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能干者能上,让有为者有位白公馆“七旬老树”在红岩干部学院找到“新家”
第007版:红岩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让能干者能上,让有为者有位
白公馆“七旬老树”在红岩干部学院找到“新家”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5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岩珍档

白公馆“七旬老树”在红岩干部学院找到“新家”

  2024年3月,重庆红岩干部学院专门嫁接了160余枝石榴树枝条,这些枝条的“母体”,是一株在白公馆内饱经风霜70余年的石榴树,那是红岩烈士许晓轩被关押在白公馆时和狱友们一起种下的。

  许晓轩是小说《红岩》许云峰的原型之一。1938年5月,许晓轩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遭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几经辗转,于1946年被押送到重庆白公馆监狱。

  入狱前,许晓轩是川东特委重庆新市区的区委书记。在特务看来,他“位高权重”,只要拿下他,就能轻而易举地捣毁重庆地下党的工作,为此,特务们对他严加看守、重刑折磨。

  尽管斗争环境艰苦,但许晓轩从未屈服,他带领狱友开展斗争。当时,特务们想出一招“软刀子”——以相当高的津贴利诱许晓轩,指派他当会计,许晓轩却回答说:“我对倒马桶、洗茅房很有兴趣。”

  又有一次,中美合作所所长丁敏之对他说:“我们打算释放你,并介绍你去教书……”话音未落,许晓轩立刻说道:“先无条件放出去,再谈工作吧!”特务听他这样说,知道利诱也没办法让这个“硬骨头”出卖同志,于是加重了对他的刑罚折磨,罚他做苦工时必须手脚戴镣铐。

  一次,许晓轩外出做苦工时悄悄带回一株弱小的石榴树苗,并把它种在了白公馆放风坝,平时和狱友们一起照料,作为苦中作乐的精神寄托。

  由于特务看守非常严,加上狱中物资匮乏,这株石榴树的生长环境并不乐观。许晓轩和狱友们只能在很有限的时间里去浇浇水、松松土,但这株石榴树竟然奇迹般地生长起来了。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开始了疯狂屠杀。当特务叫到许晓轩的名字,准备实行枪决时,他从容不迫地走出来,并留下最后的遗言:“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

  许晓轩就义后三天,重庆迎来了解放。那株虽然弱小却生命力顽强的石榴树,替白公馆牺牲的革命志士们看到了重庆的曙光。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 杨世玲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