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网石柱供电公司员工为中益乡升级改造低压线路 陈健 摄/视觉重庆 |
4月12日上午,在石柱县中益乡小学全电厨房内,一台近2米高的电蒸饭器正在蒸饭。旁边的一个大型电磁炉灶前,身穿白色工作服、头戴白色帽子的厨师樵建华手持锅铲,娴熟地翻炒青椒土豆丝。电磁炉灶上方,一台大型排风扇正有力运转着,将油烟排出去。
五年来,中益乡小学改变了昔日贫困落后面貌,教室用上了电暖器,教学设施及食宿条件不断改善,正朝着创建全国一流乡村幸福校园之路阔步向前。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重庆市有关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央企“大国重器”“顶梁柱”作用,不断改造升级电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安全用电水平,为中益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
电力“下乡”照亮村民致富路
中益乡小学位于中益场镇一角,是大山里一所普通小学。目前,学校有教师24名、学生108人。
近年来,中益乡努力奔跑在乡村振兴大道上,中益乡小学也建起了宽敞的塑胶跑道、整洁的学生宿舍,还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学校的发展,电力支持很大。”中益乡小学党支部书记王华介绍。以前,师生食堂炒菜用油作燃料,影响周围环境;学校的电表安装在校外村民的墙上,表后线长,存在用电安全隐患。
2020年4月,国网石柱供电公司在实施中益场镇架空线路改造为电缆入地敷设工程中,将中益乡小学电表从村民的墙上搬迁到学校里,并为学校敷设400余米低压电缆,消除了学校的用电安全隐患。
“现在食堂蒸饭、炒菜全部用电,教学楼和师生宿舍用上了电暖器、空调、电热水器。”王华说,电表及表后线改造后,食堂实现了全电气化,对周围环境零污染,学校的用电更加稳定、有保障。
从电网改造升级中受益的不止是中益乡小学,中益乡华溪村偏岩坝9家农家乐也在电力支持下发展起来。
2020年初,偏岩坝9户村民在对口企业的帮扶下办起了农家乐,将这里打造成了“美食一条街”。每年盛夏时节,前来就餐、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
为支持偏岩坝农家乐发展用电需求,2020年4月,国网石柱供电公司将偏岩坝组变压器由50千伏安增容至200千伏安,并将下户线改造为大截面绝缘导线,让农家乐发展电力十足。
“有了电力的支持,刚开业那年就挣了10万元。现在每年也有4万元左右的纯收入,日子过得比蜜甜。”偏岩坝村民、“有一家”农家乐负责人花仁叔说,她的5间屋子可住7人,能同时接待10桌客人用餐,在家门口挣钱,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中益乡夏季气候凉爽,适合发展避暑经济。近年来,中益乡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经商、就业。截至2023年底,中益乡发展民宿、农家乐23家,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
为支持中益乡旅游产业发展,2019年4月以来,国网重庆电力主动对接中益乡相关部门和企业,做好电网规划建设,不断补强电网,提升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完成中益乡双电源建设,累计新建及增容变压器17台、容量2300千伏安,新建及改造高低压线路117千米,村民户均配变容量由1.1千伏安提升至4千伏安。
充足、可靠的电力为中益乡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注入了不竭动力。
推出“三零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为打通用电服务“最后一公里”,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国网重庆电力全面推行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让小微企业接电省钱、省心。
4月12日下午,在重庆华溪村黄精面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作业人员张安琼将两挂直径约5毫米粗的圆柱形面柱放在流水线挂架上,随后双手握住面柱下方的一根竹棍的两头。用力从上往下拉拽往复数次后,粗面柱变为直径约1毫米粗的细面条,随后挂在面架上烘干。
黄精又称老虎姜、野生姜,营养价值十分丰富。自2018年起,华溪村调整产业布局,开始发展黄精种植。黄精面业有限公司是中益乡引进的一家黄精产业链下游生产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黄精面条生产线年产量可达2000吨。
近年来,华溪村村民通过种植黄精、土地入股分红、返包管护等方式,实现了稳定脱贫、增收致富。至2023年底,华溪村的黄精种植从2018年的220亩扩增至730亩,构建起从育苗、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2022年9月,黄精面业有限公司与重庆渝贸通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约总价达2800万元的出口订单,产品出口到澳大利亚、新加坡、南非等11个国家和地区。“到2023年底,我们已出口黄精面条100余吨,总金额约600万元。”黄精面业公司总经理柏向东说。
同旅游产业一样,黄精面业有限公司的发展也离不开电力的支持。2021年11月,该企业入驻华溪村后需要安装动力电。“引进生产线时附近变压器已满载,国网石柱供电公司仅用3天时间,就在我们厂区附近新增了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解决了用电问题。”柏向东指着厂房外一台变压器说,这次安装动力电,企业没花一分钱。“除此之外,供电公司的员工还不定期上门检查服务,在这里用电很放心,企业对未来发展也信心满满。”柏向东称。
有了充足、可靠的电力支撑,埋在地里的黄精成为了华溪村村民兜里的“黄金”。
“我在这里打工每月能拿到2300多元工资。”张安琼说,她家住华溪村金华街,以前靠务农为生。到黄精面业有限公司打工后,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人,她对这份工作挺满意。除她外,村里还有32个人在这里打工,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梦想。
在中益乡,类似黄精面业有限公司办理零投资接电的小微企业不在少数。国网重庆电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中益乡设立电力驿站,为村民和企业提供申请办理、业务咨询、故障报修等6项服务;引导客户应用“网上国网”App、“渝快办”等线上渠道交纳电费、办理新装等业务;全面推行“三零服务”,为小微企业节省电力投资。
2019年4月至今年3月底,国网重庆电力累计为中益乡72户符合报装条件的小微企业实施“三零服务”接电,为企业节省电力投资320余万元。
消除隐患让村民用上“放心电”
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村民生活,安全用电尤为重要,关乎着千家万户。
4月12日中午,沿着干净、平整的石板路走进中益乡华溪村老党员马培清家。厨房里电饭锅正在蒸饭,空气中弥漫着饭香。如今墙壁整洁而美观,曾经像“蜘蛛网”般的电线,隐藏在大拇指般粗的塑料阻燃线管里,马培清坐在厨房门外的椅子上,同前来检查电表、线路的国网石柱供电公司沙子供电所片区经理张成华交谈甚欢。院坝里,一张四方木桌和三根长木凳摆放在中间,格外引人注目。
“家里的线路改造后,不再担心老鼠咬线,线路也不打火了,用电放心多啦。”马培清拉着张成华的手说。
马培清居住的房屋是三层土木结构,虽冬暖夏凉,但怕火。“以前屋里线路乱糟糟的,接头多,老化严重,总担心线路起火,把房子烧了。”马培清回忆称,室内线路改造前,她家经常发生电力故障,心头始终像有块石头压着。
2019年2月底,3名供电员工携带工具材料来到她家。经过一天忙碌,供电员工将她家的室内电线全部更换为崭新的铜芯线,并穿上阻燃线管,开关、插座也进行了规范安装,还加装了漏电保护开关。
“线路改造后,我睡觉踏实多了。”多年的“心病”终于消除,马培清逢人就说。
在中益乡,类似马培清家室内电线改造不是个例。从2019年以来,国网重庆电力主动与中益乡等相关村组对接,摸清村民木屋室内线情况,按照政府出资购买铜芯线等材料、国网石柱供电公司出工改造方式,为中益乡土木、纯木结构房屋的村民改造室内线。
截至2023年底,国网重庆电力累计完成中益乡240余户土木、纯木结构房屋村民的室内线改造,消除了村民的用电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国网重庆电力还结合“安全用电示范镇街”创建,提升中益乡安全用电水平。在中益乡“安全用电示范镇街”创建中,国网重庆电力全面开展防触电伤害隐患整治、各级漏电保护器安装、安全用电知识宣传等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安全用电意识,营造安全和谐的供用电环境。2021年7月,中益乡创建成为石柱县首个“安全用电示范乡镇”,全乡的安全用电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的安全用电意识进一步增强。
灯火点亮山村,电线联通四方。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国网重庆电力与中益乡干部群众一道正铆足干劲,奋力向前奔跑。
张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