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的桂园。(资料图片)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
编者按
4月29日,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全新开放,重庆统战文化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对重庆统战文化“一都一城两高地”建设作出的系列部署要求,着力推动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今日起,本报推出“同心向党统战故事展播”,通过探寻统战旧址,讲述统战故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不断巩固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好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位于渝中区上清寺的中山四路,只有短短800多米,却是一条悄然跨过三个世纪的老街。坐落在这条街上的桂园,肃穆、宁静。
桂园,是国共谈判的重要见证地。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两党就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历史性谈判在这里举行。10月10日下午6点,国共两党在桂园签署了著名的《双十协定》。
然而,桂园的意义并不限于此。
在这初夏时节,记者走进这座青砖小楼,去寻找发生在这里的“统战故事”。
毛泽东在桂园会见各界人士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放手发动群众,使人民力量不断壮大,敌后人民抗日武装和根据地迅速发展,影响日益扩大。
随着抗战胜利,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把注意力放在了准备内战上,企图借受降之机,迅速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
国民党在积极调遣军队准备内战的同时,又假意表现出愿与中共就解决抗战后中国政治前途问题进行和平谈判的姿态,借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历时43天。
这期间,毛泽东在桂园会见了各党派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外国使节代表。
其中有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
1945年8月31日下午,毛泽东在桂园宴请了王昆仑、侯外庐等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的成员。由于国民党对延安方面的封锁,大家对中共都不太了解,有的甚至有误解和非议。为了拉近和大家的距离,毛泽东首先说道:“你们都是些无名英雄啊!今天能认识各位,实在不虚此行。”毛泽东亲切的话语消除了众人的拘束,大家开始畅所欲言。毛泽东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充分表达了中共力争和平谈判成功的态度,赢得了各界民主人士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这份监视报告记录1945年毛泽东在渝行程
桂园有一件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蒋介石以“安全保卫”之名,指定宪兵司令部派出一个特别警卫班进驻桂园。警卫人员由国民党当局精心挑选,他们将毛泽东的来访出行以“工作日报”形式,每天由单线交通,经宪兵司令部直送蒋介石,以保证“谈判安全”之名、行监视之实。
这份“工作日报”就是《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这件文物共计48页、9154字,它是宪兵特务每天对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进出桂园等地活动进行严密监视的原始记录。小到车牌号、往返时间、出行方向这样的细节,都在《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上得到了细致的呈现。毛泽东与张澜、黄炎培、章伯钧等人士的会面也被一一记录其中。这从一个完全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当年毛泽东在重庆开展统战工作的历史足迹。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频繁往返于红岩村、桂园、林园等地,他还曾到位于沙坪坝的中央大学,与教授们会面。
《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这样记录:“与中央大学卢教授谈话时,其夫人出与毛握手,谓:‘毛氏之风采,是可为一国之领袖’。”
从这份文物中我们看到,仅9月1日至30日,到桂园拜访毛泽东的各界人士就有100余人;毛泽东从桂园出发去参加各类宴会有14次之多;在桂园举行招待各界人士的茶话会有6次;毛泽东还从桂园出发去拜访如宋庆龄、于右任、陈立夫等各界知名人士数十人,展现出毛泽东在重庆为和平民主团结而奔走的辛勤身影。
由此可见,在谈判桌外,毛泽东广泛会见社会各界名流,向他们宣传、介绍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开展了多层次的统战工作,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代表同国民党在谈判中的政治斗争,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的支持。
而这些支持,是促进这次国共谈判取得积极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举行招待茶会会见重庆工商界人士
为会见在重庆的工商界人士,结交新朋友,毛泽东在桂园举行了招待茶会,应邀出席的有李烛尘、章乃器、范旭东、刘鸿生、胡西园、吴羹梅等人。会上,毛泽东赞扬他们为发展民族工商业所作的贡献,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这是李烛尘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此前,他不顾个人安危,公开表示欢迎毛泽东停止内战、实行政治民主的主张,深受工商界人士的称赞和敬佩。
《双十协定》签订前,毛泽东曾邀请李烛尘等重庆民族工商界各团体负责人共进午餐。宾主略事寒暄,李烛尘就对毛泽东坦诚相告:“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确实可信可行。”他还告诉毛泽东,他同黄炎培、胡厥文等正在筹组“民主建国会”,要为争取民主政治、维护产业界生存而斗争。毛泽东笑着说:“烛尘先生真是快人快语,令人钦佩。这么大的国家,应当允许不同主张、不同观点存在嘛,搞独裁是行不通的。”
李烛尘见毛泽东胸怀宽广,恨不得将肺腑之言一吐为快。毛泽东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资本是得不到发展的,只有国家独立,民族工商业才有发展前途。”他恳切地说:“我们共产党是始终把民族资本家当作朋友的。”
毛泽东一席话,打开了李烛尘的思路。之后,李烛尘应周恩来和西南实业协会的邀请,出席工商界人士的星五聚餐会,并经常宣传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阐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方针、政策,为工商业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工作。
现如今,桂园、周公馆所在的曾家岩和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旧址)被称为“红色三岩”。“红色三岩”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统战工作的主阵地之一,也成为了重庆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