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013版:3万亿后再出发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涪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蓄新优势 催生新动能 探索新模式
涪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两江福地 神奇涪陵 产业强区 创新高地 摄/涂姝月

  国药太极涪陵制药厂生产车间

  卡涞科技生产车间

  华峰己二酸扩建项目(六期)生产装备

  核心提示

  眼下的涪陵春意愈浓。工业战线上的车间里,奋斗在一线的人员分秒必争,产业项目的工地上,建设的热潮如火如荼,一个个新项目、一张张新订单,为高质量发展写下向“新”而行的生动注脚。

  工业是涪陵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是涪陵发展的“根”和“魂”。涪陵区立足现有产业优势、现有发展赛道做足“实”文章,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涪陵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471亿元、区县第二,工业增加值771亿元、区县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主城都市区第一,规上工业利润155亿元、区县第二。

  发展向“新”而行,产业向“高”攀登——涪陵,正在展现蓬勃的跨越活力。

  突破发展

  现代产业蓄积新优势

  锻造新质生产力,现代产业是主力军。

  走进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现场,可以一览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50万吨/年己二酸项目生产全过程。去年6月建成投产的这里,让重庆华峰正式具备了年产150万吨己二酸的生产能力,全球四分之一的己二酸自这里出发,稳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企业宝座。

  华峰稳坐行业全球第一,靠的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自2010年落户涪陵以来,该企业研发持续投入,实现了己二酸、聚氨酯原液、超纤材料、聚氨酯树脂4大单品产量位列全球第一,另有己二腈等6个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以创新为第一生产力,华峰勇闯技术“无人区”的发展路径,是涪陵现代产业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聚焦新材料领域,去年以来在涪陵,万凯PET三期、华峰己二酸六期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焦炭一体化、尼龙66一体化等7个项目加速实施,材料产业产值已突破1200亿元、超全市20%。

  据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瞄准现代产业发展,去年以来该区不只在新材料领域集中发力,围绕“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涪陵加速培育2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3大五百亿级支柱产业集群、4大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9个“新星”产业集群。

  一年来,产业集群强筋壮骨已初见雏形: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产业领域,已集聚起吉利电池、青山瑞浦、赣锋锂电三大龙头,打造72GWh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引入卡涞科技、联洋新材料、幄肯新材料等关联企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页岩气及清洁能源、汽车船舶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分别达243.9亿元、443.7亿元、284.8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限)上企业达40家……

  全区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纳入市级重大项目清单,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入选重庆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70亿元、增长8.7%。

  现代产业领域,千亿级、五百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涪陵“新质生产力”积聚成势,动能强劲。

  制造焕新

  传统产业勃发新动能

  锻造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夯基石。

  “对涪陵来说,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固本兴新,坚持‘科创+’‘绿色+’双驱发力,让涪陵老工业开出‘新花样’。”据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该区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塑现代产业体系的同时,更做好存量工业提质增效,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加快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把现有产业优势、现有发展赛道做得更加稳固、更加平稳。

  2月29日,在太极医药城数字化工厂,一支支藿香正气口服液产品从生产到包装、质检到装配,一气呵成。

  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太极涪陵制药厂已成为重庆市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这种智能化工厂的建设,使得企业效率提升了高达 50%,生产工人减少30%,效益却实现了15%的提升。

  当好技术改造的标兵,才能成为产业突围的尖兵。作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代表,太极并不是个案。

  据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开展技改提能、绿色转型行动,通过标杆引领示范带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涪陵多措并举将新一轮技改作为巩固产业基础、提升产业优势的主抓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提速,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一年来,涪陵制造因技改向“高”攀升。实现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5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个、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1个,万达薄板、太极集团等15户企业荣获重庆市企业创新奖、数量全市第一。

  一年来,涪陵制造因技改向“智”迈进。建峰化工、万凯新材料入选2023全市10大“揭榜挂帅”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华峰化工入选2023全市10大“揭榜挂帅”5G全连接工厂,华峰氨纶成功入选2023全市10大“双化协同示范工厂”,累计完成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项目280个,创建智能工厂18个、数字化车间62个。

  一年来,涪陵制造因技改向“绿”发展。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市级绿色工厂7家,增量居全市第1;新增市级“节水型企业”3家、市级“水效领跑者”2家,涪陵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

  技改孕育滋润着涪陵工业,助力企业乃至产业穿越周期,锻造出“新质生产力”的最强适应性利器。

  靶向未来

  科技创新走出新模式

  锻造新质生产力,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创新。

  近期,在涪陵高新区电子信息标准化厂房内,由涪陵新材料领军企业理工清科(重庆)先进材料研究院孵化的产业公司——摩孚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的MOF气态污染物超级过滤材料生产线高速运转,一粒粒犹如黑色沙子的超级过滤材料从出料口倾泻而出,标志着这一产品正式完成工业级制备。

  “预计今年5月可以正式投产。”据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技术的成功产业化不但为涪陵新增一产业,实现年产高效滤布30万平方米,产值约1200万元,更将改变该类型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自主可控、成本更低。

  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头性技术创新突破转换,是涪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另一重要引擎。一年来,涪陵区域发展“含科量”连创新高,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44.5亿元、增长10.3%。

  去年以来,紧扣重庆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该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定了“1238”产业科创体系建设规划,聚焦新材料及绿色低碳、生命健康、数智科技三个主攻方向,通过匹配平台和服务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已吸引中科大量子信息、北理工先进材料等16个研究中心进驻,引育创新团队41个、创新人才416名,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以创新平台为支撑,这里科研机构、制造企业、投资机构以及终端市场等联结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攻关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产业发展延伸的新空间也越来越大。

  一年来,该区在“新”潮澎湃中已成功聚合起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重庆华峰己二酸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产品,己二腈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卡涞科技研发出国际领先的HP-RTM(高压树脂传递工艺)、WCM(湿法模压工艺)、织物拉挤、PCM(预浸料模压工艺)等新技术,为打造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当创新“势能”化为发展“动能”,当“涪陵制造”成为“涪陵创造”,涪陵制造业发挥出的巨大潜力、展现出的新亮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生动诠释。

  2024发展目标>>>

  总体规模: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

  质量效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产业结构: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

  企业培育:新培育百亿级企业2户,“专精特新”企业30户、“小巨人”企业2户、规上工业企业30户。

  绿色智造: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0个,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个,力争创建5G全连接工厂1个,新增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条、市级绿色工厂5个。

  地方声音>>>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今年是建设现代化新涪陵的重要一年,抓好工业经济意义重大。具体如何看,怎么干?

  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将坚决扛牢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坚持“科创+”“绿色+”,推动“工业固本兴新、改革攻坚突破”跑出新速度、积累加速度。

  涪陵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聚力打造“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推进亩均效益改革,正向激励优质企业提档升级,反向倒逼落后企业改革提升。更加注重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小巨人”“领军、链主”企业。持续深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刘玉珮 龙搏 马菱涔 图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