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 融入“双圈” 集散武陵
第013版:黔江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黔江 融入“双圈” 集散武陵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扣国家战略 提升区域公共服务集聚力辐射力
黔江 融入“双圈” 集散武陵

  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黔江 摄/陈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网络联盟医院授牌仪式 摄/杨敏

  黔江城市大峡谷

  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武陵山机场T2航站楼

  核心提示

  近年来,黔江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大力实施“集散兴城”,不断强化医疗、教育、旅游、交通等集散功能,加快打造武陵山片区公共服务高地,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建好区域医疗中心 加强群众健康保障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服务武陵山片区,是黔江建设功能城市的大手笔。近年来,黔江坚持保基本、强基层,抓改革、建机制,服务片区功能逐渐夯实,为一方群众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

  站位成渝“双圈”

  植入“华西基因”

  3月1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带领的专家团队与黔江中心医院肝胆外科骨干团队一起,在黔江中心医院成功完成1例胆总管恶性肿瘤切除手术。

  受治的患者于2月4日入院,属急危重症病例。考虑到患者病情极为复杂,手术实施难度较大,黔江中心医院特邀华西医院专家团队前来“救火”。

  2月29日晚,吴泓一行抵达黔江便立即开始手术方案研讨,做好术前准备。次日9:30开始的手术中,双方医务人员通力协作,成功为患者开展了腹腔镜检查+胆总管中下段肿瘤切除+腹腔淋巴结清扫+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囊切除术+门静脉修补术。整台手术耗时3.5小时。

  当日下午,吴泓又马不停蹄地为黔江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及黔江区卫健系统人士开展了《文化引领赋能医院创新发展》专题讲座。

  疑难病例有华西方案,重大病例有华西技术,进一步提升了黔江中心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诊疗能力,为该院植入“华西基因”,按下了快进键。

  去年2月,黔江与华西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黔江中心医院挂牌“华西医院网络联盟医院”。双方在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培养、临床科研及转化研究、医院管理经验共享等方面加强协作。

  黔江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黔江和华西医院将持续在学科建设、医院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维度合作,共同为成渝“双圈”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四向”发力

  “中心”蓝图渐展

  黔江中心医院不断植入“华西基因”的背后,是黔江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大背景。2022年7月,黔江跻身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单位,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注入了强劲动能。

  建成渝东南唯一三甲医院、武陵山区规模最大民营医院等现代医疗服务体系;黔江中心医院完成搬迁,挂牌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网络联盟医院;落地武陵山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成功实施武陵山区首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抗癌手术……1年多来,黔江紧紧围绕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目标,深入推进医疗资源布局调整,加快构建均衡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同时,夯实区域医疗中心之“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通过自加压力、放眼区域、辐射带动,“强己”“利他”并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引领渝东南。

  澎湃区域医疗中心之“能”,努力打造医改样板。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牵引,不断完善“外联优质医疗+内建紧密体系”医疗网络,提升医改工作辨识度。

  锻造区域医疗中心之“核”,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链主制度,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专班,形成“1+6”工作机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目前,黔江已建成包括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心医院)、1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民族医院)和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等7家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医疗卫生机构314家。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0.39张、9.03人、2.97人、4.25人。

  打造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 文旅融合吸引八方游客

  黔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拥有1个5A级景区和7个4A级景区。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黔江紧扣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峡谷特色休闲旅游城市和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

  围绕重大项目

  不断优化旅游环境

  去年11月,文旅部公布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功入选。

  酉秀黔三地山水相依,民俗相通。抱团发展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黔江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升级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聚焦“文旅美城”,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坚持夯基垒台,推动重大文旅项目提档升级。

  做大“增量”。完工投用水车坪长征文化公园项目与濯水古镇保护利用项目,推出露营基地等文旅产品,争资推动神龟峡景区提档升级,完成土家十三寨改造,正阳山观景楼基本完工,不断擦亮“1个5A+7个4A”精品旅游景区品牌。

  盘活“存量”。新引进十三寨景区西兰卡普主题园、濯水景区“仙剑3”主题沉浸式剧本游等轻资产文旅项目,以市场化运作手段出租濯水景区、爱莉丝庄园闲置门店,依托水车坪红色文化资源、小南海十三寨生态民俗资源发展研学游、度假游。

  提升“总量”。结合有关政策,紧盯市场风向,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储备项目6个、对接招商引资项目10个,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填补度假游、康养游产品空白。

  受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2023年,黔江文旅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25%,向上争资8569万元,A级旅游景区实现购票162.5万人次,门票及二销收入2.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53%、82.17%,预计文旅产业占全区GDP比重超过8%。

  围绕“非遗”传承

  护好文化生态

  日前,武陵山区(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馆在濯水古镇开放。该馆全面展示实验区创建历程及渝东南非遗保护成果,将成为渝东南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展示新阵地。

  文化是旅游的“魂”。黔江依托厚重的土家文化为旅游赋能,携手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5区县,共同打造“实验区”。

  非遗是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黔江制定了非遗保护传承“321”模式,建立“生态、基地、舞台”3个传承体系,“归口保护”和“定向保护”2个保护体系,“一年一次”开展总结评比,非遗保护传承机制不断完善。

  活化是非遗保护传承的最好方式。黔江充分开发民族文化产品,石鸡砣土陶、濯水绿豆粉、黔江鸡杂、西兰卡普等一大批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珍珠兰”“蓬江”等品牌响彻全国。

  历经近10年建设,“实验区”民族特色更加鲜明,非遗融入居民生产生活,有效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实现了“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走出了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独特路径。

  黔江最大的景区濯水古镇,更是建成了非遗美食城和美食街,建成非遗馆和项目体验展示中心。如今,到濯水“游濯水古镇,品土家美食;观廊桥夜景,听阿蓬水声;鉴后河古戏,悟天理良心”已成为游黔江的最佳选择。

  最新的消息是,文旅部于3月22日下发《关于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验收工作通知》,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位列其中。

  建设武陵山职教高地 变“大有可为”为“大有作为”

  黔江是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区。

  近年来,黔江立足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定位,坚持“教育优先、质量领先”,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职业教育,是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黔江努力把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具体实践,全力打造面向渝东南,辐射渝鄂湘黔的武陵山职教高地。

  职教“金字招牌”

  闪耀武陵山区

  3月28日,黔江职教中心再传捷报——新近揭晓的2024年重庆职教高考成绩中,该校本科上线总人数381人,勇夺全市第一,实现“八连冠”。

  黔江职教中心,是黔江教育闪耀渝东南乃至武陵山区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学校成功申报国家级信息化标杆学校、国家高基地、重庆市“双优”A类中职学校建设项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现代产业学院等国市级项目35个。

  学校积极构建“一园四院六基地”模式,形成“产教研用”融合育人机制。通过建立附属幼儿园,汇聚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黔江鸡杂产业学院、武陵山数字媒体现代产业学院和武陵山现代服务产业学院“四学院”合力,提供“研学用”一体化服务,高标准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渝东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公共实训基地、服装生产实训基地,以及汽车维修、数字媒体、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六个基地”。

  学校年均为社会输送实习就业学生近3000人,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参加国市级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共获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三等奖2项,市级一等奖8项;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31人,人均6000元。职教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8年居全市第一。

  多项关键指标

  实现区域领跑

  本固,方能枝荣。职业教育的欣欣向荣,得益于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2023—2024学年,黔江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1所,其中幼儿园130所,义务教育学校72所,普通高中3所,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特教、中职、电大各1所,高职院校2所,学生12.38万人,是渝东南唯一教育结构完整的区县。

  全区学前教育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5.21%,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学科奥赛斩获全国奖10项,打破奥赛金牌零纪录;职教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渝东南“零”的突破;普通高考、中职对口高考分别领先渝东南和全市。

  黔江建成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渝东南教研工作中心、重庆黄炎培职业教育研究院渝东南分院、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渝东南片区专门学校,区外来黔江就读学生3.19万人,占比25.78%,渝东南最高。

  有名师,才能出高徒。全区大力实施强基培优行动,建成市、区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7个,入选国家级名校长和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2人,拥有特级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重庆名师(学科名师)24人、市级骨干校长4人、市级骨干教师158人。

  构建综合交通枢纽 夯实经济社会发展之基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黔江交通聚焦“抓战略、抓重点”,聚力“争资金、争项目”,实现“促发展、促民生”,积极构建“一机场、三铁路、四高速”多向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持续加快现代化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如今的黔江,交通的先导作用日趋彰显,对现代化新黔江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稳固。条条“大动脉”纵横交错,根根“毛细血管”进村入户,带动一方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致富路不断延伸……

  通道重要节点

  放大联动效应

  车轮滚滚,汽笛声声。3月19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直达黔江首趟大宗商品货运班列到站卸货。来自澳大利亚和南非的20个标箱矿石,卸车后直供黔江企业。

  本次班列是黔江450万吨铁路货场集装箱功能区2月29日通车以来,首次试运行从钦州港发出直达黔江的大宗商品货运班列。货运时间较之前缩短20%,物流成本降低10%。黔江450万吨铁路货场集装箱功能区的投用,将让黔江及周边更多地区享受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便捷与红利。

  黔江是重庆规划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西部陆海新通道黔江班列的开行,进一步改善了黔江及周边交通环境,有效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持续放大了“通道+贸易+产业”联动效应。

  目前,黔江已投用渝怀铁路、渝怀铁路二线、黔张常铁路3条铁路,渝东南片区通道数量最多。开通至重庆主城和秀山公交化的“绿巨人”列车。渝湘高铁黔江段建设目前总体形象进度达76.2%,将于2025年建成投用。届时,黔江将实现“1小时重庆”“2小时成都”,加快融入“双圈”速度。

  同时,黔江有序推进2条高铁前期工作。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国铁集团,正在开展深化预可行性研究工作;黔万高铁规划方案顺利通过由中铁经规院组织的专家审查,并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报审项目。

  立体交通体系

  巩固枢纽地位

  立足区位优势,黔江已构建起东连荆楚、西接巴蜀、南通粤桂、北达京津冀,集“铁公空”于一体的立体对外交通体系,通道数量、类型、结构领先周边地区。

  高速公路方面,黔江境内渝湘、黔恩、黔石、过境4条高速相继通车,形成“1环4射”高速路网,成为渝东南唯一、武陵山区少有的拥有高速环线的区县,高速公路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同时,为弥补当地西南向高速公路通道不足,黔江积极与彭水、贵州务川对接黔务高速项目。目前,黔务高速黔江至彭水段线位方案研究完成初稿,正进一步优化黔务高速与规划建设的酉永高速在彭水境内的共线方案。

  民航方面,黔江武陵山机场是渝东南重要的民用支线机场、空中门户和重要旅游中转港,航空枢纽优势独一无二。国内重点城市航班密度不断加大,通航城市已达10个,含京、沪、渝、蓉、粤、昆及海口、西安、温州、泉州,并开通黔江至万州、梁平、永川的短途航线,形成“干支通、全网联”的航空网络。

  不仅是对外,黔江内部的交通环境也日趋通畅便捷。目前,区内公路总里程达7350公里,路网密度306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一批最美农村路、产业路、旅游路、致富路。正在全力打造“1小时黔江”,年底将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公路,形成安全、高效、便捷、降本的内循环通道。

  彭光灿 刘茂娇 图片除署名外由黔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