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创佳绩 普惠金融润巴渝
第008版:普聚金融服务 惠及千企万户
上一版   
守正创新创佳绩 普惠金融润巴渝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正创新创佳绩 普惠金融润巴渝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十年改革发展纪实

  重庆农商行切实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蓄势赋能 王正坤 摄/视觉重庆

  重庆农商行推行流动银行车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重庆农商行走进社区向广大群众宣传金融知识

  重庆农商行在重庆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召开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院坝会

  发展普惠金融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扎根重庆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及上级监管部门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工作安排,始终恪守“改名不改姓、转制不转向”的庄严承诺,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切实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今年3月以来,重庆农商行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重庆监管局的统一部署,以“普聚金融服务、惠及千企万户”为主题,在全行深入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充分发挥“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的优良传统,走进群众、贴近农村、下沉一线,全力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用优质金融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切实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强化党建引领 构建融合发展良好格局

  2023年9月,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3)名单正式揭晓,重庆农商行“党建引领融资助企 一键扫码在线办贷”服务创新案例成功入选。这既是该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战略的重要成果,也是该行推动党建工作与金融业务融合发展的生动呈现。

  普惠金融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作为党领导下的金融国企,重庆农商行坚持加强党对普惠金融服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坚定不移把党的建设融入金融服务各个环节,着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在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下,重庆农商行普惠金融服务体制机制持续优化、愈发健全。自2021年以来,该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由党委书记、董事长和党委副书记、行长担任组长,其他党委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总行所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组建人才帮扶、产业帮扶、科技赋能、资源配置、“三位一体”、消费帮扶等6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专班。同时,对重庆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建立“1+1+N”工作机制,分别由1名总行党委班子成员定点联系、1个分支行定点服务、N个总行部室协同组建服务团队。

  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持“经营机构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截至目前,重庆农商行现有党委45个、党支部620余个、党员近7000名,各级党委分别建立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深入开展“一支一品牌”培育创建,倾力打造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客户经理充分发扬“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优良传统,走进群众、贴近农村、下沉一线,进一步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倾情服务社会民生。

  持续完善顶层设计 夯实普惠金融发展根基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风华高歌。过去十余年,重庆农商行始终坚守普惠金融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强化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持续建立和完善基层客户经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为普惠金融长足发展筑牢根基。

  2013年,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重庆农商行紧跟国家号召,打造首批3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建立融资服务“五专”机制,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2016年,重庆农商行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升级打造“五专”机制,在原小企业业务部基础上成立小微金融业务部,统筹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2017年,重庆农商行正式将“乡村振兴”纳入全行发展战略,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并在地方同业中率先出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乡村振兴指导意见》,掀开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崭新一页。

  2021年,随着“十四五”开局起步,重庆农商行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在高级管理层下设小微及普惠金融专业委员会,整合资源推进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2022年,重庆农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监管口径,下同)突破1000亿元、涉农贷款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市唯一一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的银行。

  “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小微企业服务先进单位”“支农支小服务示范单位”“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十多年来,重庆农商行深耕普惠金融结出了累累硕果,荣获了监管机构、知名媒体及第三方机构颁发的多项大奖。

  自2018年首次统计(监管口径)以来,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市场份额已连续5年保持全市银行同业第一。依托1751个物理网点、近3万台电子服务设备,广泛布设智能综合柜台、自助存取款机等银行自助终端,建成并上线运行420多个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重庆农商行已构成了全市触角最深、覆盖最广、离群众最近的金融服务场景,其发展普惠金融不断焕发新的勃勃生机。

  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倾力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农”字当头,矢志姓“农”,扎根巴渝大地广袤的乡村沃土,重庆农商行始终坚持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构建、完善“三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三农”金融服务,用实干担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时针拨回到2014年。彼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该行成立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出台精准扶贫工作规则,并在信贷投放上实施“五个倾斜”,即向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高山生态移民搬迁、贫困户创业就业以及特色农业产业倾斜,当年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庆农商行积极响应,聚焦“三农”领域融资担保难题,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成功发放重庆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首笔山羊活体抵押贷款、首笔肉牛活体抵押跨境融资贷款等,不断唤醒乡村的承包地、林权、水域、牲畜等“沉睡的资产”,为农村客户有效拓宽了融资渠道。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始全面推进,重庆农商行的“三农”金融服务也掀开了新的一页。如,近年来,该行围绕重庆各区县“一主两辅”产业发展规划,创新推出系列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提高农村地区“造血”能力——依托涪陵“榨菜银行”、奉节“脐橙银行”、石柱“黄连银行”等80家乡村振兴特色机构,为当地农业产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金融服务;创新“一业一品”特色产品,创设涪陵榨菜贷、江津花椒贷、云阳面业贷、奉节脐橙贷、渝北金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并推出渝快乡村贷、渝快助农贷、渝快付收款码等系列金融产品,倾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发挥金融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与当地政府、社会资源等有效连接。多年来,重庆农商行不断探索银政合作新模式,根据政府风险补偿金扩大放款比例,推行“见贷即保”“批量授信”等新模式破解“三农”抵押融资难题;参与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助推形成“培育一个龙头、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长效机制。

  截至2023年末,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300亿元,农户贷款余额超过1400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超过730亿元、较2018年末翻了一番,服务全市农户及各类涉农经营主体超过140万户,涉农贷款在贷余额全市银行同业第一,有力推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推动增量扩面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小微企业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创新、发展经济的基础性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作为重庆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重庆农商行积极履行市属金融国企责任担当,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为着力点,扎实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金融活水”。

  万州区高笋塘核心商圈,高楼林立,商贾往来熙熙攘攘,十分繁华。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重庆农商行首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万州高笋塘小微企业专营支行营业多年,诉说着与当地老百姓温情相伴的十年。2011年,重庆农商行在总行组建成立小企业业务部,细分客群创新小微专属融资产品,打造便捷办贷流程,给予专项考核和资源配置,为小微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着手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中区域陆续成立小微企业专营支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化、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万州高笋塘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该行围绕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业、成长、成熟等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着力打造小微企业贷款品牌,陆续推出“专精特新专项贷”“税快贷”“科技成长贷”“知识价值信用贷”“房快贷”“个人助业贷”“创业担保贷”“渝快振兴贷”等30余个线上线下专属产品,切实满足不同行业、类型、发展阶段的市场主体差异化金融需求。

  越来越丰富完善的产品矩阵,越来越智能便捷的服务功能,成为重庆农商行“破题”小微融资难题的“金钥匙”。截至2023年12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达19.7万户、余额超过1200亿元,投放了全市最多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约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18年下降2个百分点,实现“量增、面扩、价降”。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重庆农商行首家科技支行——重庆农商行江津双福科技支行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成立科技支行,是该行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有力实践,也是该行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当地实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据介绍,双福科技支行积极发挥差异化信贷服务和专业化人才技术优势,设置专享的信贷投放规模及专属的授权审批程序,快捷对接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化、专业化金融服务,有力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截至目前,该支行累计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10笔、金额超过5.5亿元,其中发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超过3亿元。

  持续加快数字转型 科创成果普惠社会民生

  数字普惠作为数字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行”战略,打造形成自建团队、自主研发、自有技术、自创产品的“四自模式”,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加大小微、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以更高的数字化水平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重庆农商行从2017年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2017年以来,该行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创新线上融资产品和办贷功能,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线上化进程。同时,积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在全市率先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通过银政合作建立以知识信用价值为基础、叠加商业信用价值的“x+1”授信体系,大力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与此同时,十年来,该行持续加强智慧金融服务场景建设,积极运用人脸、图像、语音、语义等金融科技技术,形成了包括感知引擎、认知引擎、自动化在内的7大科技能力平台、21项标准化能力,支撑数十个金融业务场景应用,为老百姓架好了普惠金融服务“连心桥”。

  其中,诞生于2021年的“空中银行”覆盖智能柜台、便民自助终端、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四大渠道逐步在全辖推广,有效解决了老年客户操作自助设备困难、线上办理业务种类受限等问题。“江渝快记”智能财税服务平台,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智能记账、快捷报税、业务管理等服务。

  此外,为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该行积极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移动展业金融服务等,移动金融用户数突破1400万户,并创新推出“流动银行服务车”服务,有效建成了“乡镇有实体网点、村社有自助服务、家有手机银行”的智能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和数字重庆建设的纵深推进,重庆农商行发展数字普惠有了新的机遇。如,该行积极参与“信易贷·渝惠融”“长江渝融通”“信贷直通车”等平台建设,开展“全渝布码”行动,推广扫码申贷,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多元化、综合化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创新推出“移动调查”“云签约”“自助抵押”“自助支用”“自助续贷”等办贷功能,有力提升了办贷线上化、智能化水平,小微贷款线上用款替代率超过90%;依托监管机构打造的“金渝网”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该行成功推出“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线下信息采集+背靠背评议+数据风控模型”服务路径,实现对农户的主动批量授信,累计在全市超7000个行政村社推进“整村授信”,为109万户农户预授信超过155亿元。

  岁月曾著风雨,更待满树繁花。历经十年,重庆农商行普惠金融一步步走来,实现了“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的华丽蜕变。“接下来,重庆农商行将以此次推进‘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业,在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上持续发力,积极加大金融科技运用能力,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普惠性、可获得性,为助力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金融力量。”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徐一琪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