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个聚焦”作出“四个新的更大贡献” 我市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工作“头天晚上提交建议,第二天教育部就与我联系沟通”政务简报高校应重视与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设置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迎来新风口 重庆低空经济“飞起来”让好声音从“会场”走向“现场”重庆精准施策,让小店成长“烦恼”少一点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做好“四个聚焦”作出“四个新的更大贡献” 我市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工作
“头天晚上提交建议,第二天教育部就与我联系沟通”
政务简报
高校应重视与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设置
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
迎来新风口 重庆低空经济“飞起来”
让好声音从“会场”走向“现场”
重庆精准施策,让小店成长“烦恼”少一点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时论

让好声音从“会场”走向“现场”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张燕

  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陆续离京返渝,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一周多前,沐浴着春光,牢记着责任,他们抵达北京,把好声音从“现场”带到“会场”;盛会结束后,肩负着重托,满载着干货,他们把好声音从“会场”带回“现场”。这,是一个履职尽责的闭环。

  从“现场”到“会场”,重庆好声音不断——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们围绕重大战略落地落实,提出议案1件、建议184件,其中包括全团建议3件;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们在小组会议中发言50次,在界别协商会议中发言5次,接受各类媒体采访500余人次,展现履职新风采……

  一条条建议、一次次发言、一场场对谈,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国之大者,也有民之所望,足见调研之真、思考之深,彰显担当之实、履职之要。

  从“会场”回“现场”,重庆人干劲十足——返程路上,全国政协委员邓琳回忆起第一次参加“委员通道”的情形,深感“每扇门后的家事,也是国事”,立志“回渝后还要继续关心关注社区养老等民生问题,把全国两会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

  让好声音从“会场”走向“现场”,就是要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代表、委员和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把全国两会精神及时传达到千家万户,推动学习更全面、领悟更到位。

  大会虽已闭幕,但精神落地才刚刚开始。回到工作岗位后,各位代表、委员将第一时间讲述那些来自现场的故事,重温那些难忘的细节,把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本职工作,说真切、谈具体、讲深入,以真情实感、亲身经历点燃身边人的奋斗激情。

  让好声音从“会场”走向“现场”,最终要靠真抓实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坚持国家所需、重庆所能、人民所盼、未来所向,代表委员们提出不少意见建议,帮助我们找准了未来工作的着眼点和发力点。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李谢华提出,新质生产力将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强大动能,川渝两地应抢抓先机、重点布局,借此增强区域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力。这一“金点子”,就为我们“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找到了一个抓手。

  着眼点已经聚焦,发力点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锚定目标任务,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动力,层层放大国家战略在重庆交汇叠加效应,以改革攻坚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推动国家战略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重庆一域之功为全国大局添彩。

  坚定信心返渝,下定决心实干。让好声音从“会场”走向“现场”,把一条条意见建议转化为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坚实力量,才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