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 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第013版:向总书记报告
上一版 下一版 
石柱 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柱 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石柱县冷水镇莼菜基地

  辣椒加工生产线

  核心提示

  去年,石柱县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作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全年农业总产值60.45亿元、可比价增长5.3%,农业增加值38.52亿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7元、同比增长8.1%。

  石柱县探索实施“6543”(即6方工作责任、5访工作机制、4个重点环节、3项工作举措)防止返贫监测工作法,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底线任务,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以来,识别监测对象153户479人、风险消除85户212人。

  近年来,石柱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市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决守住守好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守住两条底线 确保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多插立夏秧,稻谷收满仓。”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忙时节,石柱三星乡各村组的村民们以“换工搭伙”互帮互助方式,拉开了3500亩水稻稻秧移栽的帷幕,在沃野田畴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春播生产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近年来,石柱在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硬举措,将考核权重由2020年的5%提高到15%,进一步压实压细粮食生产责任。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如何增?从哪里增?石柱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针对浅丘耕作条件较好的闲置地,通过复耕并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仅去年,石柱就盘活闲置土地复耕利用种粮6744.55亩。

  为扎紧“粮口袋”,石柱还把提高耕地质量作为粮食增产的重要抓手。为优先支持“口粮田”,去年当地以“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脱贫乡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区域为重点,新建及改造高标准农田4万亩,通过“小变大”“短变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等改造,使一个个项目区变成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的连片地块。

  “耕地就那么多,要实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科技是关键。”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石柱立足山地特色,通过实施油菜单产提升行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前已种植油菜4万亩,打造千亩示范片5个,建设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高产示范片8179亩。

  重要农产品保供方面,去年,石柱扎实推进10万头种猪繁育基地建设,全年出栏生猪27.5万头,连续4年实现稳定增长,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1万亩、中蜂养殖13.8万群。

  在守住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如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扎扎实实稳住脱贫基础?

  石柱给出的“药方子”是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底线任务,探索实施“6543”防止返贫监测工作法。

  工作不断档,实现力度不减。通过建立“县级监测预警—乡镇统筹安排—村级核查研判—乡镇汇总反馈—县级跟踪督办”的闭环机制,推动县、乡镇、村、户四级信息互通、工作联动,切实做到预警及时、帮扶精准、责任明晰和监管到位。

  政策不留白,确保标准不降。严格按照中央要求设立5年过渡期,建立促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增收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在医疗救助等方面实施加强帮扶,降低医疗、教育等支出,持续增加转移性收入,对脱贫人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再创新特色,达到靶心不散。建立1名处级以上领导、1名乡镇干部“1+1”结对帮扶体系机制,对风险未消除的监测对象,增设1名县管正职领导结对帮扶。按照“结对不超过3户”的原则,安排323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结对帮扶责任人,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494件。

  监测不漏人,做到频道不换。健全领导下访收意见、解难题;干部走访查找问题、抓整改;外出电访不漏户、不漏项;教师家访摸情况、促劝返;医生随访常监测、保健康五访工作机制,全覆盖织密排查网络,降低新增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致贫风险。

  促农增收实,目标紧盯不放。坚持脱贫群众整体增收和低收入群体带动增收同步推进,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一是通过发展“三色”产业从面上促进脱贫群众整体增收;二是研究制定低收入群体“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促增收措施,通过帮选产业、结对务工、财产租赁、托管带动4种增收模式,从点上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

  做深“土特产” 推动“三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

  走进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田间地头,红、黄、绿3种颜色格外浓烈,分别代表着“辣椒”黄连、莼菜这3种特色产业。

  以莼菜为例。据介绍,莼菜是一种睡莲科水草,只适宜在“零污染”水质和微酸性土壤中生长。石柱自1992年成功试种莼菜以来,先后在黄水镇、冷水镇、枫木镇、沙子镇等乡镇选取适种地区发展莼菜产业。

  目前,石柱县莼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莼菜生产基地,全县共有莼菜专业合作社21家、县级龙头企业3家,莼菜加工企业11家,打造出“石柱莼”品牌,成功研发出以莼菜为原料的饮料、美容护肤品、保健品3大类52种产品。

  此外,石柱还打造了中国(石柱)莼菜农业公园,依托康养休闲资源优势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该农业公园覆盖黄水镇、冷水镇、枫木镇3个乡镇,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康养美食、科普教育于一体,每年吸引游客120万人次,通过旅游带动总增收在5亿元左右。

  莼菜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是当地“三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柱县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持续做大做强“三色”经济,发展以红色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以黄色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以绿色莼菜为代表的生态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山上种黄连、山下种辣椒、水中种莼菜”的立体式、全链条、品牌化产业发展道路。

  截至目前,当地新种植前胡、黄精等草本中药材3.9万亩、建设示范基地42个,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31.4万亩;辣椒基地面积10万亩,其中标准化基地6.5万亩,建成1000亩示范基地4个;莼菜面积1.4万亩,打造1000亩示范基地2个,石柱莼菜荣获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三色经济”年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11%。

  如今,石柱正围绕“红辣椒”“黄连”“绿莼菜”持续打造“三色”经济,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不仅如此,当地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发展走出“接二连三”的新路。比如,黄连农耕文化打造列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建设内容,累计接待3万余人次参观学习,全县乡村休闲旅游收入达到17.2亿元。

  目前,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49家,其中规上企业20家,全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7亿元,龙沙镇纳入“2023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中益乡(中蜂)、三河镇(辣椒)获得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认证,石柱成功纳入“重庆麦制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石柱正加快创建以黄连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力争做精做深“土特产”,推动“三色经济”全链条融合发展。

  建设和美乡村 让乡村变成村美民富业兴美好家园

  阳春三月,石柱县桥头镇长沙村生机勃发,千山万壑流碧,风景如诗如画。

  驱车沿着村东头的公路一路前行,一座座巴渝民居犹如一幅幅山水画卷在行人眼前渐次展开:安静整洁的院落,潺潺流动的溪水,绿色如黛的青山……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流连忘返。

  长沙村因坐落在藤子沟水库旁,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该村结合资源优势,将其打造成全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村。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如今村里民宿、娱乐项目等旅游配套不断完善,加上营造出的滨湖小镇风貌,昔日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成为游客休闲观光的打卡地。

  在石柱,像长沙村这样的“桃花源”越来越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石柱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通过高位推动、抓实抓细、合力攻坚,在旧房整治提升、人行便道建设、公共照明路灯安装、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上按下“快进键”、干出“加速度”,乡村基本告别了脏乱差。

  如今,走进石柱中益乡华溪村,远处青山滴翠,乡间小道静谧优美,峰回路转的美景迎面而来;近处文化广场美观别致,土家织锦特色文化琳琅满目,特色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让人流连忘返……

  漫步在石柱大地上,小山村展现出的靓丽景象层出不穷,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勾勒出和美乡村的新轮廓。

  与此同时,石柱把和美乡村建设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相结合,详细制定垃圾清运、设施管护、门前三包、村规民约等制度,采取“日劝导、月检查、季奖罚、年终考”的方法,为切实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治理水平提供了坚强保障。

  如今,通过系统规划乡村“五网”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石柱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改革,推行“净美责任制”,实施“田块提能、一岗多能、治理赋能”综合改革措施,有效推动村容高颜值、群众高素质、生活高品质。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兼具颜值与气质。为此,石柱通过不断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能力,深化运用具有当地特色的“贵和工作法”,全县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8.78%,95%以上村(社区)矛盾纠纷“零”上交。

  截至目前,石柱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1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6个,市级和美乡村3个,一幅幅巴渝和美乡村的新图景在石柱铺展开来。

  罗晶 刘玉珮 马建保 图片由石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石柱县乡村振兴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