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全新开放暨“共画同心圆 共圆中国梦”展览开幕。观众在馆内参观。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
4月29日,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光辉历程和中国民主党派光荣历史的博物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正式面向公众全新开放。当日,“共画同心圆 共圆中国梦”展览同步开幕。
全新开放的陈列馆从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上进行了全面提升,展出历史图片1300余幅、文物实物2200余件(套),全面反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孕育、形成、发展到完善的伟大历程。
拨动时间的指针,走进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携手奋进、共谋复兴的伟大历程”徐徐向我们展开……
全新升级
辅以高科技展陈手段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以下简称陈列馆)是中央宣传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央统战部命名的“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特园修建完成并对外开放。
特园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抗战时期,特园曾享有“民主之家”美誉。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三顾特园”,与张澜等民主人士共商国是。这里也是中国民主同盟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诞生地,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苏联军事代表团、盟军军事代表团,荷兰公使馆曾在特园康庄居住。
经过扩容升级,全新开放的陈列馆展览主题为“共画同心圆 共圆中国梦”,包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无党派人士等展厅,设有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题展览以及“民主之家”特园历史故事场景陈列。
为达到最佳观展效果,展览以图文和文物实物叙事,辅以声光电、多媒体高科技展陈手段,集中且生动展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光辉历程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新征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多党合作故事的重要窗口。
让文物“说话”
讲述多党合作精彩故事
走进陈列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历经岁月洗礼,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广交朋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故事,浓缩了厚重的统战历史文化。
在一楼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专题展厅,一组1948年至1949年间民主人士一路北上的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
照片中,有人在轮船上,有人在火车上,由香港北上赴解放区,个个意气风发。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都出自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一部相机。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为以实际行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及各界爱国民主人士纷纷北上,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讲解员介绍,1948年10月,周海婴跟随担任民进领导人的母亲许广平北上,用一部用中共香港地下党组织发给他的生活补贴购买的“禄莱福来”相机,沿途记录了多位民主人士北上参加新政协的照片,成为那段岁月的重要见证。
2010年,周海婴将这台陪伴了自己60余年的相机捐赠给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作为民主人士北上参加新政协这一历史壮举的珍贵物证。
在二楼的民盟展厅,一本本子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
“这是国家一级文物,鲜继桢保存的《著名人士题词留言册》。”随着讲解员娓娓道来,参观者仿佛看到特园当年的盛况。
抗战时期,鲜英将特园提供出来,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就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共商国是。鲜英的长女鲜继桢对来往家中的各界知名人士十分崇敬,便制作留言纪念册,于1942年至1945年间,邀请冯玉祥、鹿钟麟、张澜、沈钧儒、陶行知、张申府、罗隆基、郭沫若等多位知名人士亲笔题词留念。纪念册共52页,题词内容饱含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希望,展示了先贤忧国忧民的博大襟怀。
1946年,鲜继桢赴美留学,纪念册也跟随她一起到了美国。后来,鲜继桢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自己精心保存了六十多年的留言册捐赠给陈列馆。她说:“能够让留言册回到特园,是它最恰当、最稳妥的归宿。”
“这本纪念册保存完好,十分不易,多位知名人士的墨宝集于一处,很罕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研究价值。”讲解员说。
众人“打卡”
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开放首日,陈列馆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打卡”。
当日中午12点50分,特地从上海坐飞机到重庆的民建上海市委会二十多位会员,成为陈列馆开馆后首批团队观众。他们来此专程参观全新开放的陈列馆,重温民建的创立发展史,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奋进新征程的动人故事。
“你看,这十三本册子都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有1954年讨论宪法草案初稿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也有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我要拍个照!”在陈列馆一楼的一处玻璃展台前,一位80岁的老人激动地喊出了声。
老人是民建会员、渝中区政协原副主席刘绍璋。从知道陈列馆要扩容升级开始,他就一直很关心进展,还特地捐赠了28件文物。得知陈列馆开馆的消息,他便马不停蹄地带着70多岁的妹妹一起去参观。
刘绍璋对民建的历史非常熟悉,他在“星五聚餐会”场景前说:“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得到大后方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支持,对民建成立起到了推动作用。”沿着馆内设置的参观路线小步走着,刘绍璋津津有味地看着展陈说:“回去得跟民主党派的同志们说一下,陈列馆全新开放后内容更丰富,值得组织来学习参观,我还可以给大家当讲解员。”
上清寺街道曾家岩社区中共党员刘崇进的家就住在陈列馆附近,早上听到有人说陈列馆开放了,她第一时间就想着去参观。“我有20多年党龄了,但以前确实不是很了解统战历史。”刘崇进从一楼的展厅开始看起,一边看一边拍照,认真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孕育、形成、发展到完善的光辉历程。
“今天的参观对我来说是一次再教育,也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参观完,刘崇进非常振奋。她说:“馆里的展品非常丰富,那些珍贵的文物加上讲解员细致的讲解,仿佛把我带回到那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我会推荐身边的党员同志来学习。”
当天,前来陈列馆“打卡”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外地游客。
“重庆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竟然还有一个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今天果断来‘打卡’了!”来自朱德故里四川南充仪陇县的田疆趁“五一”假期到重庆游玩,他第一站就来到了“红色三岩”之一的曾家岩。原本他只是打算到周公馆和桂园参观,没想到偶遇陈列馆开放,想也没想就走进了展厅,“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重庆是这么多民主党派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统战文化。看着浸透岁月痕迹的文物,和那些有血有肉的文字,我很受触动,这堂生动的‘历史课’很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