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1月29日市委召开的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上,除了现场交流发言,还有南岸区、铜梁区、忠县、云阳县、巫山县、彭水县、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委等区县和部门负责同志作了书面发言。以下是发言摘登。
持续释放数字经济赋能效应
奋力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南部增长极
南岸区委书记 许洪斌
2023年前三季度,南岸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1%;全年南岸区GDP增长6.7%、居主城九区第一,重庆经开区GDP增长8.3%。
一、向存量谋增量,做强数字经济新引擎。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643”工作体系,建成市级智能工厂4家、市级数字化车间37家,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建成中移物联网“五个一流”工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数字化赋能基地,华为(重庆)物联网创新中心助推125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布局“3+1”软信产业,盘活闲置载体8.2万平方米,新增软信企业700余家、从业人员1万余名,营收340亿元、增长18%。
二、向新赛道谋新动能,集聚数字经济新优势。京东全球超算中心集聚产业链企业450余家,商汤(西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峰值算力达100PFlops,5G基站累计数量6084个。禾赛科技、星汉智能、台达电子、鹰谷光电等招商项目开工建设,签约项目总金额超650亿元。以迎龙创新港为载体打造绿色低碳科创高地,高水平建设广阳湾实验室,落户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重庆绿能公司等,大力发展数字能源、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集聚产业链企业30余家。
三、向改革谋效益,拓展数字经济新场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现亩均税收36.4万元、亩均增加值185.4万元。举办首届广阳湾四链融合发展圆桌会,打造对话交流、成果展示、资源链接、协同合作平台。建成3.2万平方米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促进就业和人力资源流动10万人次以上,评选“江南菁英”人才166名,重庆机电智能制造公司总工程师李先广入选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组建规模61亿元的产业基金,共建企业数字信用管理平台,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速连续10个月居全市第一。
大抓项目建设 大抓实体服务
奋力交出经济高分报表
铜梁区委书记 谭庆
2023年,铜梁区强化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聚焦重点项目“招、落、建、投”各环节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优质服务推动项目高水平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经济报表由二季度全市第34位跃升至第8位。
一、在大抓招商引资、扩大项目投资上攻坚突破。全年签约工业项目74个,协议引资520亿元,3个项目入选全市“招大引强榜”“重大项目投资榜”,工业投资增长24.9%。依托海辰储能、爱玛科技“链主”项目,招引产业配套项目46个,新型储能、汽车转向制动获评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社会投资、工业技改,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占比59.6%、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19.4%。
二、在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落地建设上攻坚突破。建成重点项目调度驾驶舱,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80亿元、增长30%,其中,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1.5亿元、增长126%。发放实体经济贷款203.4亿元,争取上级资金及债券资金80亿元,供应工业用地3041亩、增长105%。与中石油联合实施燃机发电项目,淮远独立储能电站建成投用,提速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同心桥水库建设。
三、在大抓实体服务、推动企业长效长远发展上攻坚突破。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体系,迭代升级15个方面153条惠企政策,健全区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党政亲商恳谈会等制度机制,“一企一档”闭环解决企业问题600余个。新增“四上”经营主体178家、增长47.1%,建成投用总投资130亿元的海辰储能等70个重点项目,全年工业用水、用电、用气增长17.6%、17.1%、7.9%。
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争做美丽重庆建设排头兵
忠县县委书记 李电
忠县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家军书记调研忠县指示要求,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2023年GDP增长6.7%,生态报表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全市第一,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坚持生态优先,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7天,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连续5年稳定达到Ⅱ类。打好突出问题歼灭战。扎实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整改527个。打好生态修复持久战。2023年营造林30.6万亩,森林蓄积量超过600万立方米。
二、坚持绿色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大力发展柑橘等生态农业55.2万亩,壮大新能源材料等绿色低碳产业,海螺水泥成功创建2023年度全市唯一的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A级企业,成功创建县域首个市级绿色园区。做好产业降碳文章。完成企业绿色智能化改造26家,2023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6.8%。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成功创建节水型企业、小区、公共机构134个。
三、坚持数字赋能,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推广数字应用。实现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及103座水库智能监测全覆盖,建成投运森林防灭火智能监控系统。推进流程再造。精简环评审批流程及权力事项,实现15个事项“全程网办”“一次不跑”。推动体系重塑。强化对自然资源要素与生态环境的感知和监控,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系统治理。
坚持战略引领政策指引市场牵引
以有效投资推动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建设
云阳县委书记 覃昌德
云阳县以项目发展的质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工业投资增长24.9%、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增长26.5%。
一、战略引领项目储备。制定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14445”工作体系。坚持战略定规划、规划定项目、项目定资源,五年储备、三年滚动、年度实施,建立重点项目动态储备库。用好用活“V”模型方法,建立123个规划战略标签+97个投资政策标签的项目储备筛选体系,近三年,专项债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转化率分别达66%、41%,2023年获批增发国债28.4亿元、全市第一。
二、政策指引项目推进。对标“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谋划“十链产业·千亿制造”,投资120亿元的风光储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金田塑业聚丙烯薄膜占西南地区市场份额70%。抓住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机遇,食品及农产品综合产值突破180亿元。用好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29家,渝东北首个中试基地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西南分院落地云阳。
三、市场牵引项目增效。以价格机制牵引国有资产盘活,县属国企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3.2%,国有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6.2个百分点。以补助机制牵引企业稳岗富民,技能培训1.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20万“云阳面工”人均收入超20万元。以投入机制牵引联农带农,探索“重点项目+劳务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占96%,以工代赈吸纳7500名群众就近就业。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探索山区库区乡村振兴新路子
巫山县委书记 曹邦兴
巫山县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四千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山区库区乡村振兴新路子,荣获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23年一产增加值增长5.7%、居全市第一。
一、“四促”稳增收,筑牢成果巩固“基本盘”。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1.2%。产业促经营性增收。发展以果业、中药材、蔬菜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户均收入4.6万元。就业促工资性增收。脱贫人口稳定就业4.9万人,农户工资性收入增长5.4%。资产盘活促财产性增收。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平均超过30万元,农户财产性净收入增长8.9%。政策保障促转移性增收。发放各类补助5.1亿元。
二、“四化”强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规模化发展。发展100万亩经济作物、100万头生态养殖。科技化赋能。建成巫山脆李产业大脑,共建烟台(巫山)博士站,组建3个研究中心、11个专家团队。链条化集群。开发“巫山烤鱼”“巫山泉”“巫峡粉丝”等特色产品500余个。市场化营销。脆李品牌价值27.6亿元、全国李品类第一。开通脆李专机航线。三峡柑橘·巫山恋橙批量出口海外市场。
三、“四方”聚合力,打造巴渝和美乡村“新样板”。党委统筹。37位县领导领衔25个乡镇帮扶团,选派377名驻村干部。政府主导。投入涉农资金5.8亿元,创建国家级、市级示范镇村15个。农民主体。强化运用“141”基层智治体系,探索“院落微治理”数字化改革,推广“下庄经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社会参与。引进企业20家,出台激励措施,吸引人才返乡创业。
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加快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现代化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 石强
彭水县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把山水文化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胜势,2023年GDP增长8.2%,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51.8%、53.1%,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一、以“文旅+生态产业”为载体,打造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做靓“九苗三养”文旅精品,连续办好十二届“一节一赛”、七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两届“武陵山国际森林音乐季”。做强“八个一”健康食品,不老泉水、晶丝苕粉、酸辣粉、蜂蜜、紫苏油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做优“一主两辅”农特产品,红薯全产业链产值8亿元,在地中药材10万亩,畜牧业产值24.3亿元。
二、以“文旅+乡村振兴”为平台,打造山区乡村振兴样板。推动乡村变景点,巴渝民宿“共享共建”模式获评全市示范案例,“特色农旅融合之路”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典型案例。推动农民增收入,3万农民吃上“旅游饭”,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推动山区联国际,引入国际资源打造乡村振兴国际合作示范,依托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打造对外展示中心。
三、以“文旅+城市提升”为抓手,打造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以互联互通构建快旅慢游,完善城景、景景连接通道,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414公里。以三城一体打造“小县大城”,推动老城提质、新城提速、景城提韵,城市建成区面积19.5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26.6万人。以文旅经济激发城市活力,过夜游客数量增长21.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6.2%。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 明炬
市科技局坚持对标对表找方位、细化量化定目标、唯实争先强举措,着力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3%、研发投入强度达2.45%,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增长19.2%、36.1%。
一、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大力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双倍增”等政策文件,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基地204个,推动关键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7565家、58524家。
二、强化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取国家各类科研项目1121项、资金12.12亿元,分别增长9.9%、20.14%。构建“5+8”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等重大(重点)专项137项,布局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11项、“卡脖子”技术问题60项,总投入39.8亿元。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商业化,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成果落地,支持企业通过“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制定实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进区县、校企成果对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技术合同成交额865.1亿元、增长37.2%。着力构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4个国家高新区带动、12个市级高新区支撑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量的43.2%。
全面贯彻美丽重庆建设大会精神
奋力交出生态高分报表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 喻显镔
市生态环境局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美丽重庆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2023年,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保持320天以上,连续17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4年获国家考核优秀。
一、一贯到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成效显著,中心城区排水溢流整治实现“旱季不溢流、雨季有缓解”阶段目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长江警示片反映问题整改有力有效,“一江清水向东流”政治承诺持续兑现。
二、清单化项目化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建立57项美丽重庆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实施38项“九治”攻坚重点工程,结合“生态报表”量化评价核心指标。聚焦美丽重庆建设开展督察督办,“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管控问题整治率达98%。上线“美丽重庆”融媒体矩阵,唱响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主旋律。
三、持续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成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4548个,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加强臭氧、PM2.5污染协同防治,连续6年无重污染天。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成渝地区生态环境共建共保重点任务126项,危废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培育国家级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16个。“巴渝治水”等数字化应用加快建设。环评审批时效提速53%。碳排放权交易、气候投融资等市场化机制协同发力。
全链提升 贯通融合
聚力打造“3+6+X”农业产业集群
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 刘贵忠
市农业农村委深入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聚力打造“3+6+X”农业产业集群。2023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75亿元、同比增长4.6%,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581亿元、增长4.2%。
一、坚持以加工延链,补齐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短板。构建产业生态。举办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出台“黄金十条”政策,设立100亿级产业基金。推进示范创建。新创建10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个、50亿级园区2个和加工示范企业90家。打造优势“爆品”。启动天友百特牛奶、涪陵榨菜“爆品”计划,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816个。
二、坚持以特色强链,夯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建基地。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021万亩,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量达到1250万吨。强平台。累计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平台61个。育品牌。梯次打造10亿、100亿级重点农业品牌,支持打造城口老腊肉、巫溪老鹰茶、“酉阳800”等区域特色品牌。
三、坚持以主体构链,提升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质效。注重龙头引领。新申报8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深化合作带动。新评定119家市级合作社示范社,6家农民合作社上榜“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扩大专业服务。全市累计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1.4万个,每年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服务1150万亩、节本增效1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