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元,群众诉求更加多样,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进入新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和规律。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破解群众工作新难题,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质生产力的大发展和新型生产关系的大嬗变。群众工作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所处的社会环境、需处理的利益关系、需服务的对象等都已发生深刻变化。必须“以变应变”“以新应新”,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新思维、新方法、新举措积极应对百年变局下党群关系新的外部挑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走深走实群众路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处理好“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的关系。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正从“以物质利益为主”的层面转向“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并重”的层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满足群众的物质利益期待,又要注重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一方面,物质利益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始终是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从大处着眼,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人民群众期待的美好现实。必须从小处着手,时时刻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对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冲击,必须坚决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加重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和力量凝聚作用,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引导人民群众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要处理好“历史经验”与“时代本领”的关系。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并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把这些“传家宝”作为群众工作的根本遵循,并在实践中牢牢把握、发扬光大。同时,在群众工作的具体方法上,也不能刻舟求剑、墨守成规。特别是进入数字时代,针对工作对象“更加多元”“更加多样”“更加复杂”等特点和规律,必须通过提高理论素养这个最根本的本领和具有时代特点的工作本领,实现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
要处理好“面对面”与“键对键”的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走到群众身边去,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方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四下基层”就是“面对面”做群众工作最生动最有效的典范。在互联网时代,老百姓都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就要学会走网上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通过“键对键”的方式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特别是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时,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站稳人民立场,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和有力的矛盾化解,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同时,还要避免用“键对键”代替“面对面”,或过度依赖“键对键”而减少甚至忽略“面对面”,必须把“网上用心”和“网下用力”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走深走实新时代群众路线,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解决好、落实好。
(作者分别系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法博士后,市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和信息服务管理处处长,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0SKGH32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