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瞰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摄/陈再华 |
|
火锅底料自动灌装生产线 摄/张静 |
|
綦江高新区北渡产业园重庆友利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
|
智能机械臂助力齿轮加工 摄/陈星宇 |
核心提示
4月,在重庆多次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次元科技”)生产厂房里,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灌装轮胎光亮剂。
主要从事汽车养护、除菌消毒、高强度气凝胶等新材料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多次元科技,在去年底入围工信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2022年以来,多次元科技通过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进行高性能气凝胶隔热保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项目研发,已实现在建筑外墙、热力管网、电池板等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预期未来5年,其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达10亿元以上。
截至目前,綦江区已有多次元科技、荆江半轴、炙炎动力等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綦江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綦江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渝黔合作等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聚焦“两主四特”产业发展方向(轻合金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两个主导产业;火锅食材、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信息安全、天然气化工4个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能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抓创新 推进转型升级发展
不久前,位于綦江区东部新城的重庆市宇红轨道车辆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红轨道”)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合作研发的国内首台套国产铁路机车车辆1:1制动动力试验台正式投用。
“这是国内首台套面向重载货运列车制动材料性能测试的一台设备。”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处处长徐向阳介绍,“该产品在国内领先,国际上在同类产品里很多技术指标也是先进水平。”
“进口的台架试验时间比较长,新品监测往往要排队,有的需要3个月,有的甚至半年,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我们自主研发的1:1制动动力试验台,可以在几天内,快速得到新产品的试验结果。”宇红轨道试验室主任杜春雪介绍,“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年产值1亿多元,其中5%以上都投入到科研当中,就是想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常年困扰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綦江区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创建作为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主要抓手,持续优化完善企业梯度培育清单,2023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累计达75家;新增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达146家。
“我们还坚持推进‘智改数转’,《以数字化诊断为支点,撬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入围全市十佳服务典型案例。”綦江区经信委产业发展科负责人杨溢介绍,綦江区还聘请专业机构对区内优质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点对点指导企业“智改数转”。
2023年,綦江区新增智能化改造项目15个,累计182个;新增数字化车间2个,累计24个。
在此基础上,綦江区积极主动引导企业开拓市场,重庆金星股份有限公司牛肉干、斌憨憨食品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火锅底料、重庆饭遭殃食品有限公司糍粑鲜青椒酱等5个产品纳入2023—2025年重庆市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
育产业 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重庆是‘中国火锅之都’,虽然吃在重庆,但很多原料却产自綦江。全国其他省市有很多火锅的原料,也有相当数量源自綦江。”綦江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綦江区正依托重庆目前唯一的专业食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火锅全产业链。
重庆(綦江)食品园区规划面积4.16平方公里,已经建成1.7平方公里核心区和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同时,配套了分布式能源站,能够为企业提供冷、热、电等多种能源供应,可以为企业节约20%左右的能源成本。
目前,天海星产业园、正大集团、唯怡饮料、壹合火锅等众多企业签约入驻,唯怡、老四川等企业已跨入5亿级产业规模序列,綦江区火锅食材及预制菜产业强势发力。
不仅是火锅食材产业。
“我们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不断推进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持续提升产业规模和能级。”綦江区经信委经济运行科负责人颜金华介绍,在轻合金材料产业方面,友利森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渝创新材料、哈斯特研发新产品、提升附加值,全区汽车用铝年产能达10万吨,铝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上,荆江半轴、赛之源、百科鼎昱等29家汽摩零部件领域规上企业加快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全面深化与比亚迪、赛力斯、长安等龙头企业的配套合作,汽摩产业增加新动能。
信息安全产业方面,綦江成功举办了2023中新国际数字合作论坛数字安全分论坛,网络安全领军企业奇安信入驻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綦江),新视通等项目投产达效,普洛斯数据中心等项目加速建设,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潜力逐步释放。
不仅如此,綦江高新区扶欢组团成功获批化工园区,河北金谷等项目落地投产,化工产业稳步推进。
綦江还着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产业,安通、建通等项目陆续投产。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綦江区招引工业项目81个,正式合同额387.9亿元,到位资金107.8亿元,“两主四特”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4.5%。
优环境 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公司想扩大生产线,但抵押物、质押物不足,如何才能获得流动资金贷款?”前不久,在綦江区举办的“监督护航营商环境”发言人来了活动现场,重庆渝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平就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请相关部门帮忙解决。
重庆渝创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2年8月投产,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铝棒。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展,公司订单大幅上涨,目前产值已超过6亿元,急需资金周转扩大产能。
“我们会立即安排服务企业科主动对接,争取纳入增信基金支持范围,并协调区内银行发放电力贷、税易贷等信用贷款产品。”綦江区国资委相关负责人现场进行了解答。
不仅如此,綦江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也立即叮嘱驻区财政局纪检监察组,针对企业融资问题,做好跟踪督促落实,助力企业发展。
“监督护航营商环境”发言人来了活动,只是綦江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产业发展动能的一个缩影。
綦江区成功入选了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为全市4个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之一。
“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面推进园区工业项目‘洽谈即预审、签约即立项、拿地即开工、年内须竣工’改革落地。”綦江区经信委安全综合科负责人吴锡建介绍,綦江区建立完善了项目服务专员制度,优化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体系。
2023年,綦江区全年新开工项目37个、技改项目25个、投产项目22个,9家企业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不断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
同时,綦江区深入落实“一企一专员”制度,实施“千人进千企”行动,全区217家工业企业逐户落实企业服务专员,9名市管干部作为企业服务专员深入一线服务企业发。
此外,綦江区整合“助企干部”“服务企业专员”,统筹各方力量,持续推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发挥效能,倡导“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政务服务满意度、社会发展获得感。
2024年一季度,綦江签约工业项目25个,正式合同额37.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
强平台 夯实产业发展载体
去年8月,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綦江高新区”)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会议,商讨如何去行政化。但随着会议的进行,大家却发现,意见虽多但建设性却并不突出。
很快,大家找到了症结所在,参会的大多是行政机构人员,行政人员讨论如何去行政化显然并不擅长。“我们应该向企业学习。”大家商量后,邀请辖区内多家企业参与讨论,最终细化、完善了实施细则。
其实,这只是綦江高新区深化改革的一个小插曲。
作为全市开发区(园区)改革试点之一,綦江高新区坚持党建统领、问题管控,紧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职能职责边界不清、人事薪酬机制不活、资金筹集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从顶层设计构建开发区(园区)改革模式,瞄准问题症结寻求突破,为推动开发区(园区)改革突破交出了“綦江方案”。
在改革前,綦江高新区有7个工业组团,由5个管理机构(含临时指挥部)管理,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行政化的人事薪酬制度,很难有效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改革后,围绕“154”工作思路,将7个工业组团整合设置为重庆綦江高新区管委会“1”个机构,厘清行政审批、财政税收、社会事务、开发运营、人事薪酬“5”个关系,强化产业培育、营商环境、要素保障、提质增效“4”个支撑,推动园区回归本位、聚焦主业、发挥优势。
在此基础上,綦江区的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綦江区围绕“两主四特”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一区六组团”空间布局,园区6个组团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良好模式。
綦江高新区获批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铝基轻量化材料集群)、市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新批复三江、打通(赶水)2个市级中小企业集聚区,新增工业发展面积1.9平方公里。
2023年,綦江区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9.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群效益不断提升。
杨溢 贺娜 图片除署名外由綦江区经信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