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 建设质量强市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第016版:奋斗正当时 2024年重庆两会专题·市市场监管局
上一版 下一版 
市市场监管局 建设质量强市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质量 更有分量
市市场监管局 建设质量强市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智能生产线上的赛力斯汽车,标准化引领重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质量月”活动我市7支质量提升青年突击队成立

  2023年放心消费体验活动由消费者代表组成体验团在超市进行消费体验

  重庆江北“互联网+”数字智慧农贸市场监管系统

  核心提示

  在沙坪坝区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一辆辆刚下线的智能网联新能源SUV在厂区试车跑道行驶;在重庆经开区,一批刚聘请的“质量医生”与30余家重点企业签订定向跟踪服务协议;在南岸区,首批街区服务质量“领跑者”经营商户被授予“沃土服务之星”称号……

  当前,质量强市建设已成为巴渝大地的发展共识,更多的“重庆制造”正在变成“重庆创造”,更多的重庆产品和服务正在变成重庆品牌。

  去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迈入全国第一方阵”的发展战略目标。

  质量强市,驰而不息。一年来,重庆市市场监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建设更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上谋实事、出实招、见实效,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提供质量支撑。

  聚焦“一号工程” 区域质量协同“同频共振”

  去年1月28日召开的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提出,要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

  巴蜀一衣带水,成渝毗邻比肩。聚焦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同向发力,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持续丰富完善“1+3+N”合作体系,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

  质量发展是川渝合作的重要方面。去年3月,重庆、四川两地市场监管局签署《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提出川渝质量发展合作的5个愿景目标、7个重点项目和3项工作机制。《备忘录》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和“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统揽目标,提出“合力打造质量强国建设区域合作典范”的质量发展合作总目标,标志着川渝质量发展合作迈入了新阶段。

  同时,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质量和标准化协作经验和制度成果,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强力支撑。如,川渝两地市场监管局和市场监管学会共同组织首席质量官企业巡诊活动,为四川广元市、泸州市16家企业义务诊断,培训企业质量人员280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系列质量管理问题和质量技术难题;川南渝西+涪陵区域质量联盟正式成立、川渝高竹新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进企业帮扶活动等一系列川渝毗邻地区、次区域质量合作交流活动生动开展,在巴蜀大地开枝散叶,不断结出硕果。

  截至目前,两地累计联合发布川渝区域地方标准9项,发布川渝区域团体标准19项;开展川渝区域数据标准试点,首批试点项目覆盖重庆市7个区县、四川省6个市。

  下一步,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快搭建质量强市“四梁八柱”,推进区域质量协同迈向更高水平“同频共振”,更好地实现“川渝一盘棋”。

  聚焦产业发展 开展质量提升赋能重庆制造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产业迭代升级的重要引擎。为了筑牢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全市深入开展标准助力质量提升行动,重点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发展。

  其中,印发《重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新能源汽车领域地方标准12项,中国汽研召开2022年、2023年全国汽车行业“领跑者”工作会,重庆长安汽车召开标准化转型工作会,增强重庆汽车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推进大渡口重庆小面、梁平预制菜、合川火锅工业生产标准化,引领全市食品产业集约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推进智慧公交系列标准在缅甸仰光落地实施;创建世界首个跨座式单轨交通标准体系,并在韩国、印尼等国落地。

  去年9月8日,重庆市7支质量提升青年突击队在2023年重庆市“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同时成立。

  “通过在全国率先开展质量提升青年突击队活动,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质量提升工作领域的‘急难险重新’任务,有效发挥青年队伍在质量提升中的主力军、先锋队作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7支队伍均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在全国“质量月”期间开展了系列形式新颖、群众参与度高、实效明显、社会反响好的活动,探索出了一条以青年为主力推动质量提升的路子。如,彭水县“养心彭水”质量提升青年突击队、全市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提升青年突击队共同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已累计为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人员60余人次、一线职工200余人次;潼南区“潼心合力”质量提升青年突击队成功帮扶6家小微企业获得23张工业产品认证证书,引导58家小微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证122张。

  提升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高效性是《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中的具体要求。一年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高效率开展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持续实施“百千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活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累计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80个,站点覆盖345个,为4450家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服务,运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累计数量2207个,带来可计算经济效益1.7亿元。

  制造强市扬帆起航。今年,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将积极探索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带头人”制度,在汽车摩托车、笔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探索开展重点质量提升项目“揭榜挂帅”模式,推动迭代升级“重庆制造”先进标准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聚焦民生福祉 放心消费环境护航高品质生活

  质量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既是民生问题又是发展问题。“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提升质量水平、打造质量强市,既是重庆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也是重庆扩内需、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现实需要。”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塑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方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实现12345热线与全国12315平台互联互通,完成投诉举报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全领域深化放心消费创建,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新世纪百货万州商都等472个主体被命名为“2023年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持续开展投诉信息公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山城有信”平台、全国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渠道公示消费投诉3.4万余件,倒逼企业自律依法诚信经营。

  在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出台全国首个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地方标准——《消费者组织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规范》,进一步推动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迈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各级消委会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70起,帮助3170名消费者通过诉讼挽回经济损失1472.80万元。同时,实现消费纠纷诉源治理机制区县全覆盖,全市38个区县消委会均与当地人民法院建立了消费纠纷诉源治理机制,受当地法院的委派或者委托调解涉诉消费纠纷案件510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54.06万元。

  在强化价格监管执法方面,开展重点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教育收费自查自纠和重点抽查检查、重点时段商品和服务价格监管、“代驾”“网约车”等行业领域价格监管工作,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

  一项项创新服务力促产业发展,一件件民生实事托起百姓幸福,在回答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上,重庆正奋笔疾书。未来,阔步新时代新征程,质量强市建设必将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更美好的质量获得感、质量安全感、质量幸福感。

  链接>>>

  用好数字技术

  加快推进质量数字化建设

  用好数字技术“金钥匙”是市场监管工作提升服务群众和企业质效的重要途径。当前,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紧扣“数字重庆”建设主题,在全面梳理核心业务基础上,加快推进数字市场监管建设。

  去年,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在数字市场监管建设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发完善工作方案,迭代形成体系构架,加快推进应用建设,有效实现重点能力实战实效目标。为了加快推进质量数字化建设,重庆质量在线纳入数字市场监管建设13个重大应用项目重点推进。据介绍,重庆质量在线将整合质量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孤岛,突出多跨融合,推进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从政府质量、企业质量、消费者质量等维度找准应用场景,强化应用支撑,实现共建共享,持续推动迭代升级。

  聚焦品牌培育

  打造更多重庆精品

  从烫一锅“重庆火锅”到吃一碗“重庆小面”再到逛一逛磁器口的麻花店,“老字号”“老品牌”在产业经济发展不断彰显新活力。

  近年来,全市围绕品牌强市建设已形成中国质量奖、市长质量管理奖和区县政府质量奖三级品牌培育梯队。目前,已有27个区县设立了区(县)长质量管理奖,42家企业荣获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带动万千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今年,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计划实施品牌扩量工程,推动各区县积极争创各领域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壮大重庆品牌总量;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市长质量管理奖、中国质量奖获奖组织的先进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让获奖组织成为质量培训示范现场,积极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推动品牌强市建设成效实现新突破。

  积蓄市场监管之力

  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升级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的总体目标,以推动粮油、预制菜、火锅食材等7个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有力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赋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完善标准体系方面,制发《预制菜生产加工行为规范》等14个地方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推动重庆市九重山实业公司、铜龙食品有限公司等34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67项食品企业标准。联合四川发布火锅底料、毛肚等15项火锅食材团体标准。推进荣昌猪、酉阳茶油等4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

  在提升检测保障能力方面,支持火锅食材、城口老腊肉等特色产业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完成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调味品监管技术)筹建任务。推动企业共享实验室建设,破解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发展瓶颈,全市目前共建成12家共享检验室,惠及企业189家,为企业直接俭省资金870余万元。

  在培育商标品牌方面,云升食品、永川秀芽、云阳红橙等10个驰名商标及地标获得2023年度重庆市商标品牌奖励,共计400万元。忠县柑橘、巫山脆李等14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建设完成商标品牌指导站20个,发布重庆市地理标志数字地图。

  在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方面,牵头推进上线企业开办、企业准营(餐饮)等11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惠及超过30万户经营主体便捷办事。开展食品生产“百企千坊万家”纾困解难行动,设立专项技术帮扶资金,累计选派技术专家420人次,上门帮扶企业360家次,协助解决疑难810余条。

  刘玉珮 孔德虎 马菱涔 图片由市市场监管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