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打头阵 挑重担 做示范
第022版:区县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永川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打头阵 挑重担 做示范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川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打头阵 挑重担 做示范

  美丽新永川 摄/敖民极

  长城汽车重庆永川生产基地,第80万台整车下线 摄/敖民极

  全国第二大游戏公司米哈游在永川拍摄《崩坏3》线上音乐会

  永川是国内首个实现无人驾驶商业运营的城市 摄/陈科儒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创院院长何继善率领团队与永川共建重庆绿色低碳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摄/敖民极

  永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摄/陈科儒

  永川科技片场 摄/张坤琨

  核心提示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个年头。去年以来,永川区全面落实市委“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建设主城都市新区强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渝西地区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挑重担、做示范。2023年,全区GDP增长8.1%,排名主城都市区第1,“八张报表”综合排名全市第2,经济报表排名全市第1。

  建成全国最大中高端皮卡生产基地、西部最大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基地

  3月6日,长城汽车重庆永川生产基地举行第80万台整车下线仪式,短短几年就实现从零到80万台突破,展示了永川工业的“新速度”。

  2023年,永川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815.8亿元,同比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排名主城都市区第1,工业技改投资占比位居全市第2。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该区的主导产业之一,2023年生产整车22.2万辆,实现规上产值567亿元,形成了以长城汽车为龙头,以太平洋精工等45家零部件为配套的开放集群体系,实现了发动机、变速器、车身、底盘、电子电器5大核心零部件齐聚,成为全国最大的中高端皮卡生产基地。

  目前,长城汽车重庆永川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长城炮”“坦克300”两款热销车型。其中,“长城炮”皮卡的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销售量均居全国第一,约占国内皮卡市场的28%。

  2023年11月,长城汽车生产效率提升项目建成投产,预计每年可生产新能源整车6万辆,新增产值150亿元。

  新能源摩托车作为该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23年增长迅猛,产值同比增长105.5%。于2021年底投产的雅迪集团永川电动车生产基地,现已投产9条生产线,拥有员工1000多人,2023年生产了150余万辆电动摩托车,位居西部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永川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取得全国领先地位。2023年,该区以开放测试、应用场景带动产业落地,通过建设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成功引进百度萝卜快跑网约车西南基地、酷哇自动驾驶环卫车西南总部、九识自动驾驶物流车西南基地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项目17个,总投资超150亿元。同时,举办中国首届智能汽车应用场景挑战赛,创造两个“全国首次”,首次采用不封路的方式进行比赛,首次在已投用高速公路上进行比赛,无人化出租车、物流车等多场景应用成为城市新名片。

  目前,该区已开放全域1576平方公里、双向1446公里测试道路,推出30个典型山城测试场景,测试里程超300万公里,占重庆市开放路网总量的75%,成为西部政策开放程度最高、开放里程规模最长、测试场景最丰富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

  虚拟拍摄与数字制景技术全国领先 推动“拍重庆”向“重庆拍”转变

  2023年,永川科技片场拔地而起,一时间轰动全国,这个西部最大的“科技片场”,使重庆影视产业实现了从“拍重庆”到“重庆拍”的根本性转变。

  2023年5月,“永川科技片场”建成投用并举办首届中国电影科创峰会。该片场建成摄影棚5个,拥有亚洲最大的LED虚拟拍摄屏,配套有虚拟制片、动捕、全景声、数字资产、视效、渲染等生产环境。

  短短半年多时间,“永川科技片场”就承接了《P计划》《我们的名字》《崩坏3》《原神》等12个电影、电视剧、大型音乐会项目。

  2023年,市委主要领导两次实地调研“永川科技片场”,支持永川打造西部科技影视城,并写入重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市的意见》、纳入《文化强市建设规划》。

  目前,已有7个优质影视项目定档“永川科技片场”拍摄,拍摄档期从2月排到今年3季度。

  据了解,“永川科技片场”之所以受到剧组青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达瓦科技为龙头的科技型企业,拥有全国领先的虚拟拍摄与数字制景技术,可大幅降低影视制作成本与制作难度。

  据介绍,采用“永川科技片场”LED虚拟拍摄屏拍摄电影,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即演员以屏幕虚拟画面为背景进行表演,可通过智能合成、实时渲染,直接达到成片效果,而不像常规绿幕拍摄,还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进行抠图。相比传统拍摄,LED虚拟拍摄大约可降低30%至40%制作成本,节约60%的制作时间。

  剧组来永川科技片场拍摄影视剧,只需提供脚本、美术设计等,达瓦公司就能提前进行数字制景。开拍后,达瓦公司将派出执行制片、视频指导、虚拍工程师、虚拟资产工程师、虚拟灯光工程师等技术团队,与剧组摄影师、灯光师、服化道等一起完成拍摄工作,从而大幅缩短大剧组拍摄周期,大幅降低人工与食宿费用。

  “永川科技片场”的投用,使我国电影虚拍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是可以在一个影视棚里完成一整部电影的拍摄,不再需要各种转场;二是采用数字制景,可拍摄出实景无法拍摄的场景,如科幻、已消失的建筑等;三是实时成片,大幅减少后期制作工序。

  目前,永川在影视科技方面已聚集达瓦科技、天图万境、瑞云科技、九紫文化等一批知名影视科技企业,在虚拟制片软件、影院声场建设、实时渲染技术等方向,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核心技术,获得相关专利、知识产权200余项。

  在影视科技人才方面,永川已与重庆大学电影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四川天一学院等10余所高校开办特色专业及二级学院20余个,在培人数超5000人。

  在平台搭建方面,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等主办的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永久落户永川。目前,华夏电影将与永川共建“西部制片合作基地”,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拟在永设立“西部创新中心”,北影节公司将精准导入“北影节”资源,腾讯、优酷等大型平台与永川达成虚拟拍摄合作共识。

  另外,永川还建成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西部分园、爱奇艺文创园、完美世界游戏等3大孵化器,聚集了上百家游戏制作、漫画制作、电影后期制作公司。

  “双招双引”取得显著成效 获评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2023年,永川强化“双招双引”,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重,取得显著成效。

  在招商引资上,该区去年正式签约项目126个、合同额964亿元。其中,投资100亿级项目2个、50亿级项目1个、20亿级项目5个、10亿级项目20个。

  这两个百亿级项目分别为东方希望集团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全产业链项目、理文绿色全球研发中心及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东方希望集团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年产100万吨玻璃纤维、30万吨热固性塑料增强用玻璃纤维、20万吨连续无捻粗纱、12万吨超细玻璃纤维、毡布制品等项目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约300亿元,可实现税收约20亿元,新增就业2000人。今年3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理文绿色全球研发中心及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16亿美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200亿元。

  2023年,永川还引进了信义玻璃、腾盾科创大型无人机等一批优质项目。

  其中,信义集团分别于2023年6月、7月,与永川连续签署2次投资协议:一是投资2亿美元收购渝琥玻璃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玻璃制造设备,改造现有浮法玻璃生产线,新建一条Low-E镀膜玻璃生产线;二是追加2.5亿美元,新建三条高端浮法玻璃和Low-E玻璃生产线,为永川打造千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提供了龙头支撑。

  2023年12月,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与永川区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在永川投资建设大型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该公司是我国大型无人机及其应用技术发展的头部企业,具有先进完整的智能飞行器研发体系,其自主研发的双尾蝎系列、没羽箭等固定翼与旋翼大型无人机产品,被多次用于森防巡查、地震救援、应急通信、人工增雨、台风探测、货运物流等实战领域。

  根据协议,腾盾科创将在永川建立大型民用无人机研发和总装制造基地、无人机运营服务中心等,构建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职业培训为一体的无人机全产业链生态,将推动永川航空产业链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有力助推永川打造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

  在招才引智上,永川集成千名“情系永川”人才库,做到常态化更新、点对点联络。绘制重点产业链人才图谱,提升招引精准度、适配性,至今已引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李克强、数字经济领域臧克茂、影视科技领域卢琪等20余名行业领军人才,落地了数字影视制作基地等14个产业项目,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裂变效应。

  与此同时,永川区一体化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建设,像抓产业一样抓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城职创”融合发展,形成了“学技能到永川、选人才到永川、兴产业到永川”的品牌效应。

  另外,永川还像抓营商环境一样抓留才服务环境,创新推出“永川人才新政22条”,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常态化开展青年人才联谊交友等品牌活动,开设“96008”人才服务专线,年均累计接听、交办人才服务事项1500余件,营造起尊知重才的良好氛围,构筑起暖心贴心的温馨港湾。

  2023年12月,在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智联招聘等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中,永川荣获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近日,永川区正加快打造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人才港将立足永川,服务渝西,辐射成渝,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为牵引,以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精准转移转化为核心功能,以助力各领域人才创新创业为主线,打造科技创新研发港和创业孵化服务港两处“双子港”。

  通过“人才港服务驱动、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赋能提速、产业园区承载孵化落地”路径,永川将持续迭代拓展服务功能范围,逐步建成以“双子港”为核心区,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为半径,贯通重庆云谷大数据产业园区、永川国家高新区的“热带雨林式”人才创新创业全域。

  目前,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谋划创建“一表通” 以数字赋能推动基层减负治理增效

  2023年,永川结合“四下基层”要求,聚焦基层报表负担重、占用干部较多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创新打造“一表通”,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基层减负、治理增效,通过全量建台账、实时归数据、智能填报表,让部门和镇街只需面对“一表通”就能做到数据轻松维护、智能上报、随时取用,实现“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增数据精度、增工作效能、增群众获得感”等“三减三增”成效,助推“台账之内无报表、数据治理现代化”。

  其主要做法是依托数字重庆“1361”总体构架,在基层智治体系下,构建“131”架构,即:渝快政统一入口,数字台账、智能报表、分析调度3个核心模块,1个镇街数据池。

  数字台账模块承载日常数据更新维护,通过部门核心业务梳理,结合历史报表,设计形成各领域、各条线台账,切实变报表为数字台账。

  智能报表模块是开展临时报表任务的统一渠道。部门在报表准入机制通过后下发报表,基层在线填报、审核上报,以满足部门临时业务数据需求。

  分析调度模块基于“台账+报表”沉淀数据。通过分析汇总功能,发掘数据价值,为实现数据利用奠定基础。

  “镇街面对的是报表,部门需求的是数据。打通数据壁垒,变‘找基层要数据’为‘在系统取数据’,是‘一表通’应用的主要特点。”永川区大数据发展局负责人说,镇村干部仅需首次录入历史数据、动态维护确需走访生成的数据,部门就可在台账内实时查看调取。

  而“一表通”能实现这种功能,在于重庆市统一建立了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跨层级、跨部门有序流动。一方面,该区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申请对接自然人、法人等基础库数据,下沉市级部门业务数据并填充至台账相应字段,目前已完成82.7万条基础数据下沉;另一方面,开展区级数据资源普查,全量编目部门业务数据,通过IRS申请调用市级业务系统数据,归集进入区级数据仓,实时填充台账,目前,已沉淀民政、卫健等领域相关业务数据15.2万条。

  基于以上逻辑,永川区通过对高频报表拆解、集成,经5轮迭代优化,形成涵盖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大板块的标准化台账98个,涉及“人房地事物组织”等字段3519个,满足镇街95%以上的工作需求。

  以残疾人相关报表为例,过去,永川各镇街需向区残联、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委等多个部门定时报送相关报表11张次,包括《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变化情况对比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变化情况对比表》《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上报花名册》等。这些报表包含大量重复字段,如残疾人姓名、持证状态、家庭经济状况等,此前需在不同表格上重复填报。如今,这些表格被整合合并为“残疾人信息台账”,由于数据项来源均为各部门业务系统,通过IRS对接,实现数据自动关联、实时更新,不再需要人工填报。

  采用“一表通”后,镇街每年需要报送的一千余张传统报表全面消除,镇街处理1张报表时间由平均2小时减至10分钟,部门从制发1张报表到汇总数据的时间由平均2天减至20分钟,镇街报表人员由平均80人减至8人,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下沉一线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目前,“一表通”已在全市各区县、各部门推广,内蒙古部分盟市、山东部分市县来永川考察学习。

  强化川渝毗邻地区合作 成立川渝首个跨省市强村公司

  2023年,永川以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泸州、江津联合印发《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永川港桥产业园区与泸县经开区成功列入川渝两省市第二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共建“永川·泸县”川渝融合泸永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举办第十届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暨川渝旅行商大会,组建跨区域医学联盟7个,泸永江区域内所有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推动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取得新成效。

  其中,在共建泸永现代农业产业园方面,2023年12月,永川区吉安镇下辖的5个村联合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立石镇下辖的5个村,共同注资成立川渝首个跨省市强村公司——重庆市永泸强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此举打破行政分割,为推动川渝农村农业发展共促、区域融合发展作出新的探索。

  据介绍,永泸强村公司将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推进毗邻10村资源集中利用与产业联建,培育做强一批市场主体,带动10村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投用灌溉管网6公里,将保障5000余亩稻田生产用水。同时,也积极争取永川区、泸县两地510万元强村富民扶持项目,在吉安加快建设大米加工厂。

  在利益分配上,获得项目支持的5个村将获得加工环节的主要收益,各村主要获得水稻种植环节收益,吉安镇石松村梦康合作社将主要负责大米销售并获得销售环节收益。

  另外,经永川、泸县两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同意,10村“高粱-大豆”基地将互享两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泸县出台的有关高粱种子、化肥、农机服务等补贴政策,吉安镇的5个村也同样享受,永川出台的相关政策,立石镇的5村也能同等享受。两区县农业主管部门还将联合成立农技小组,为10村规模化种植“高粱-大豆”提供技术服务。

  贺娜 图片除署名外由永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