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院!不仅赶在春节之前把我们被拖欠的工资要回来了,还让我们实现了再就业,这下可以过个安心年了。”前不久,陈某、周某、夏某等7人专门来到沙坪坝法院,感谢为他们化解了“薪”愁难题的法官。
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
重庆某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经营电线配套设施的民营企业,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然而,公司还拖欠员工工资长达一年之久。去年10月,7名员工将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公司支付7名员工30余万元劳动报酬,但该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昔日员工变为申请执行人要求强制执行。
受理该案件的执行法官吴少华想着年关将近,又事关农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于是及时联系多方当事人全面了解案件细节和诉求。
“股东虽然认账,但确实拿不出钱。”吴少华介绍,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中了解到该公司已停产歇业,但厂房里还有一些设备。法官迅速查封了公司的数控机床、折弯机、压力机等机器设备若干,以保证申请执行人的工资款。
但拍卖环节却遇到了难题。
拍卖前,法官就通过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渠道寻找有相关设备需求的潜在买家。
“这些机器设备是专门用来生产电线接头部位接线盒的,全国在做这种设备的企业很少,而且大家产量都比较稳定,拍卖这些设备成交率怕是不乐观。”吴少华介绍,按照以往的经验,拍卖专业设备,不仅耗时长,而且成交率非常低,老百姓们还等着拿钱回家过年,必须另想办法。
然而,除了已被查封的用于生产经营的机器设备外,被执行企业名下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遂裁定对生产设备启动评估拍卖程序。
在评估拍卖过程中,法官还了解到,机床等生产设备因闲置会加快折旧损坏速度,交易价值因司法拍卖周期长会造成严重贬损,如果按正常拍卖程序进行,仅剩的可供执行设备将变为一堆“废铁”。
“不行,这样不仅没法盘活企业、浪费了设备资源,最后劳动者还不一定能拿到工资,将面临‘两败俱伤’的局面。”
如何化解矛盾,既保证申请执行人的权益,又以司法的力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吴少华想到了一个人。
“听说你想在原场地重新注册公司投资生产,是有什么疑虑吗?”法官在约谈企业股东的过程中,一位股东透露有一位企业家李某曾经表达出了购买意向,但一直未下定决心。经过多次交谈,吴少华就李某关于原公司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解答,打消了李某的疑虑。
最终,法院促成李某与该公司达成买卖协议,收购涉案机器设备,并当即向法院缴纳了购买设备款项31万余元,使7位申请执行人的工资全部执行到位。
“既然你愿意在公司原地重新注册新公司投入生产,肯定需要扩大经营范围,提升技术含量,以便于企业更好发展,那这7名工人具有相关生产经验,也有再就业的意愿,是否能考虑继续聘用他们进行生产呢?”
成功执行后,吴少华还不忘为这7名劳动者“内推”。
在法官的见证下,李某作出承诺,继续聘用陈某等7位工人,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面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沙坪坝法院展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对民企的保护、对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实践,成功帮助了民营企业家再创业、促成劳动者“原地”再就业。“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聚焦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能动执行、灵活执行,让执行措施‘活’起来,让企业和劳动者实现双赢,为辖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沙坪坝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建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