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改革谋“新”重“质” 激活强农兴农新动能
第012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五项改革谋“新”重“质” 激活强农兴农新动能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五项改革谋“新”重“质” 激活强农兴农新动能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果酒专家带领同学们观测果酒颜色

  农学专家为同学们详细讲解柑橘疏花的重要性和技术要点

  核心提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作为我市唯一以现代农业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全面认识、深刻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切实厘清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对标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和要求,提出五项改革创新工作安排:坚持党建统领、改革人才培养、改革科研范式、改革人才工作、改革管理服务,把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机统一起来,有组织地提供优质高效的职业教育供给,在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中尽显职教担当。

  强基重农——坚持党建统领 把牢发展方向盘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更是实现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多次开展专题学习会,要求全体教师学深悟透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重农强农兴农富农的责任扛在肩上。

  “党中央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我们办学治校中推进改革创新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新质生产力并非简单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是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创新、产业优化和人才培养,它强调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经过深入学习,学校全体教师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有了深刻理解。

  在理解认识基础之上,学校迅速理清思路,从党建统领、人才培养、科研范式、人才工作、管理服务五大重要工作入手,重塑创新改革顶层设计,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党的领导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抓牢党建这个关键,才能确保产业发展方向明、目标清、步子稳。因此,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全面加强党建统领,为新质生产力“领航掌舵”。

  学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创建重庆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为目标,落实“四化三改五赋能”举措,即党支部设置精密化、党组织工作载体具象化、支部成员架构和力量配备精准化、全院党组织和工作载体横向集成化,改方式、改机制、改流程,重塑政治领导功能、研究创新功能、师生服务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发展推动功能,全面建强学校基层组织体系、整合资源力量、重构流程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把党的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办学治学优势。

  在全面加强党建统领过程中,学校健全“高分报表”目标管理机制和“问题清单”问题管控机制。同时,深入实施干部担当作为正向激励计划,系统构建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干部成长培养、担当保护、监督约束、赛马比拼、工作激励“五项机制”,激发干部创新动能和创造张力。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以一以贯之的奋进之姿,筑牢高校基层党建“四梁八柱”,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向心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引擎”。

  教育兴农——升级“田间学院” 唱响育人主旋律

  去年12月23日,梁平区碧山镇龙桥村“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龙桥村田间学院”正式落地。据悉,“田间学院”建成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将为当地村民提供农业技术技能指导,开展学历培训、农机设备培训等,让村民在家门口“上大学”。

  这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破解“三乡人才”培育“不接地气”、产教“合而不融”的创新之举。

  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是一所围绕现代农业办学的高等职业院校,有87年“农职教”底蕴,是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校始终坚守“立足三峡、服务三农”办学定位,以助农强农兴农为己任,奋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才和智力支撑。

  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根据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区域产业发展新方向和职业结构新变化,因地制宜优化专业设置,适应并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格局。2023年,学校积极申报1个新专业,现有专业45个,初步构建了国家级、市级、校级“1+2+3”专业群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办学的理念更加清晰,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在人才培养改革上,学校秉持把职业教育办到“农村田坎上、农民心坎上、农业命脉上”的核心理念,发挥“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的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优化升级积淀多年的“田间学院”特色育人模式,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新质生产力,培育现代“新农人”,打造未来农业策源地。

  “‘田间学院’集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为一体,组建由专业教师、产业技师、创业导师构成的‘田间三师’队伍,上山下乡开办特色产业订单班、创设田间课程超市、开发‘三农’育训教材,采取移动教室、田间课堂等形式,实现校园、田园、庭院教学空间转换,培育知行合一的现代乡村实用人才。”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非涉农专业学生,学校创新性地开展了耕读系列教育活动,利用“校内阵地”熏陶耕读文化,利用“校外阵地”夯实耕读劳动,利用“网络阵地”传承耕读精神,将农耕文明、工匠精神、三峡文化等融入校园文化软实力,注重知农爱农情怀教育,着力培养“一懂两爱”乡村振兴人才。

  依托涉农专业优势,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让“田间学院”扬帆出海至斯里兰卡、泰国,并辐射东盟、南亚、非洲,构建起“田间学院”乡村振兴“中国模式”,打造“田间学院”国际职教品牌,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减贫与发展事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向世界展现中国职教开放、包容、进取、充满活力的崭新形象。

  科研富农——打造“田园实验室” 写好惠农大文章

  走进万州区“三峡科创智谷”科技成果展示大厅,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研发推广的古红桔果酒、三峡稻渔米、环保无烟低盐低温腊肉、增材制造标准开发、智慧道路施工监测终端等科研成果,吸引着市民驻足观赏。

  这些科研成果均已从技术转化为现实产品,这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坚持“专业对接产业、科研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的集中体现。

  推动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从院校走进企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有何妙招?

  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为新而新,而要瞄准产业所需。作为农业特色院校,我们要把双脚扎进泥土里,把论文书写在田间,把实验室建在田园,同产业同频共振,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乡村发展赋能添智。”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三峡库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万达开市域产教联合体、国家现代猪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柑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将校园实验基地延展至庭院、田园,紧盯前沿热点、关键环节和瓶颈卡点,精准对接农业产业全产业链。

  一批又一批师生,走出象牙塔,一头扎进乡村田园,在房前屋后听民声,在田间地头授技术,让科研事业从泥土中开花结果,迅速形成现实生产力,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例如,学校依托“田园实验室”“科技小院”等多个进村入社教学科研平台、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深入田园做文章,为万州古红桔产业规划、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与推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与支持、深加工企业技术扶持等提供强力支撑,先后完成古红桔酒、古红桔精油化妆品等柑橘传统精深加工产品的实验室产品研发,申请专利共计30余件,形成平湖桔颂酒、橘馥化妆品、平湖桔乐古红桔汁及果脯等多个商标,有力推动古红桔产业链创新发展。

  下一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将依托万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政校、校地合作,建好“田园实验室”,将教育教学、科研服务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切实践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播撒更多科技兴农的种子,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书写波澜壮阔的山乡巨变。

  人才强农——引才育才用才 筑牢人才蓄水池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把教育、科技、人才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多措并举育才引才、留才用才,倍增放大人才支撑作用。

  基于此,学校前瞻性制定出一套具有引领性、牵动性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做强增量,积极主动引进人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按照“以引为主,务实管用”思路,通过院士专家专项、海外人才专项、博士引进专项、高技能人才专项、银发工程专项,五大人才引进专项主动引才。同时,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团队、项目和科学研究平台,做足“筑巢引凤”的基本功,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激活存量,沉心静气培养人才。学校把人才培养工作前置,厚植人才成长沃土,系统谋划符合校情实际的系统化、个性化教师队伍培养计划,设计一批因材施策的培养项目,加快培养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营造环境,科学合理用好人才。学校不断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使用机制。例如,学校逐步探索“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落实考核结果在岗位晋升、续聘、降级、转岗、解聘及薪酬调整中的作用,搭建不同系列之间的流通通道,形成有序的教师发展与流动机制。

  如今,“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尽其才”的人才多维发展机制和文化环境逐渐成形。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之下,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力争用4—5年时间,引培结合,建设一支总量充足,素质优良,符合国家“双高院校”建设标准,具有强劲核心竞争力,能够持续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

  数字助农——推进整体智治 重塑职教新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各种障碍,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体系与管理体系。

  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服务效率?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以推进数字学校建设破题。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对标全市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任务,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以数据为重心,以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以数字化改革为杠杆,以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为切入点,以满足师生需求和破解重点问题为工作导向,建设跨部门多场景协同应用,促进学校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数字化改革过程中,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守住“为谁建、给谁用”的初心,以好用易用为标准,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平台建设和运维运营水平,实现量化细化、闭环管理。目前,学校初步构建学校智治“一张图”,在综合校情分析、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成长发展、教学质量监测、科研能力评估、专业发展研判等方面形成决策支持能力。

  例如,学校搭建智能化、自动化的教育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优劣势,综合考量学生学业成绩、品德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教学管理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和管理建议,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教学资源,实现因材施教。

  再如,学校财务管理系统优化升级,全面推行网上报账,报销流程、财经事项管理和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探索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新理念,对学校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以数字变革为引领推动实现校域整体智治。

  向“新”而行,向“质”图强。面对新质生产力这道发展命题和改革命题,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奋发有为、阔步前行,积极探寻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可行路径,做好这篇凝“新”聚“质”的大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文秀月 陈锐 图片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