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 彭韵佳 徐鹏航)记者11日从国家医保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将扩大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范围,让更多的门诊慢特病患者能享受异地直接结算。
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学文介绍,今年将在现有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基础上,进一步增加3至5种覆盖人群多、药物治疗为主、待遇差异小的门诊慢特病病种。
“除了扩大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范围外,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跨省联网定点医院的范围。”隆学文介绍,2023年,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到55.04万家,比2022年底增长了68.37%。
此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还将在就医地管理、异地就医结算监测等方面提质增效。
隆学文介绍,接下来要强化就医地管理力度,重点加强就医地医保经办机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的审核,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内开展异地就医大额费用经办联审工作,进一步规范就医地的医疗行为,防止异地就医过程中的不合理诊疗行为,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
同时,加强异地就医结算监测。跟踪了解异地就医结算政策落地情况,破解异地结算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持续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此外,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范围实现全国基本统一,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由国家层面统一确定和管理,各地不作调整,支付范围全国统一。
药品目录是医保基金所支付费用的药品范围,目录内品种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现行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共计有3088种西药和中成药,以及892种中药饮片。
国家医保局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将一些新上市的新药、好药增补进入目录,已累计纳入药品744种,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数量从2017年的2535种,增加至目前的3088种,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公立医院采购的药品中,目录内品种的采购金额占比已超过90%。
国家医保局还将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12项重点事项落地,包括推动新生儿参保等医保相关事项形式优化、流程精简、服务提速。比如群众生育并提交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可获得生育津贴支付;医药企业提交申请后,药品赋码可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及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合规医疗费用,进一步缩短服务办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