们尊称为“老历史”,因为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茄中人”。但师生们都习惯喊他“刚哥”。“这样挺好的,娃儿们觉得亲切,他们和我亲近了,自然就会喜欢上我的课。”刘刚说,这也是他从教36年掌握的“秘诀”之一。

  在学生们眼中,刘刚是一位“特别有方法”的老师。

  “他把化学知识点编成顺口溜,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高三(4)班化学科代表刘吉鑫说。比如,为了让学生们记住知识点,刘刚发明了一个新词“父(负)亲(极)大”,意思就是当水电解时,负极产生的氢气体积要大一些。

  “今年考化学科目的头一天晚上,我会像过去一样到教室去陪学生,看看学生们还有什么查漏补缺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给他们鼓励和打气。”刘刚说。

  考前一个月,她每天在手机上设十几个闹铃

  “孩子们,用力跳起来,幸福是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得到的哟。”6月5日午餐前,高三(9)班班主任兼地理老师蒙明明带着全班同学做一场仪式感满满的“高中(粽)”游戏。

  她在教室大门上挂了一袋粽子,学生们依次走出教室,用头顶粽子,以此给学生送上祝福并给他们减压。

  今年是蒙明明在学校工作的第5年。“新兵上线”,她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送班上的49名学生参加高考。

  蒙明明虽然年轻,但当班主任三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对班上学习劲头足的孩子,不用怎么操心,这段时间多叮嘱就行。比较活泼、性格比较外向的孩子,是比较让人头痛的,也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需要经常提醒。还有一些性格比较安静、总是默默复习的孩子,要先关心他们的生活,再问问学习的情况。”她说,考前一个月,为了不遗漏事项,她每天都在手机上设十几个闹铃。

  本版图片由记者 张锦辉 刘力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