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质量管理奖是怎样炼成的?
第008版:卫生
上一版   
市长质量管理奖是怎样炼成的?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
市长质量管理奖是怎样炼成的?

  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办公大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蔡苏展示还少丹的手工打丸过程

  首届“巴渝岐黄杯”中药炮制一等奖获得者、桐君阁药厂前处理车间主任谢海龙正在晾晒药材

  1月3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八届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获奖企业的决定》并公布获奖名单,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君阁药厂”)榜上有名,成为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中成药生产企业。

  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两年评选一次,是重庆市政府对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企业的最高荣誉奖,获奖企业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申报企业必须同时具备持续实施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质量改进和管理创新成效显著、有良好的诚信记录,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主导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者国际水平等多个条件。市长质量管理奖的评价标准虽然起源于质量管理,却超越了质量管理。它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体系理念推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领域,从而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组织治理体系,并持续取得理想的经营业绩,切实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重庆市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殊荣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桐君阁药厂的卓越质量是如何炼成的?

  以中成药为基 匠心坚守质量铸魂

  “在打盘四分之一处均匀刷入少量水,以水为粘合剂,使模具湿润,均匀粘上药粉……刷水、加粉、团筛,不断重复。”2月4日,桐君阁制药厂茶园厂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医药行业“大国工匠”蔡苏一边展示还少丹的传统打丸过程,一边讲解其中的要点。

  起模、泛丸、抛光……药粉就这样在他手中,经过反复加水、加粉、团筛,完美蜕变成一粒粒色泽光亮、圆整规则的药丸。这只是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工艺中的一环。蔡苏说:“我们所看到的丸剂成品,需经历对原药材的精选、精心炮制、配料、研粉、打丸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所有环节都必须严格把控。”

  在原药材的选择上,桐君阁药厂坚守“药材好,药才好”的原则,坚持采购原产地的药材,从而保证药效。例如,全方由15味中药组成的还少丹,就选用了河南焦作的地黄、河南武陟的山药、宁夏中宁的枸杞子、广东德庆的巴戟天、新疆和田的肉苁蓉、安徽岳西的茯苓、吉林长白山的五味子等道地药材。为进一步减少质量安全风险,桐君阁药厂更是严格按照国家GAP的要求,在全国几十个县建立药材种植基地,从土质的筛选,到药农的培训,从种植、采收的时间,到加工、储藏的方法,都制定了严格而细致的控制标准,把好药材的第一关。

  严选道地药材后,要如何炮制加工,才能得到疗效确切的配伍药方?“中药配伍严谨,药材的炮制加工与疗效密切相关,所以桐君阁药厂对药材的炮制要求苛刻,如净制的挑选、筛选、剪、刮、削等操作以及各类炮制,即使消费者看不到这些繁杂的工作,我们也绝不会丢弃品质与诚信,这是药厂的安身立命之本。”桐君阁药厂党委书记、总经理刘超如是说。

  以还少丹制作中所用到的中药材杜仲为例,工人会认真查看每一片杜仲,对有残留的粗皮用小刀完全刮除,再对每片杜仲用钢刷沿着其皱纹、裂隙方向反复刷洗,直到清洗杜仲的饮用水透亮为止。

  首届“巴渝岐黄杯”中药炮制一等奖获得者、桐君阁药厂前处理车间主任谢海龙表示,在确保原材料质量的同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和标准化操作,才能确保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当然,产品的检验也是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桐君阁药厂对每个产品从技术标准上都设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点,进行多环节、全面系统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立药材种植基地,精选道地药材,严控原材料质量安全;恪守药材炮制方法,遵守工艺规程,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控,精制成药……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之下,桐君阁药厂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建立药品追溯制度与药物警戒管理制度,将质量控制贯穿于药品全生命周期,保障药品质量的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用匠心坚守“质量铸魂”。

  以消费者为根 塑造百姓“口碑价值”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如何让消费者记住并爱上一个品牌?桐君阁药厂给出了答案:了解市场与顾客的需求,实施主品发展战略,以战略品种为载体,建立“以消费者为根”的企业价值体系。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逐渐年轻化。如此大背景下,桐君阁药厂一直在思考用传统中医药瑰宝造福当代社会,进而整体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让老年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生活,让中青年人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工作及家庭生活,担当更多责任。

  最终,公司决定从250个产品中精心挑选出处方源自宋代著名方书《杨氏家藏方》的延寿方还少丹,要求做成“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产品,老百姓爱吃的中药,快速融入百姓生活,而想要做出老百姓爱吃的中药,价格、质量、适应症、疗效、安全性、临床学术价值、品牌、个性化服务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何让患者吃到口感、疗效更好的还少丹?“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殷树荣带领技术团队将还少丹处方的全部15味药材分别研粉,单独分析研究。为了让药丸拥有最佳口感,研究团队不厌其烦地采用阴性对照的方式制作药丸,即缺一味药的方式,制作15个样,进行口感比对,通过炮制、研粉、制丸等环节攻关,达到舒适的口感要求。

  每一个因素的摸索改进,均要进行多次反复试验分析研究,凝聚着研究者的汗水与心血。每一粒精制的药丸,都饱含着桐君阁人的制药诚心与匠心。这只是桐君阁药厂以消费者为根,恪守“品贵不减物,制繁不省功”的理念,以品质与诚信为先,让患者吃到质量可靠、疗效确切的中成药的一个缩影。

  “品质”是桐君阁传承百年的关键,“品”代表品牌,“质”代表质量,只有好的产品质量、好的口碑才能赢得顾客。桐君阁药厂以先进的研发和百年制药技艺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生产高品质的药品,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增强顾客对产品的信任,提高顾客满意度,为良好的顾客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赢得了“百年桐君阁、精制中成药”的美誉。

  以文化自信为本 彰显国企使命担当

  传统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百年老字号”桐君阁从历史中走来,在延续中开拓,于创新中发展,让传统中医药焕发出新活力,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技能、普及中医药知识,让优质中医药走进寻常百姓家。

  典雅流畅的扇子舞、古色古香的国风舞、正气激昂的战地芳华……或柔情婉约、或动感十足。日前,在桐君阁药厂主办的“太极还少丹,健康长寿我争先”主题广场舞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以饱满的情绪、过硬的舞技展现着活力与激情。

  这些参赛选手年龄最小的57岁,最大的75岁,他们在展示自我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还有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更是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很高兴能参加这个比赛,并和团队一起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活动还认识了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还少丹,我们服用后睡眠得到明显改善,一觉睡到天亮,精力特别好,感觉年轻了好多岁,冬天也不怕冷了。”参加比赛的林奶奶(化名)说。

  除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助力老年健康,桐君阁药厂还通过“请过来,走出去”的方式,宣传、传承中医药文化,邀请大夫、药店店员参加桐君阁“国家级传统丸剂非遗之旅”,让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厅中通过“观看、品尝、搓丸”参与还少丹的制作过程,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强大魅力。

  为营造良好的百年桐君阁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氛围,公司还设计、部署修建桐君阁亭,编制桐君阁赋,增强文化自信,振奋精神发扬桐君文化优良传统,振兴中医药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

  传承中医药文化济世苍生,创新中成药继往开来。如今,桐君阁药厂在智能化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在百年传承的基础上谋求全新的发展,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智能制造完美融合,让传统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桐君阁药厂总经理刘超表示,目前,桐君阁药厂已经在南岸区征得土地200余亩,用于建设百亿级“老字号”中药智能制造中心暨中药文化展示传承项目。未来,桐君阁药厂将继续沿着智慧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前进,不断将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手段深度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质量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车间,为广大患者提供质量可靠、疗效确切的放心药、品质药,践行初心使命,让百年老字号萌发新芽,再展桐君阁第二个百年风采芳华。

  桐君阁荣誉大事记>>>

  2024年,获第八届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

  2023年,被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评为“2023年度消费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先进示范案例”。

  2020年,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桐君阁药厂“重庆市智能工厂(中成药制造智能工厂)”。

  2019年,桐君阁还少丹、强力天麻杜仲丸、麻仁丸3个产品的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6年,桐君阁药厂李渡分厂竣工,开启智能制造新篇章。

  2012年,桐君阁药厂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1年,桐君阁药厂“传统丸剂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桐君阁药厂迁入南岸茶园新区,踏上快速发展的新征程,“桐君阁传统中成药制作技艺文化”项目被列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6年,商务部授予桐君阁药厂“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

  1978年,“青蒿抗疟的研究”“制剂新剂型—滴丸”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授予的“在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者”荣誉奖状。

  1975年,成功研制“一粒止痛丹”并投入生产。

  1951年,成立“桐君阁药厂股份有限公司”,俗称“重庆桐君阁药厂”。

  1908年(清光绪34年),重庆名士许健安在重庆下半城太平门鱼市口,创办“桐君阁熟药房”。

  李灵 图片由桐君阁药厂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