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两地一城”建设积厚成势
第021版:奋斗正当时 2024年重庆两会专题·长寿
上一版 下一版 
长寿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两地一城”建设积厚成势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园区 推进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长寿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两地一城”建设积厚成势

  长寿经开区

  重庆小康动力生产车间

  重庆长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

  重庆钢铁炼铁厂高炉中控室

  核心提示

  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其成色直接决定着重庆经济的发展质量。锚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任务,重庆正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制造强市建设不断跨越新关口、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长寿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度参与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产业分工,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打造中国西部数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奋力交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的高分报表。

  “三条赛道”齐发力

  提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

  工业制造,材料先行。

  先进材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重庆在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重点谋划的3个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

  长寿区抢抓新型工业化时代机遇,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集群体系建设任务要求,以长寿经开区为主阵地、主平台,深耕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三条赛道,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

  蓝图既定,如何落笔?

  长寿区坚持以“引育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着力点,加快壮大本土的世界级原生企业、积极引入全球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精心培育聚焦前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加快强链补链延链、聚链成群,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规模和集聚度、产业链条现代化。

  去年,该区成功引进新材料项目22个,新材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33亿元,“三条赛道”均呈现出质效齐升的蓬勃态势——

  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产业领域,川维化工PVA光学膜突破卡脖子技术并实现商业化销售,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0%,外贸收入占总销售收入五分之一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渝化新材投资170亿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内蒙古双欣投资45.5亿元PVA光学膜等龙头项目落户;巴斯夫MDI优化提升项目开工;

  硅基新材料产业领域,中化学华陆新材超临界纳米级硅基气凝胶产品打开欧美市场,展示硅基新材料产业参与全球分工能力;国际复合F13线投产,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新能源材料领域,恩捷高性能锂电池隔膜等市级重点项目全部投产、新增产能450亿元;纽米科技开创超薄锂电隔膜国产化先河并打破进口垄断;领新新能源计划投资上百亿元建设凝胶固态电池生产线项目。

  科技创新,是“长寿造”新材料高水平参与全球竞争的第一动力。

  过去一年,长寿区加速聚集科创资源,聚力打造高能级新材料科创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不断提升该区域新材料产业的行业影响力、国际竞争力。

  期间,该区打造科技创新园,启动成渝新材料生态港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2家、科技型企业达277家,入选全市首批先进材料产教联合体,打造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创新机构8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实现从0到3的突破。

  如今,长寿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的路上蹄疾步稳、加速成势。

  “中国西部数谷”开新局

  乘“数”而上撬动制造业最大增量

  近日,集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重庆产业数字化能力中心、数据交易中心三大功能板块于一体的重庆长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正式投用。

  该中心紧扣“产业数字化”目标任务,聚焦制造业“不会转”“不敢转”“不愿转”等难点痛点问题,构建了规划咨询、方案解决、技术实施、资源整合四大功能场景,整合起数字技术供给、数字化转型方案提供、发展资源对接、商业机会发现、数据交易支持五大综合服务能力,为制造业的“智改数转”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该中心已入驻数商主体58家,发布首批100个标准化数据产品。

  该中心的建成投用,标志着长寿区在打造中国西部数谷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去年,长寿区紧紧围绕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框架这个“总要求”,结合实际提出按照“11538”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西部数谷,打造数字治理标杆区、数字产业集聚区、数字生活示范区、数据市场先行区、数字合作典范区,争当数字重庆建设排头兵。

  其中,依托“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无疑是长寿区打造中国西部数谷的题中之义。

  博腾制药通过“智改数转”,生产效率提升57.64%,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市级灯塔工厂种子企业;重庆钢铁通过启动“数智重钢”改造,一跃成为“专精特新”的行业链主企业;小康动力通过上线智能工厂,车间生产线效率提升10倍,不合格率大幅下降,荣获重庆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评比考核第一名……

  去年,长寿区共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6个,建成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11个、5G全连接工厂1家;加快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新模式,实现120家规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研发设计普及率达100%。

  与此同时,长寿区在推动“数字产业化”方面,也正在驶入快车道。

  当前,长寿正坚持以长寿高新区为主载体,重点布局数字健康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创新药与现代中药、高端食品等为代表的健康产业,以及以数据应用、数据服务、数据中心、数字物流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奋力打造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产学研核心支撑平台。去年,该区开工建设火石数智医疗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等19个项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长寿正以“数”为帆,驰骋数字经济新蓝海,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两大行动”提质增效

  让制造业项目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

  寒冬腊月,长寿经开区中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上吊臂挥舞、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依旧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中润新材料是国内锂电池重要辅材NMP溶剂行业的领军企业。自2020年底,该企业一期项目在长寿区落户投产以来,其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两度追加投资,先后与长寿区签订了新材料产业园二、三期项目,总投资约29亿元。

  近年来,在长寿区落地并增资扩产的企业不断增加——

  梅塞尔集团在长寿经开区追加5亿元投资,用于120万瓶/年电子特气及高纯氢气生产、储存和物流项目;川维化工年产6万吨VAE再扩能项目动工开建;江苏双象密集在长寿投建PMMA、MS、超纤二期续建、电子技改等多个项目……

  是什么让企业充满信心,不断加码?从企业的反馈中可见一斑。

  “1天拿到用地许可、30天完成平场、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5个多月。”中润新材料相关负责人说,在一期项目落地时,深深感受到了长寿区抓项目的效率,抓服务的温度,让他们十分放心在这里干事创业。

  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正是长寿区在当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时代竞争中,赢得企业信任和好评,抢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机的“法宝”。

  一方面,长寿区坚持“项目为王”,狠抓重点项目快建快投。

  近年来,长寿区聚力实施“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3个专项,每个专项10个以上特别重大项目、100个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清单化、责任化推进策划项目加快招商洽谈、在谈项目加快签约落地、签约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前期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加快投产达产。

  去年,该区签约项目115个、合同引资708.7亿元,有序推进190个年度重点项目,实际开工率、完工率分别达90%和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增长12.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倍。

  另一方面,长寿区坚持“环境是金”,狠抓市场主体蓬勃兴旺。

  当前,长寿区正深入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引育市场主体倍增行动计划和“十百千万”领航行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27条举措,及时兑现一揽子“真金白银”的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构建“1+6+N”全周期企业服务工作体系,安排了385名服务专员,为项目、企业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服务,以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长寿,正在加快成为近悦远来的投资洼地、兴业热土。

  王静 王美蓉 图片由长寿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