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以“学讲宣”一体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要做到“五个自觉”切实把握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四个要”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推动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
以“学讲宣”一体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要做到“五个自觉”
切实把握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四个要”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笔记

推动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

邹霞 罗炯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时代任务和基础工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密码,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思想资源和深厚文化沃土。重庆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具备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和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用马克思主义激活重庆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更好地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以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丰厚滋养。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一代代重庆儿女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磨砺淬炼创造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丰富厚重又多彩鲜活的文化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英雄情怀、道义担当”“开放前行、与时俱进”“挺立潮头、敢为人先”等精神特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契机,深入挖掘重庆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价值内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重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助力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重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传承和弘扬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原封不动,更不是全盘接收,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重庆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要更好地传承文化基因,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重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激活重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深挖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契合点,赋予重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重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其次,加强对重庆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项调查和研究阐释,整合党史研究部门、高校、专家智库、民间机构等研究力量,进一步理清重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精准辨析重庆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真正继承好重庆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激活重庆优秀传统文化还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坚持守正创新,在扬弃中继承、在转化中创新,挖掘重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重庆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研究挖掘整理,创作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重庆文化艺术精品,大力彰显重庆文化的独特魅力。

  推动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推动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必须找准百姓需求的共鸣点、日常生活的结合点,把重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寻找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书育人的结合点、契合点,深入挖掘重庆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厚的爱国主义、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推进重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重庆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点亮美好生活,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健全完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增强人民群众文化幸福感中进一步激发重庆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要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力发展以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创、美术、出版、动漫、游戏等产业,持续挖掘遗址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文化内涵,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让重庆优秀传统文化IP“破壁出圈”。要充分利用“数字重庆”建设契机,推动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相融合、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声、画、影等现代视听手段,将重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电视节目、影视作品、新媒体产品中,建设重庆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形成多维立体传播矩阵,让重庆优秀传统文化更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分别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干部;本文为重庆市教委重点项目:KJZD-K20230110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