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王坪春秋景 摄/甘昊旻 |
|
陶坪露营基地 |
|
茶树村大树茶基地 |
|
金山湖 摄/汪新 |
|
樱花大道 摄/瞿明斌 |
核心提示
2月25日,立春之后的一场瑞雪,让金佛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赏雪景、打雪仗、堆雪人……络绎不绝的游客争相上山,尽享南国雪原的激情与浪漫。
把目光投向南川全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这对“CP”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美丽经济”的风景这边独好。化零为整、提质增效、以旅兴农,2023年4月,南川区整合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沿线178公里文旅资源,打造“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精品游线,立足“文”的底蕴、把握“景”的特色,持续写实写好“文旅+”大文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幅文旅繁花竞相绽放、乡村振兴涌动春潮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位于南川区境内的德隆镇陶坪村,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南麓,海拔800—1500米,村内仅有一条公路可供通行,交通相对闭塞,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但是,就这样一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吊角村,却在近年来先后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开办农家乐近20家,部分农家乐年收入突破30万元以上,带动土特产就地销售200余万元,全村实现增收约500万元以上,带动全村农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是什么让陶坪村在短短两三年间就发生了蜕变?
答案是178环线公路。
当地外出创业村民梁光才说,过去的陶坪,尽管有独具特色的“洞砦”文化、极富魅力的“生态”文化和积淀深厚的“民俗”文化,但始终是“养在深山人未识”。178环线让陶坪收获了众多关注的目光。生态资源、景观资源等等,均得到全面盘活与利用,沉寂的乡村文化和生态资源绽放出其应有的魅力,焕发出时代的风采,陶坪村也实现了“一游惊艳天下知”。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
在1300平方公里的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范围内,分布着神龙峡、金山湖、龙崖城、山王坪等509处旅游资源单体,像陶坪村这样的“沧海遗珠”并不鲜见。
“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比较分散,游客主要去往金佛山核心景区,到过山顶就离开了。”南川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说,由于缺乏有效资源整合,环山各景点单打独斗,导致旅游产业结构单一,主要停留在“门票经济”上,对周边乡村发展带动效应不足。
而178环线的适时出现,串联起了14个镇街68个村(居),游客可驱车或乘车直达各个乡村景点,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通达性和进入性的问题解决后,南川按照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发展理念,推出“世遗”“5A”金佛山、龙崖流云飞瀑、尹子祠公园、龙崖城遗址等“百个自然人文打卡景点”,一体强化配套,提档升级旅游品质。与此同时,围绕山地户外运动、康养度假、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打造趣打卡、趣运动、趣露营、趣乡村、趣研学、趣度假等多种产品模式,构建多元产品供给体系。此外,推动农旅融合,全区成功创评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培育园区农业、体验农业、设施农业、科普农业等业态,打造金山红、三不加、“金山五绝”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截至目前,大金佛山178环线品牌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超2亿人次,进入车辆400万辆次。尤其旅游季节之时,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车流人流川流不息,热闹了乡村,激活了经济,呈现出一派兴旺繁荣景象。
文旅基建擘画乡村和美新画卷
乡村文旅的蓬勃发展,与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密不可分。
“我们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在178环线公路沿线乡镇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及乡村旅游风貌提升工程,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200户,硬化农村生产生活便道171公里,开展路边、水边、山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行动,优化旅游景区、旅游廊道重点乡村旅游村周边环境。”上述负责人介绍。
“出门见花,抬头见绿,环境美起来,厕所卫生了、道路硬化了、路灯更亮了、饮水也安全,生活大改变。”说起现在的日子,三泉镇窑湾村村民黄忠贤感叹不已,“条件是越来越好了,相信明天还会更好……”
窑湾村位于南川东南部,青山环绕,与金佛山、睡佛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咫尺之遥,环境整治后的小山村更加清爽、祥和。该村负责人说,要是夏天来,村里全是丰收的果树特别好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里正研究借着整治的东风,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村民富起来。
硬件建设必须蕴含文化软实力,软件建设必须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硬功夫。
茶烟一缕轻轻飏,搅动兰膏四座香。金山红从金佛山南麓款款而来。在平均海拔1320米的南川德隆镇,年平均气温15℃,森林覆盖率70%以上。一棵1000多年树龄的茶树被后人尊为“茶树鼻祖”,村前屋后,还生长着野生大树茶15000多株。
而“千年金山红”正是采用这些珍稀的大茶树鲜叶,运用传统制作技艺精制而成。2019年,千年金山红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178环线公路的助推下,年轻人回来学习了制茶技能,当上了传承人,茶厂办了起来,鲜叶的收购价从每斤十几元逐渐提高到了近200元,每年光是收购鲜叶和给村民发工资,就要200多万元,“这个产业有搞头。”村民们的话语直白又明了。
“传下来”“用起来”两不误、两发展。南川区文旅委有关人士表示,文旅融合,不论融什么、怎么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讲好红色故事的责任不能丢。该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任务不能变,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各环节,让“非遗+”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更加“有意思”。
南川将乡村文化的挖掘和转化利用融入乡村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以互联网、自媒体“云端技术”唤醒地方“沉睡”的特色文化,多角度创新打造乡村文化产品的记忆点、引爆点,丰富乡村旅游文化产品供给,拓展乡村文旅消费空间,让地方美景、乡村人文衍生出“好产品”“好产业”“好故事”,从而做到文化有“说头”、景色有“看头”,游客能“点头”、百姓有“赚头”。
文旅产业提振乡村经济新活力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
路边的积雪未退,地里的土还没翻耕,在过去,对于头渡镇方竹村二组58岁的村民黄后碧而言,此时此刻是绝对意义上的淡季,但这个冬天,她反而忙得一茬接一茬。
为啥?“178环线推出后,我们这里也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游客那是一拨接一拨,侄女顺势办起了民宿,我在这里当管家。”她说,“今天晚上虽然不是休息日,但已经有2个房间订出去了呢,我得准备准备。”
这是一间名为云端·听竹里的高端民宿,群山环绕,离“南国雪原”金佛山南大门不到1公里,共有12间客房,总投资达到600万元。
“既然看准了时机就要毫不犹豫。”黄后碧说,虽然民宿是侄女陆梅主张开的,但是他们整个大家庭都很支持,在民宿开起来之前每家人都花了1万元去云南游玩了一个多月,顺带考察各种民宿风格和装修思路。
回到南川后,他们集思广益,“众筹”开起了民宿,如今已营业一年零一个月,收入几十万元。
在南川,通过开民宿实现增收的大有人在。去年,三泉镇在观音村一社和四社探索通过安居、宜居、乐居3种民居改造方案,打造“龙岩山居”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对101户、92栋农房进行了建筑整治改造。以此为契机,观音村许多村民将自家房舍“微改造”成了民宿。村民夏奎的“松见筱驻”民宿就是如此。
“政府补贴我们2.5万元,整治了立面、围墙,建起了花园。我自己又花了7.5万元,把房间改成了单间配套的客房,把厨房和猪圈改成了书吧、茶吧。”主体结构未变,但经过“微改造”后,夏奎的农房成了一房难求的特色民宿,“去年8月2日开业以来已收入5万多元。”
对于南川而言,“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既是世界遗产的风景线、又是相融相生的产业带、还是绿色发展的共富路。
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激发了乡村消费新需求。借助178环线公路的发散效应,南川以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活力推出“寻味178”美食体验、“美宿178”住宿体验、“乐购178”购物体验。尤其是在民宿和露营地方面,仅去年就新增30家民宿和52个高品质露营地,带动沿线超900户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实现就业4万余人次、户均增收3000余元,可谓“火了文化旅游,强了乡村振兴,富了一方百姓”。
今年,南川还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并应用,显著提升服务质量,引进、培育国内行业品牌企业或项目5家以上,把“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打造成为重庆都市近郊游目的地。
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旅融合,“诗与远方”在乡村绽放光彩,既圆了城里人的“田园梦”,又念好了村民们的“致富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正在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夯基础、打底气、攒能量。
王静 刘廷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