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重庆经开区 着力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南部增长极
第018版:区县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南岸区、重庆经开区 着力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南部增长极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四大能级”不断跃升
南岸区、重庆经开区 着力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南部增长极

  国家级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摄/郭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数字化赋能基地 摄/郭旭

  核心提示

  以一域之光,为新重庆全局添彩。近年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以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为牵引,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创新能级、开放能级、城市能级,努力建设国家级一流开发区,着力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南部增长极,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贡献新力量。

  产业能级大幅跃升

  阳春三月,走进位于重庆经开区的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只见机械臂凌空飞舞,各道工序高效衔接。

  “我们自主研发的高效高可靠机电控一体化磁悬浮变频离心机组,在多个方面突破了关键技术难题。”该公司厂长黄雪松说,美的通用自2004年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创新,目前已发展成为美的集团在西南地区最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制造基地,公司生产的离心式冷水机组在2023年销量突破2200台。

  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智能终端企业已渐呈集群化发展态势,产业能级大幅跃升。

  2023年,重庆经开区与美的通用、和诚电器等14家重点企业达成产能倍增协议,推动美的通用新投资5000万元的数字化生产线项目落地见效,实现当年新增产值超20亿元,并积极推进维沃通信研发生产基地二期工程等智能化项目建设,为产业能级的持续提升储备强劲动力。

  “2023年,重庆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跑出了8.3%的增长速度,其中‘3+2’产业集群的拉动作用尤为显著。”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坚持“制造业强区、高质量发展”理念,现代产业正加速成型起势。

  智能终端产业提质增效。重庆经开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成功申报成为重庆市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截至目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已集聚起美的制冷、维沃等9家智能终端企业,2023年实现产值399.9亿元。

  软信服务业持续向好。2023年,新增入统企业16户,规上企业数量已达75户,引进商汤科技、深圳大漠大研发基地等重大软信项目29个,西部首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数字化赋能基地建成投用。

  大健康产业探出新路。辖区大健康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80户,营收规模达743亿元,拥有各类大健康经营主体约1.8万户,拥有大健康创新平台51个,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拥有全国首创药品交易平台重庆药交所,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医渡云等健康大数据头部企业的西南总部成功落地。

  节能环保产业有效转化。区内已拥有节能环保企业44家,引进重庆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入驻,吸引生态企业数鲜云冻等绿色低碳企业落户,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与高校合作,促进与重庆交通大学合作的“沙漠土壤化”技术成果持续应用于产业化项目。

  汽车电子产业加速成型。2023年,区内工业领域汽车配套企业已有35家,签约九洲、禾赛科技、智能网联汽车AI视觉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27个,重庆市绿色能源发展公司成功落户建成快充站79座、快充桩823个,依托禾赛科技等龙头企业谋划建设激光雷达产业园,填补汽车零部件产业空白领域。

  创新能级持续提升

  脑与智能科学被认为是人类科学的“终极疆域”,是科研桂冠上最难以企及的明珠。

  而重庆经开区则以迎龙创新港为集聚地,建设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打造脑与类脑智能产业园,凭借动能强劲的创新突破力在这条未来技术产业的赛道上,完成从零到一的产业突破。

  比如,重庆云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脑与类脑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控股的子公司,也是首批入驻脑与类脑智能产业园的企业,业务涵盖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医疗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精准诊疗产品开发与应用等。

  其自主研发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是世界首台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脑控机器人产品,填补了国际空白,是工信部认定的首台(套)核心技术装备,领先美国同类产品3年。

  2023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脑与类脑科学共建实验室、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正式揭牌,迎龙创新港脑与类脑智能产业园签约新辉润(重庆)等7家企业,增强了西部脑中心品牌吸附力。

  而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只是重庆经开区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努力建设全市科创核心承载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以迎龙创新港为载体打造绿色低碳科创高地,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提质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持续提升科创能级。

  提质建设科创平台,建好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数字化赋能基地,打造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新增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市级重点实验室等5家市级研发平台,新增重庆软件园、SW众创空间等3家市级孵化器,重庆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区内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2640家、高新技术企业343家,新增会凌电子、博森电气等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烟草滤嘴、美垦半导体等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的9个产品被评定为2023年度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重庆机床自主研发的YE3140数控滚齿机床填补了国内七轴数控、四轴联动数控机床空白。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年兑现科技创新补助4723万元,新增23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4629.5万元,累计指导229户企业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超过4亿元,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开园运营,引入重庆猴哥儿人才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30家,累计培训人数3.4万人次。

  开放能级不断突破

  重庆东站是目前全国在建最大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引入7条高铁,形成通达23省份、辐射10亿人口的“1—3—6小时”高铁经济圈,年客流量将近1亿人次。

  作为全国在建最大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枢纽,重庆东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中推动成渝交流交往的重要门户、出渝出川四向通道的关键节点;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中线、东线通路的重要联结点,是面向东盟市场的要素集聚的重要平台;是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重要着力点,将建成辐射23省、超10亿人口的全国性新兴枢纽区域。

  “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持续发挥高铁通道优势,重点推动与东盟合作,深化中新项目,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打造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助推区域开放水平不断跃升,加速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为支点,以外向型通道建设为核心,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持续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全面提升城市开放能级。

  以贸易通道抢抓境外订单。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全市第一,跨境电商营收21.4亿元,同比增长690.3%。

  以资金通道抢抓有效投资。2023年,重庆经开区正式签约项目78个、合同额约40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0亿元(含蚂蚁消金),近3年项目开工率72.6%。

  以交通通道抢抓项目建设。当前,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伸段、24号线经开区段、27号线经开区段总体形象进度分别完成48%、45%、36.5%,茶惠大道总体形象进度完成约51%。

  未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还将实施开放型经济跃升专项行动,建通道、强平台,稳外资、促外贸,抓招商、谋合作,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领航提升行动,打造中新合作承载地和示范区,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向纵深推进。

  城市能级蓄势而起

  4月1日,走进重庆东站施工现场,站房四周70台高空作业车、近1000名建设者正加速推进幕墙龙骨、树形柱不锈钢板、机电管线安装等施工,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火热景象。

  而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作为东站所在地,紧紧抓住枢纽大机遇,规划重庆东站枢纽新城“一核六区”布局,以站前区3.47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延伸建设约50平方公里的枢纽新城,带动打造重庆南部增长极、城市副中心,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积蓄新势能、增添新动能。

  一座新城、无限可能。重庆东站枢纽新城正把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以交通枢纽功能为基础,借鉴雄安新区昝岗组团、杭州云城、成都东客站枢纽经济发展区等建设经验,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致力于将重庆东站枢纽新城打造集国际交往、商务商贸、商业消费、产业创新、品质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

  其中,重庆东站枢纽新城核心区可以开发的体量达到了330万平方米,规划了高达260米的城市新地标,一大批交通路网、商业商务、生态康养、文体娱乐等重大项目的启动建设。同时,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还依托重庆东站枢纽新城,打造“高铁+”经济新引擎,大力发展总部贸易、数字贸易、技术贸易等新业态,建设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新高地。

  预计到2030年,将初步建成布局结构合理、亮点突出的总部经济聚集地、对外交往高地、国际消费承载地、未来产业汇聚地,力争实现地区人口规模超35万人、国际国内总部类企业超200家、四上企业超1000家。

  以重庆东站枢纽新城为引领,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着力集聚高端资源要素,重塑重庆城市门户和新地标,城市能级实现新跃升、发展迈上新起点。

  王彩艳 杨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