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站之于电动车,就像加油站之于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市民绿色出行,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效能治理。
今年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国办、国家发改委等也密集出台相关文件,对加快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放眼全国,广州提出建设“超充之都”,深圳启动建设“超充之城”,上海、武汉等地也在加速布局超充基础设施,重庆自然是不甘落后。
去年,我市提出建设“七个之城”,其中“便捷之城”对包括超充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上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正式审议通过了《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3月29日,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会召开。
至此,从积极谋划到快速落地落实,重庆正式加入建设全国一流便捷超充城市的竞争行列。
加快便捷超充建设,在新一轮城市竞争和产业变革中争取主动
在我市超充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看来,相较于其他地区,重庆作为一座超大规模城市、西部地区制造业重镇、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战略腹地,超充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更加重大、影响更加深远。
从重要性看,这是建设“便捷之城”、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内在要求。
一是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便捷之城”。充电站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底座,大力发展超充站是建设“便捷之城”的重要着力点、切入点。
二是有利于拉动有效投资、刺激消费需求。初步估算,全市充电站桩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直接投资在400亿元左右,间接推动汽车产业设备更新投资、燃油车以旧换新消费上千亿元,并且投资收益有保障、民企投资意愿强、市场消费潜力大,是稳投资、促消费的重要增量。
三是有利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超充设施有效化解了里程、成本、时间、安全“四个焦虑”,能够有力促进高压器件、电池等技术进步,加速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培育,是推动重庆新能源汽车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件,是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关键之举。
从紧迫性看,这是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抢抓建设“窗口期”的现实需要。
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渗透。去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5万辆,2024年预计达到65万辆。
二是本地超充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以中心城区为例,有充电桩的停车场、停车位占比分别只有19%、2.3%,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三是超充设施建设“窗口期”稍纵即逝。各地正加速布局超充基础设施,以期更好带动上游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可以说,谁率先抓住“风口”形成体系,谁就能抢占市场主动权、定价权和话语权,在新一轮城市竞争和产业变革中争取主动。
因此,加快实施便捷超充行动,中央有部署、重庆有需要、产业有需求、市民有期盼,可谓占天时、得地利、聚人和,是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应有之义。
科学拟定目标,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那么,我市超充基础设施该怎样布局和加快建设?
“从各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和技术发展情况看,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标准严、安全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动超充建设过程中,我市综合考虑中心城区、主城新区、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发展梯度,根据车桩配比、道路里程、人口密度,科学合理制定了行动计划的建设目标。
即:到2025年底,全市要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超充桩4000个以上。其中,中心城区建成超充站1300座以上,主城新区及万州区建成超充站430座以上,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建成超充站100座以上,高速公路建成超充站170座以上。
初步预计,今年全市要建成超充站1000座以上、超充桩2000个以上。
“为顺利完成既定目标,构建起以超充为主体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我们明确了高起点规划、快节奏布局、系统性配套、体系化推进的建设方式。”该负责人介绍,在建设过程中,我市将统一规划布点,避免布点过密形成闲置过剩,或者布点过稀造成充电拥挤;统一技术标准,加快出台超充设施《技术指南》《建设指引》,明确超充站建设规则、场站类型、安全防范、数据互联、涉邻避邻等标准;统一标志标识,打造具有鲜明重庆特色的“渝秒充”超充品牌,提高充电站的辨识度;统一管理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充电数字化管理平台,做到接口预留、即建即接、全量接入,实现“可观、可测、可控”实时管理,能够“一键找桩”。
超充基础设施的建设,依据各地实际,要努力做到充、储、泊、配一体建设。为用户停车提供便捷条件,实现电力的智能分配管理,充储泊配一体站占新建站的比例不低于30%。
要做到电网、组网、配网同步配套。实行一体规划、联动建设、无缝对接,确保超充桩到哪里、电到哪里,宁可“电网等桩”,不能“桩等电网”。
要做到投、建、运、管统筹兼顾。根据政府自建、企业投建以及公私合建等不同模式,完善投融资、建设、后期运营管理等机制。
为更好引导各地超充建设,我市还将推出一批示范带动项目。在中心城区各区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建设至少1座综合示范站、1座示范性V2G充电站和1座公交V2G示范站,推进液冷超充、充储一体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围绕机场、高铁枢纽、邮轮码头、公交场站、会展中心、加油站、公园、核心商圈、高速服务区、4A级以上景区、工业园区、灯塔工厂、重要政务场所、重点高校院所等,分类打造一批最佳实践案例。
多域融合,加快形成一流便捷超充生态
超充基础设施建设联结各行各业,不仅服务社会民生,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此,未来,我市将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创新发展思路,推动多域融合,打造“三位一体”的一流便捷超充生态。
通过整体谋划,打造“超充+快充+便充”的充电生态。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居民区和商业区、高速公路和公共交通站点等不同区域充电需求,动态调整各类型充电设施比例,确保各类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和有效利用。
通过数字赋能,打造“桩端+车端+电网端”的智能生态。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采用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手段,实现全市超充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为市民提供智能充电服务。
通过精准招商,打造“制造+研发+服务”的产业生态。围绕充电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的充电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深度挖掘新质生产力,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电池长寿命循环技术、大倍率放电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超充行动计划和软信“满天星”行动计划的融合,以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和充电设施运营效率。
区县行动>>>
万州区
积极引育发展充换电、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等相关设施设备制造产业,打造渝东北新能源产业集群。
黔江区
开展小区充电基础设施“统建统管”,合理协调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停车需求,进一步提高充电设施安全管理水平。
九龙坡区
将设立华为数字能源创新中心,布局建设数字能源产业园,力争全年招引研发、制造等配套产业100亿元,打造“光、储、充、配”全产业链。
南岸区
将开放更多学校、医院、景区等场景应用,围绕重庆东站枢纽新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充储一体化站,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体系。
永川区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走廊”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V2G应用模式,加快480KW以上液冷超充、分布式电源等建设推广,提升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水平。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强化要素保障,全力保障超充建设用地需求,深化与国网市区供电公司合作,适度超前布局电网基础设施,保障用电顺利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