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成莉是一名扎根社区13年的干部,对她而言,基层工作就是“平均每天要接待30多名群众,把8000多名社区居民的一件件小事都装在脑子里”。
基层的辛苦,习近平总书记都记在心里。不久前,他来到伍成莉所在社区,听她介绍基层的“千头万绪”,并亲切地询问她累不累。“身体累,但心不累”,伍成莉的回答真诚有力。
身体累,是因为基层是治理末梢,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直面大量繁复的工作。心不累,则是因为“‘渝快政’App上有个全市的一表通智能报表应用,以前一年要报上百张表,现在只需要报12张”。
从上百张报表到12张,从“键对键”到“面对面”,减掉的是形式主义的桎梏,涵养的是求真务实的作风,营造的是实干担当的氛围。
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一句“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是对基层干部的理解、支持和厚爱;一句“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是对基层工作的规划、梳理和分解。
从“始终记挂”到“条分缕析”,总书记对基层减负的关注,对重庆工作的关心,始终如一。五年前,同样是在重庆,总书记嘱咐“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
为了让基层干部解脱出来,重庆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建立“四清单一目录”,明确各个社区的服务事项。伍成莉所在的民主村社区,依法履行职责33项,社区工作负面清单28项,每一条每一项都很清晰。人按清单干,事按目录办,在科学划分的权责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正因如此,伍成莉才有底气告诉总书记,“因此,我有更多时间服务群众。去的次数多了,服务时间长了,居民就会更认可,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伍成莉的经历启示我们,对基层干部,既要给“过河”的任务,又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重庆开发“一表通”应用,就是要构建数据通道和共享机制,变“找基层要数据”为“在系统取数据”,以治理增效推动基层减负。
重庆的“桥”和“船”,就是强化数字赋能,形式做“减法”,效率做“加法”,效果做“乘法”。汇集的数据没少,但干部的压力减了,工作的实绩多了。这是“松绑”的有效方法,减负的可行路径,值得提炼、推广。
“忙正事,再苦再累也不怕”。减负的获得感,正在逐步转变为基层干部的使命感,变成建设新重庆的责任感,激励着大家越干越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