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但让人颇感无奈的是,原计划公路建起来后能有些招商引资的机会,然而陆续有几个企业来考察后,仍然不肯投资。一本村账本,仍然透着“窟窿”。
账本见到了“回头钱”
对此,程正淮和晏廷文也很纳闷儿:如今路也有了,怎么就吸引不来投资?
一位考察的业主道出了原因,村道仅有4米多宽,进出的车辆都错不开,停车也没地方停。
“产品都运不出去,哪个来投资。”这句话刺痛了程正淮的心。
他咬咬牙,决定自己继续带头出资,动员村民筹资扩宽道路。
程正淮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磨”了几个月,终于将几万元资金筹措到位,道路拓宽工程很快开工,从原来的4米拓宽到了6米。
交通条件达标后,发展产业的事终于有了眉目。
一位在广东务工的村民返乡考察后,在青林村五组流转土地建起了木工模具加工厂,还有业主看中了村里的坡地,流转500亩土地打造起李子园。
这下,程正淮账本上的“回头钱”条目多了起来——2018年,青林村五组共计流转土地200亩、流转费一年1万元;3位村民在模具厂就业,工资每人每天100元……
招商引资有成效,村民自己的产业也有了突破。
作为青林村党支部副书记,晏廷文另一个身份是村里的村医,村里交通条件改善后,他试着流转村民的土地种植了100多亩中药材,每亩收入达3万—4万元。
在晏廷文的带动下,青林村陆续有上百户村民将闲置的土地种上石菖蒲,全村的石菖蒲种植总规模达到600亩。
2020年底,晏廷文和程正淮核算完账目,村集体欠账已经全部还清,除了给村民的分红,还有十多万元结余。
村里的账本上“收入”记得密密麻麻,条目和数字都多了起来,程正淮算账更有劲了。
花给村民的“新消费”
从2010年修路筹款开始,程正淮将每位村民所筹款项也记在了账本上,道路每建成一段,他就在村口立下一块带有出资村民的功德碑,十多年来,村口的功德碑已立了5块。
在程正淮的42本账本中,农业税取消了、种粮有补贴了、看病能报销了……有些名目成为历史,新的名目又充实了进来。
记者注意到,程正淮的新账本中,支出又重新占了大头,只不过和以前借款、欠账的条目不同,近年来的支出条目,主要是村民的“消费”多了起来。
比如,村上利用集体收入,在公路两边给污水沟加上盖板,道路两边分别增加了1米宽的人行道,种上了行道树。
又如,为了维护好人居环境,村上分路段设置了保洁员公益岗位,放置了双向投放家庭垃圾收集桶。
村子一天天变美,有村民建议,在村中心修建一个文化广场。这个建议很快通过,一块带有体育设施的文化广场迅速投建。文化广场建成后,村里已连续自发举办3届“村晚”,坝坝舞等活动也在村里“生根发芽”。
今年春节前,村民们自筹资金办坝坝席,共庆新春。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赶回来吃上团圆饭,大家感叹家乡“变化真大”。
“公共区域的卫生有专人打扫,家里的水电出问题有专人维修,广场上的健身器材有专人维护……”提起村里的公共服务,村民刘一翠赞不绝口。
坝坝席上,村里公布了发展计划:要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小田改大田;要继续改善交通条件,招商引资;村里中药材已经有一定规模,要建设村集体企业,进行中药材的深加工……
程正淮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看着多出来的新条目和数字,他打算继续把账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