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名陪读妈妈年创3000万元产值去年重庆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54.86亿元去年全市废弃农膜回收率达94.1%抢抓农时 忙春耕垫江牡丹文化节将于3月21日开幕120多个山东农业品种实现“东产西移”建立“雷达”监测体系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第004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500名陪读妈妈年创3000万元产值
去年重庆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54.86亿元
去年全市废弃农膜回收率达94.1%
抢抓农时 忙春耕
垫江牡丹文化节将于3月21日开幕
120多个山东农业品种实现“东产西移”
建立“雷达”监测体系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
巫山大昌镇就近创办就业帮扶车间,让就业者既能陪娃又能挣钱——
500名陪读妈妈年创3000万元产值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陪读妈妈送孩子上学后,在就业帮扶车间上班。记者 彭瑜 摄/视觉重庆

  新春开学,蹇心兰没有远赴广东打工,而是留在了老家巫山县大昌镇。每个工作日的早上,她先送女儿到大昌小学上学,再赶到不远处的恒阳服装制造有限公司上班。

  在大昌镇,常年在校学生7000余人,辐射官阳、平河等周边10来个乡镇,场镇上常年有约2000名陪读妈妈,像蹇心兰这样一边带娃一边上班的陪读妈妈大约有500人。去年,她们共创产值3000万元,占全镇GDP的“半壁江山”,其中出口产值900余万元。

  “既能陪娃,还能创收。”近日,大昌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前,镇里对全镇就业帮扶车间用工需求进行摸底统计,又新开发整合了200个岗位,以满足陪读妈妈们的就业需求。

  缘起

  打工妈妈返乡陪读办厂

  恒阳服装制造有限公司的老板叫邓依菊,曾经也是一位陪读妈妈,也是全镇第一个创办服装厂的家长。

  邓依菊与丈夫有1个孩子。早前,夫妻二人前往福建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抚养。

  2010年,邓依菊虽已晋升为车间管理,但考虑到孩子马上念初中,老人年纪也大了,邓依菊便决定回家赡养老人、陪娃读书,丈夫继续在外打工。

  “有大人陪伴,娃的成绩、生活等都有了很大改变。”邓依菊告诉记者。

  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仅靠丈夫赚钱养家,不但手头紧,邓依菊还担心丈夫身体吃不消。但自己下地干农活赚不了几个钱,她一直想干点啥,既能陪娃娃读书,又能减轻家庭的负担。

  当时,在大昌镇像邓依菊一样的陪读妈妈有不少:有的在场上打零工,有的白天种地、晚上回出租房陪娃,有的根本就没啥事做……

  “当时就想把大家组织起来干点事。”邓依菊联系上福建工厂的老东家,拿到了加工服装的订单,随即添置设备、购买材料,在大昌镇菜市场办起了服装加工厂,“一下子就招了60人,全是30到50岁的陪读妈妈。”

  虽然大家心灵手巧,但因为没做过服装加工,都需要培训,刚开始时浪费了不少布料。邓依菊也因此整整亏损了两年,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2014年,陪读妈妈们的加工技术逐渐熟练,加工服装的品质也得到商家的肯定,福建工厂开始让邓依菊加工棉衣、滑雪服等出口订单。

  壮大

  已建成9家就业帮扶车间

  到服装加工厂上班,既能挣钱、也能陪娃,还能赡养老人。邓依菊在大昌镇成了名人,闲得没事的陪读妈妈来了,在家种地的陪读妈妈也来了,外出打工的妈妈不出去了,甚至牌桌上的陪读妈妈也找到她要求上班……

  “一个加工厂显然满足不了她们的就业需求。”大昌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大昌镇是教育大镇,全镇共有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17所学校,常年在校学生7000余人,辐射官阳、平河等周边10来个乡镇,场镇上常年有约2000名陪读妈妈,“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支持鼓励像邓依菊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2013年,邓依菊关闭了位于菜市场的服装加工厂,在大昌车站附近租下1000平方米场地扩大服装厂规模;2021年,她在大昌高中学校前门对面租下6个门面共700平方米场地,又开了一家服装加工车间,不仅解决了30多名陪读妈妈的就业,还方便大家接送娃娃上下学。

  田少贵因为家中两个孩子没人照看,2015年回到大昌镇,一边陪读、一边在邓依菊的服装厂打工。之前,她在深圳打工18年,也有服装加工和车间管理经验。见陪读妈妈就业需求大,田少贵也在大昌小学附近创办了服装加工厂,雇佣了50名陪读妈妈,生产套装、冲锋衣。

  “从扶贫车间到就业车间,陪读妈妈就业队伍越来越大。”大昌镇社保所所长万小平介绍,截至目前,大昌场镇上的就业帮扶车间达9家,直接解决了500余名陪读妈妈就业,多数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加工的服装远销沿海,甚至海外,“2023年,陪读妈妈创造产值达3000万元,其中出口有900余万元。”

  未来

  打造“陪读妈妈”就业产业园

  “陪读妈妈带来的不只是产值。”大昌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龚道权说,有了家长陪读,家庭教育有了很大起色,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习惯也逐渐规范起来,特别是近年来的高考成绩变化很大,“可以说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万小平称,孩子高中毕业后,上大学花费更大,很多陪读妈妈选择继续留在服装厂上班;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陪读的重要性,陪读群体持续增多,就业需求也越来越大。

  邓依菊与同行们开始实施灵活就业方案;一是根据学生作息时间,为陪读妈妈量身定制上班时间,上午8点至11点、下午2点半至5点、晚上7点至9点上班,方便她们为孩子准备一日三餐;二是家有老人、病人、幼儿的特殊家庭,服装厂采取上门送料、收货的方式,让她们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居家加工创收。

  “陪读妈妈群体也引起了客商的投资兴趣。”邓依菊说,去年,有福建客商了解到大昌镇有数千名陪读妈妈,便前来考察,打算在大昌投资建厂,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场地一时落实不下来暂时作罢。”

  春节前,大昌镇对全镇陪读家长的情况进行了新一轮统计,全镇陪读家长达2000多人,70%是陪读妈妈,多数人有进服装厂上班的意愿。为此,大昌镇走访各就业帮扶车间,整合开发出200余个岗位,同时对可利用地块和闲置房屋进行调查摸底,并向县里争取各项政策支持,谋划打造“陪读妈妈”就业产业园,在为更多陪读妈妈提供支持的同时发展当地经济,实现“双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