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地推进农业龙头企业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做大做强“巴味渝珍”特色农业品牌以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地
推进农业龙头企业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做大做强“巴味渝珍”特色农业品牌
以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做大做强“巴味渝珍”特色农业品牌

杨建勇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大做强“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等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区县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美誉度。重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巴味渝珍”作为结合重庆巴渝农耕文化与各区县农产品特色的农业全产业、全品类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展现了重庆农产品的山珍百味以及巴渝独特的山川地貌、人文历史与富饶物产。做大做强“巴味渝珍”特色农业品牌,是重庆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持续培育“土字号”“乡字号”的品牌推广路径,也是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链条提质、增值,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

  立足特色化,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产业兴旺作为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关键环节,发展乡村产业的核心之举在于找准乡村产业发展特色,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立足重庆各区县农业产业特色资源优势,依托各区县富饶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差异化区位优势,挖掘各自产业比较优势,助推标准化生产、科技创新,进一步开发地理标志产品。结合各区县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持续培优城口老腊肉、奉节脐橙、巫山脆李、梁平柚等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特色产业,实现区域特色发展。持续扩大乡村特色产业种植与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集聚,从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当地多主体的参与互动性,着力促进政府、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电商平台、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打造多个区域性生态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多主体协同发展。

  依托品牌化,推进产业延伸发展。加强乡村特色品牌打造,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之举。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增强乡村品牌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品等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内容和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重庆应持续打造奉节脐橙、巫山脆李、涪陵榨菜等具有高辨识度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通过跨媒介叙事,挖掘地域历史人文故事,形塑重庆特色乡村农业IP。以品牌龙头企业为产业链,拓宽连接点,纵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与乡村旅游等第二、第三产业。以乡村农业品牌产业链为节点,连接乡村生态农业产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以区域品牌建设为支点,形塑“巴味渝珍”超级品牌符号,打造集生产、销售、传播于一体的产业延伸系统,提升重庆整体品牌形象,形塑具有重庆特色的乡村品牌产业。

  借力数字化,赋能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已成为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以数字化带动产业化,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重庆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路径。要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速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关键技术多点突破、交叉汇聚与整体跃进,加快产业融合速度。依托数字化连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实现重庆各电商平台企业与地方政府、乡村重点龙头企业合作,赋能当地特色农业与涉农乡村产业联动发展,深化产业融合。依托产业数据,建立乡村品牌产业数据库,将特色符号、特色品牌、特色产业等资源转化为公用数据。通过政府主导、主体运营、企业授权的联合方式,实现乡村特色农业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建设,打通区域、企业与产业链条间壁垒,建立农业品牌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推进“巴味渝珍”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传播。借助“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走进田野,带动农业生产智慧化,打通线上销售、品牌推广之路,促进农业“接二连三”,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