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多国人士感受中国出境游热度土家农民画不尽家乡新变化科技赋能玉米种植 每公顷增产7000斤綦江严守节点查“四风”21年130人跨洲越洋 践行医者初心使命
第0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欧洲多国人士感受中国出境游热度
土家农民画不尽家乡新变化
科技赋能玉米种植 每公顷增产7000斤
綦江严守节点查“四风”
21年130人跨洲越洋 践行医者初心使命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2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看家乡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
科技赋能玉米种植 每公顷增产7000斤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于鹏程

  播种机在四间房村进行作业。(受访者供图)

  “刘大哥,去哪里啊?”

  “和家人一起出去买新衣服,给家里置办点新物件。”

  2月12日,大年初三,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记者碰到村民刘国义,他笑着说:“去年玉米收成不错,今年继续加油干。”

  刘国义有30多年玉米种植经验,家里有2公顷耕地。2021年他将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种植玉米,他和妻子也在合作社务工。“去年,县里请来了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团队,通过制定科学栽培方案,每公顷耕地增产玉米7000斤。”刘国义说,连带合作社分红与务工收入,全家一年赚了两万多元。

  玉米是四间房村的主要种植作物,但因耕作方式较为原始,玉米单产并不算高。“在农业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去年村里采取了玉米密植绿色精准调控的整体种植方案,每垧(一垧约合十五亩)能播种8万株,‘地格子’一打开,相当于增加了10%的耕地面积。”四间房村党支部书记陈占超介绍。

  这套种植方案包括智能农机精准播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等一系列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比如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种植品种、水肥管理、病虫防控、技术指导、机械作业5个方面进行了统一,同时采取控肥、控药、控水的方式提升化肥农药水资源利用率,能克服气温过低、降水不足等不利因素,保证了玉米的出苗率,达到了苗全、苗齐、苗壮的生产要求,实现增产增效。

  “灌溉智能化也对增产起了很大作用。”陈占超带着记者一起来到了地头,眼下并未栽种作物,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上一根根滴灌管浅埋在垄间,并与地头的主管道相连,只需打开开关,水和肥就会源源不断顺着滴灌管流入田间,省时省力。

  说着,陈占超拿出了手机,打开了“智能节水灌溉气象服务”微信小程序,是否需要浇水、什么时候浇、浇多长时间等农田旱涝动态一目了然。以往大水漫灌很费水,放水还必须有人盯着,自从用了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手机里就有提示农田是否“喝饱”,避免了雨前灌溉造成的农田渍涝。

  陈占超给记者算起了收益账:通过科技加持,玉米可以实现每公顷产干粮2.6万—2.7万斤,相较于传统种植方式,每公顷产量提高了6000—7000斤;每斤干粮价格不低于1.2元,以此计算,平均每公顷收益3.18万元,较普通种植每公顷收益提高0.78万元。合作社现有400公顷耕地,可增收300多万元。

  去年增产效果不错,但陈占超并不满足:“我们已经安排专人记录玉米不同生长周期影像图像资料,全面总结种植经验,同时还要扩大农用机械的普及程度,为今年增产提供技术保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