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村晚”背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春节期间加强水质监测 检测员坚守用水安全最前线百花争艳迎新春重庆科技馆春节开馆首日迎客近10200人次“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助力乡村一年一变样
第002版:欢欢喜喜庆新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场“村晚”背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春节期间加强水质监测 检测员坚守用水安全最前线
百花争艳迎新春
重庆科技馆春节开馆首日迎客近10200人次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助力乡村一年一变样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看家乡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鼎龙乡茶岭村: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助力乡村一年一变样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没想到,我们村还有中国工农红军总医院和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旧址这两个地方。”今年春节,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鼎龙乡茶岭村,回村过年的一些村民发现,村里多了几面“中国工农红军总医院简介”和“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简介”的宣传墙。通过仔细阅读上面的介绍,一段峥嵘岁月逐渐展现在记者面前。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又称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学校、中央红军总医院附属学校)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据史料记载,1931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迁驻茶岭,校部设在李氏宗祠。1931年—1934年,军医学校在茶岭驻扎期间,先后招收了三期共580余名学员,每期培训一年左右。结业后,他们分赴红军部队和地方医院工作,成为我军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军医。

  同在1931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兴国县城岗乡创办的红军医院迁至鼎龙乡茶岭村,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医院。医院下设总务、财务和医务科,下辖五个医务所。其中,三、四所主要医治重病号,一、二、五所则医治轻伤员。医院共有病床二百张,50毫安X光机一台,干部职工三百余名。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虽然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但在第三次反“围剿”期间,共收治了6000多名伤病员,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精心医疗,还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治疗,深受群众好评。

  “总医院的医生同时兼任军医学校的老师,军医学校高峰期各类学生达300多人,学生全部在总医院工作。”茶岭村村支书曾新春介绍,中国工农红军总医院旧址和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旧址分别于2000年、2018年获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小小的山村能同时出现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属难得。

  在有着“红色名村”“军医摇篮”之称的茶岭村,2000多名村民在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中,深受这段红色历史的浸润和感染。如今,新修葺的宣传墙和展馆,让村民们在春节期间多了一个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新去处。大年初一以来,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村民来到两处旧址,了解革命先烈事迹、汲取红色文化力量。

  “革命先烈在茶岭留下的奋斗精神,成为我们新时代建设好家乡的精神力量。”曾新春说,村民们从中获得了致富奔小康的动力。

  除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如今成为茶岭村乡村振兴的另一张招牌。依托600米海拔和绿水青山的优势,全村已建立起光伏发电、脐橙和烟叶种植三大产业,为近百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曾新春告诉记者,这三个产业每年为集体经济带来近12万元的租金收入。村里将这笔资金用于聘请10名保洁员,定期对村容村貌进行清洁维护,以前脏乱差和乱倒乱扔的现象大大改善。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建在村里的全市示范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做好茶岭红色故事的收集和整理,让红色文化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向广大村民传播、弘扬。”曾新春表示,在茶岭村这块诞生了中国红色医疗事业的热土上,光辉灿烂的红色历史给予村民们增收致富满满的信心和力量。一年一变样的茶岭村,将继续沿着“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的路子,写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