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年,广西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广西日报记者 周军 摄 |
龙年伊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跑出“加速度”:2024年2月2日,广西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量完成2024年首个1000列,同比增长8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渝桂、川桂、滇桂、黔桂以及西北、广西区内班列开行量均呈现大幅正增长态势。其中,渝桂和广西区内班列开行增长率更是达到三位数,同比分别达到117.1%、132.7%。
1月19日,满载东盟国家商品的年货班列开出我国广西的钦州港东站,前往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供应重庆年货市场。
2月10日凌晨,载有电子设备、摩托车零配件、汽油机等货物的龙年首趟铁海联运班列,从重庆果园港鱼嘴站出发,抵达广西北部湾港后,换乘海轮前往世界各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钢铁巨龙”千里奔赴,拉近了广西与重庆的时空距离。
降低成本
新通道应运而生
从无到有、从概念提出到常态化运行、从区域间合作到产生国际影响力,短短7年时间,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维护供应链稳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广西和重庆,不仅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出海口与内陆枢纽,更是这条通道的直接发起者、推动者和建设者。
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的加快推进,重庆、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成为电子、机械等重要制造基地。重庆、四川、广西更跃升为全国重要汽车生产重要区域。这些产品销往欧洲、东盟等海外市场,带来巨大的跨境物流需求。
而西部企业货运的传统物流格局则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走长江出海的江海联运通道路程遥远,物流时间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长江航运面临通过能力日趋饱和、季节性因素等诸多瓶颈尚待突破。
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一直是西部内陆地区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打开地图,我们不难发现,离西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广西北部湾虽近在眼前,但因基础设施薄弱、航线稀少,让南下出海一直通而不畅。向东走长江水路或陆路到上海、连云港等地出海,反而成为西部地区货物外运的主通道。
“西部企业要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对外贸易,急需开辟一条更方便快捷的贸易新通道。”时任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周小溪说,在中新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2016年初,以重庆为物流组织和运营中心,以既有铁路为主线,以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由广西北部湾港口出海的“渝桂新”南向通道构想应运而生。其重要目标之一,即为降低西部地区物流成本、促进国际投资贸易增长。
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份,广西抓住机遇主动赴国家有关部委和地区对接洽谈,得到国家层面和沿线各地的大力支持。
2017年5月,“渝桂新”南向通道成功实施首次铁海联运班列测试运行,从重庆—广西钦州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比既有江海联运模式缩短12天以上的全程运行时间。
之后,随着内涵不断丰富拓展,这条新通道曾数易其名——
2017年8月31日,广西、重庆、贵州、甘肃四省区市在重庆签署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和关检合作备忘录,并将“渝桂新”南向通道更名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
2018年11月12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2019年,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正式发布,多方共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截至2023年底,陆海新通道已形成以铁路为主干线的物流网络,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运输品类已达到1143种。
合作机遇
凸显巨大价值潜力
舳舻千里,铁龙驰骋,货畅其流。
2月29日上午,重庆黔江举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黔江班列首发仪式,载着黔江出产的玻璃瓶、罐头、轮胎等商品的6个集装箱,经广西北部湾港海运出口至东南亚。
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又一个大区搭上国际贸易的“快车”,向着外向型经济发展。
自2017年首列开行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量已累计突破3万列,为我国西部地区开辟出一条便捷的出海贸易通道,让深居内陆腹地的中国西部与世界紧密相连。
“2017年9月,‘渝黔桂新’铁海联运常态化运行班列在重庆首发,就搭载有我们重庆理文的货物。”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张静萍介绍,2024年前两个月,该公司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内外贸货物3800标箱,比2023年同期增加200%以上。
截至目前,北部湾港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76条,通过北部湾港现有航线网络可通达全球集装箱港口,辐射范围涵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日益完善,凸显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力,其吸引力不仅仅限于企业,我国西部其他省份也纷纷表达了参与建设的迫切愿望。
2022年7月,随着湖南怀化的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最初渝桂两地合作拓展至国内“13+2”省区市共建的新格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持续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近年来,广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加速与西南腹地、东盟国家的物流往来和经济循环。
2023年11月27日,装载着一批重庆新能源汽车集装箱的“密云河”号班轮,从钦州港驶出,前往美国。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桂渝创新“海事监管一体化”新模式下,这批货物实现了“一箱制”多式联运全程无缝衔接运输,成功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最后一公里”。
“桂渝两地海事部门对查验结果监管互认,避免二次开箱,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钦州保税港区海事处综合办副主任曾俊备说。
在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铁海联运实现“下车即上船,下船即上车”无缝对接。2023年6月,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自动化码头间的物理隔离顺利拆除,铁路与港口间的数据壁垒成功打通,实现一体化作业,生产作业效率有效提升。
同时,广西不断加大各项改革力度,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随着“直提直装”“先放后检”等通关改革实施,货物全流程通关时效进一步提升。2023年广西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3.2%和98.01%。
蝶变升级
桂渝双向共建结硕果
“截至2024年1月,中心站发往钦州港东站的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231列,回程班列累计3509列。”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动下,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和广西钦州港东站,由曾经的货运小站跃升为“大道枢纽”,实现班列快速周转、货物有序集散,极大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发展。
新通道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无疑会释放许多发展红利。
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从一个曾位于田间荒野、员工不多,货运集装箱业务“经验不足”的小站,变身为占地超900亩,集合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渝甬沿江铁海联运班列的国际物流枢纽。
钦州港东站从只有3条股道的“渔村小站”,成为拥有12条股道、衔接陆海的重要枢纽。“这里每天到发的铁海联运班列有20列左右,年货物发送量由2017年的2.7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327.5万吨,增长了百倍以上。”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钦州港东站站长黄江南介绍。
两座小站的嬗变,是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桂渝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产品从广西北部湾港出海的重庆赛力斯集团,是最早从西部陆海新通道尝到甜头的车企之一。“早在2018年,赛力斯集团就开始通过这条通道运输产品。”该集团海外事业部总裁张兴燕介绍,截至2023年上半年,赛力斯集团已经通过这条通道发运整车及零部件超过1万标箱,货值超20亿元,覆盖印度尼西亚、秘鲁、厄瓜多尔等海外市场。
而今,重庆、广西“单一窗口”已实现部分通关、物流信息数据共享对接,累计交换共享21万余条数据,为货主、货代、物流企业提供了跨区域通关物流状态查询与跟踪服务,并为通道沿线“13+2”省区市共建“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积累了宝贵的先行先试经验。
“目前,我们主要集结东南亚的货物,打造一个香蕉、芒果、牛油果等进口水果分拨中心,保障重庆及其周边市场的供给。”工作人员介绍,由广西与重庆联合投资建设的重庆无水港日前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大通道运量。
提质增效
新通道建设迈开新步伐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2024年成为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关键之年。
广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的出海口,快马加鞭、加快推动通道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正在加紧建设。截至2024年2月18日,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约263亿元,平陆运河正从一幅“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较经广州出海缩短内河航程560公里以上,运河建成后将形成大能力、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江海联运大通道,将进一步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输能力。
“今年广西将持续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全面实现北部湾港铁海联运一体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进铁海联运集装箱标准互认,形成国内集装箱铁海联运全流程一体化行业管理标准、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广西还将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标志性工程——黄百铁路建设,拓展和优化无水港建设布局,推动货物在北部湾港与东盟重点港口之间形成双向对流,加快推动通道设施数字化、通道运营管理服务数字化,加快推进边境口岸建设。
数说陆海新通道>>>
■今年以来,渝桂和广西区内班列开行增长率达到了三位数,同比分别达到117.1%、132.7%
■截至目前,北部湾港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76条,辐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截至2024年1月,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发往广西钦州港东站的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231列,回程班列累计3509列
■2023年广西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3.2%和98.01%
■广西钦州港东站铁海联运班列的年货物发送量,比2017年增长了百倍以上
(广西日报记者 岑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