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陪诊员小易(左)搀扶老人下楼办理出院手续。记者 朱婷 摄\视觉重庆 |
 |
旅游策划师项菲菲正在处理客户的各种问题。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
 |
熊猫饲养员项阳正在给大熊猫添加竹子。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
 |
整理收纳师方露(右)和同事正在整理各类衣物。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
编者按
新经济、新业态催生出了大量新兴职业,吸引了不少勇于尝试又怀揣梦想的劳动者投身其中。“五一”节前,本报记者探访了部分新职业的劳动者,一起来听听这些从工作中获取成就感和超燃能量的新职业故事。
陪诊员:我陪陌生人父母去看病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朱婷 实习生 李佳娱
4月26日,沙坪坝区的一家医院住院部,71岁的赵大爷刚从病床上醒来,就陷入焦灼:今天是出院的日子,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又弄不明白,谁去办理出院手续?
“我让一个朋友过来帮忙。”电话响起,儿子的话语打消了赵大爷的顾虑。儿子找的“朋友”是女孩小易,一名陪伴患者去医院就诊并提供挂号、排队、取药等一系列服务的陪诊员。
“重庆的大型医院,我都跑遍了,熟悉得很。”小易表示,自己从事陪诊员工作有两年时间,已经从“菜鸟”进阶到“熟手”。
两年前,小易本是一名全职“宝妈”,看到外地出现陪诊员这一新兴职业,觉得大有可为,于是选择“入行”。
“前期线上线下做宣传,坚持到现在,终于积累起稳定的客户资源,几乎每天都会接单。主要是陪诊老年患者,也有孕妇以及一些腿脚不便的年轻患者。只要有单,我们都会工作,节假日也不例外。”小易透露,为了提供更规范的服务,她还加入到一家有资质的公司旗下,除了陪诊,她还带起了陪诊团队,负责培训新人。
“我们团队有20多人,都是年轻人。”小易说,很多人开始走进这一新兴行业,“陪诊的价格,以1小时60元计,一上午时间收费200元,一个月下来,接单量多的话,收入会在万元以上。此外,工作灵活,主打一个自由。”
确认赵大爷可以出院后,小易给赵大爷儿子打去电话,将医生的嘱托一一反馈。接着,她与赵大爷的老伴一起收拾行李,“虽然没有收拾行李这个服务内容,但两位都是老人家,从外地过来看病不容易,我有时间就帮一下。”
在小易的包里,时刻备有袋子,如果陪诊患者需要,她就免费提供,“尤其是装药,很多患者需要袋子。这些虽然是细节,却能体现服务质量。”
熟悉办理流程,小易很快为赵大爷办理了出院手续,并陪伴老人等车。“今天多亏有你,姑娘!”离开时,赵大爷真诚地表示感谢。
“这个工作可以为别人解燃眉之急。”小易说,这个“别人”,是前来看病的老人,也是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前来陪诊老人的子女,自己或多或少弥补了老人子女的愧疚和遗憾。
旅游策划师:节假日无休电脑手机不离手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4月28日下午,新牌坊一家咖啡馆,重庆同盛假期国际旅行社(UP定制)旅游策划师项菲菲正在电脑前处理客户的各种问题。
项菲菲的职业有些特殊,作为旅游策划师,她平时的工作就是根据游客需求定制合适的行程,同时解决客户旅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可以四处旅行,工作内容又是研究吃喝玩乐,旅游策划师是许多年轻人心中“幸福”的职业。
“实际上,玩只是这个职业光鲜的一面,我们节假日无休,电脑、手机不能离手。”项菲菲说。
项菲菲已在旅游行业从事私人定制9年时间。
2015年,当时私人定制游在国内刚起步,朋友邀请她一起创业,项菲菲很快同意了。
不久后,项菲菲去意大利南部阿玛尔菲海岸旅行,爱上了这个迷人的海岸小镇。回重庆后,她趁热打铁推出了阿玛尔菲海岸私人定制游,短短时间接待了上百个客户。
“如果说传统跟团游是靠信息和资源赚钱,定制游一定是靠创意和服务赚钱。”项菲菲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份工作非常契合自己。
项菲菲的私人定制客户年龄从30岁到50岁不等,相对于过去“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旅游方式,他们更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希望能有更专业的建议,让一段旅程充满回忆。
于是,小到一个餐厅,大到一个景点,项菲菲想方设法为客户推荐更多更地道的深度玩法,“比如客人从事建筑行业,我会向他推荐城堡等历史遗迹改造的酒店;有客人特别喜欢甜品和咖啡,我会在目的地帮她寻找十几家咖啡馆……”
“旅游策划师相当于旅行者的私人管家。”项菲菲说,他们的工作日常更多是面对客户不同的需求,随时通过邮件、电话、微信沟通,迅速解决对方在旅途中可能遭遇的种种突发状况,如航班取消、行李丢失等。
如今,项菲菲已到访近30个国家、地区。那么,旅游策划师必备哪些“硬核”要素呢?
她认为,首先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热爱钻研始终是旅游策划师的入行“硬门槛”。此外,想要在这一行业“站稳脚跟”,知识的储备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平时除了对接客户,项菲菲要花大量时间浏览各地旅游局官方网站、纪录片、社交平台等,深挖目的地的各类资讯。她认为,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旅行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旅游策划师的职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定制游出行是大势所趋。
熊猫饲养员:照顾国宝要有充足体力和脑力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在重庆动物园熊猫馆,有一群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深受人们的喜爱,许多人感叹:“好羡慕熊猫的奶爸、奶妈,每天可以与国宝们相处!”
“五一”节前,记者来到重庆动物园,与熊猫奶爸、奶妈对话,探寻他们与国宝之间的故事。
项阳今年28岁,他在去年12月实现了梦想——当一名大熊猫饲养员。
2014年,项阳考入西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读大二时,项阳第一次到重庆动物园看熊猫就喜欢上了。
于是,项阳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连续3年报考重庆动物园,直到2023年才如愿以偿到动物园工作。
和项阳一样,31岁的张倩薇从小就喜欢动物,每逢节假日,总会让父母带着自己逛重庆动物园。
“每次到动物园,我必看大熊猫。”张倩薇2016年参加重庆动物园的招聘,成为大熊猫饲养员,“那种梦想照进现实,爱好变成职业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很多人羡慕饲养员能与大熊猫亲密相处,但要胜任这份工作,并不容易。
“当大熊猫的饲养员可不是那么轻松。”项阳说,实习期时,他和另一名奶爸一起照顾四只大熊猫,“它们的采食量很大,我每天要洗四五捆竹子,有时一天的量甚至上百斤,竹笋和其他辅食也有固定的量,光是洗这些食物都要很久。”
在张倩薇看来,“当一名合格的饲养员,不仅要热爱,更要有充足的体力和脑力。”
张倩薇和项阳时常遭遇紧急情况,比如游客不慎将随身携带的物品或是食物掉到场地里,为防止大熊猫误食,他们必须快速反应,有些物品可以用夹子夹起来,不能夹的就要立刻把大熊猫喊进内场。有时熊猫们也会与饲养员“斗智斗勇”,如果不听话只能用苹果吸引其注意力诱导进内场,然后再进场地把掉落物品捡起来。
在动物园工作,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饲养员们都是轮流休假,节假日是他们最忙碌的日子,几乎全员在岗。
如何做好这份工作?
“首先要喜欢动物,只要真心对待,它们也会真心给予我们反馈。”张倩薇说,还要吃苦耐劳,有耐心,不能怕脏怕累。
“年轻人要提升自己,多学习动物相关知识,既要扛得住竹竿子,也要提得起笔杆子!”项阳说,自己一边照顾熊猫,一边还有科研任务,希望能做出一些科研成果。
整理收纳师:叠衣有技巧月入能过万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黄乔
眼下正值春夏之交,不少人准备进行衣橱换季整理。可是,面对堆积如山的衣物,不少家庭直呼“头疼”。整理收纳师这一新职业顺势而生,2021年,该职业被人社部列入新职业。
“时间不够用。”这是方露近期最明显的感受。方露是渝家人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家人)的一名整理收纳师,每逢换季和节假日,就是最忙的时候。
4月27日上午8点,方露与同事来到渝北区春华别院小区客户张女士家中。只见戴着口罩和白手套的方露,迅速把衣橱腾空,并将衣物分门别类地放在铺有一次性床单的床上。
“其实只要有步骤和方法,整理起来并不困难。”方露介绍,收纳衣橱一般会用到“黄金五步法”:一清,清空清洁,包括清空衣柜,进行柜内清洁;二分,分类取舍,对所有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协助客户更好地进行“断舍离”;三改,空间改造,对衣橱不合理空间进行规划和改造;四收,将衣物物品进行美学陈列,科学收纳;五交/教,对整理成果与客户进行交付,并教授整理技巧。
今年25岁的方露毕业于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大四那年,在机缘巧合下,方露进入渝家人行政岗实习。
“当时,我的老师除了是培训部的员工,也是一名整理收纳金牌讲师。我听了她的讲课,觉得整理收纳非常有意思,一件短袖竟然有5种折叠方法。”方露说。
“成为整理收纳师的门槛并不高,但要独立上门服务,要经过半年以上的培训。”方露说。
去年5月,方露第一次上门。那是一个搬家收纳订单,四个人一直做到晚上10时许。
正是这次经历,让方露对这份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她说:“实战和实训室操作还是不一样,平时训练没有时间要求,而客户按小时计费,要求速度和美观并存。”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方露不再接单上门,她把更多时间花在了“计时训练”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多月后,老师告诉她“过关了”,方露终于露出了笑容。
“‘五一’假期前后,换季和节假日交叠,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方露说,重庆的整理收纳师平均月收入在6000—8000元,订单多的时候,月入过万元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