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 用“民政温度”标注民生“幸福刻度”
第034版:奋斗正当时 2024年重庆两会专题·綦江
上一版 下一版 
綦江 用“民政温度”标注民生“幸福刻度”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民生之本 书写幸福答卷
綦江 用“民政温度”标注民生“幸福刻度”

  生态优美綦江城 摄/胡光银

  綦江区古南街道綦齿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居民办理临时救助

  綦江区石角镇新农村茶园

  綦江区新街子社区食堂,附近老人前来就餐

  核心提示

  率先在全市实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安全监管和上门照料服务全覆盖;“三立三破”创新推进“数字救助”改革,实现“一次认定多项救助”;养老服务工作成功争取市政府激励表彰奖励;互联网慈善募捐总额再创新高、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2023年,綦江区民政局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綦江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慈善服务等多方面着手,切实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履行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层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职责,奋力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

  群众难题“掌上办” 小程序实现大格局

  “这个小程序好方便哦,只需要点一点,填一填,就完成了社会救助申请。”日前,綦江区扶欢镇高滩子村4组村民罗庆华,在村里社会救助专干杨毓芳的帮助下,用手机进入“重庆救助通”小程序,仅花了10分钟,完成了临时救助的申请。

  过去一年,綦江区民政局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依托民政部“救助通”项目试点,“三立三破”创新推进“数字救助”改革,着力以“大数据+铁脚板”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推动全区社会救助申请“一条通道”,救助“多部门联办”,帮扶“多元力量参与”,形成多跨协同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新格局”。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救助的精准性、及时性体现民生升温的温暖度。

  如何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高效快捷?

  綦江区民政局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坚持“大数据+铁脚板”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在依托救助通线上动态监测功能,实时、精准掌握困难群众情况的同时,充分发挥“五社联动”“两代表一委员”等有生力量,建立区级救助服务中心1个、镇(街道)救助服务站21个、村(社区)救助服务驿站381个,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三级救助服务体系,组建7000余人的“5+3+N”的主动发现队伍,进一步扩大“数字救助”服务覆盖面,织密筑牢防护网,确保社会救助及时响应、不留死角。

  2023年,綦江坚持“大数据+铁脚板”双轮驱动,累计主动走访困难群众2.8万余人次,实施救助2900余例。

  为更好地增强惠民有感,綦江区民政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一步拓展“救助通”职能,在推动入户调查、政策公示等功能上线“重庆救助通”的同时,积极联合住建委、应急局等相关部门,将住房、应急等专项社会救助纳入“救助通”范围,推动专项社会救助与基本生活救助联办,让困难群众只需线上提交一次申请资料即可完成住房救助、倒房重建和特困、低保、临时救助等多项申请联办。

  “通过‘重庆救助通’,不仅优化了救助办理环节,缩短了办理流程,还实现了救助办理全流程线上记录,有效避免‘人情保’、‘关系保’、拖延刁难等问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增强。”綦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通过“重庆救助通”提交申请8090件,纳入救助3793人,其中低保1027人,特困162人,临时救助2486人,住房救助43人,倒房重建18户。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綦江区民政局还充分发挥慈善优势,创新探索“物质+服务”模式,打造“政府+慈善+社工+志愿者”救助综合体,根据困难群众需求,“一对一”量身定制服务套餐,开展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探视走访、精神慰藉、实物救助等多样化、差异化救助服务。

  2023年,全区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99亿元,为2.87万群众增办3.12万件困难救助政策缺项;撬动社会资金1200万元,关爱服务帮扶困难群众13.5万人次。

  汇聚慈善力量 点亮300个乡村“一村一梦”

  “今年的茶产量比往年高出一大截嘞。”日前,在綦江区石角镇新农村刚刚修好的红茶制作车间,茶香四溢。

  新农村,位于石角镇西北部,全村都在海拔600多米的山坡上,曾经一度没有村级产业项目,村民收入少,是市级贫困村。

  “为摆脱困境,自2017年以来,我们开始布局发展茶产业,期间区民政局、区慈善会还多次实地调研,帮助我们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为新农村茶产业注入慈善资金100余万元。”石角镇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刘伟说。

  2023年,为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致富增收,新农村通过綦江区慈善会“一村一梦”项目资金,新建1个红茶制作车间。

  “通过新建的红茶制茶车间,可以很好地把夏茶、秋茶利用起来,延长茶叶采摘加工期,提高茶叶附加值,增加村内茶产业营收。”刘伟介绍,目前,新农村茶叶基地已达380亩,茶树150余万株,茶叶年产量超2000斤,拥有“灜山春绿”“灜峰雪”“瀛山红”3个绿茶红茶商标,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新农村的变化是綦江区慈善会“一村一梦”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

  为965户村民安装天然气,点亮路灯1400余盏,为乡村新建垃圾分类回收点、美化村内公路沿线花坛、修建院坝、整治农户庭院,新建公厕等,扮靓乡村10余个;

  帮助三角、新盛等街镇筹集产业路建设款3000余万元,惠及群众达5万余人,老百姓将它取名为“开心路”“幸福路”;

  约200万元用于困难学子助学金发放、开展校园活动等,圆学子求学梦、体艺发展梦……

  过去一年,綦江区慈善会在綦江区民政局的有力支持下,坚持以慈善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针对綦江300多个乡村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围绕“一村一品产业梦”“一村一韵文化梦”“一村一景宜居梦”“一村一匠人才梦”等打造出“一村一梦”系列公益项目,旨在为綦江300多个村居筹集资金,助力乡村发展。

  截至2023年8月,綦江“一村一梦”系列项目总筹款1.36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綦江200多个乡村的产业帮扶、人居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完善、资源路修建等,受益人数达10万余户,35万余人。

  “小食堂”守护老年幸福“食”光

  “好吃又不贵,离家又近,安逸得很。”临近中午,位于通惠街道綦江东站出口处的新街子社区老年食堂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家老年食堂自去年11月开业以来,已办理老年就餐会员6000余人,日均接待量已超600人次。每天准时赶来的谢秀洲老人说,午饭品种多样,价格4-13元不等,不仅适合老年人的口味,价格实惠还便利。

  据介绍,通惠街道新街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2000多人,高龄、独居、空巢等老人更是不在少数,每天的“吃饭问题”是他们的现实难题。

  对此,綦江区民政局积极作为,经过多方调研,实地考察,选取新街子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的店铺,建设社区老年食堂。同时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依托街镇养老服务中心或养老服务站点,为老年人提供线上订餐、电话订餐、送餐上门等助餐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老人,除在城市打造综合性社区老年食堂外,綦江区民政局还按照“养老机构+社区食堂”模式,利用已投用的养老机构食堂兴办社区老年食堂。

  古南街道綦齿社区老年食堂,位于古南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原本是该养老服务中心内部食堂。2021年9月,该食堂面向全体居民开放。

  “他们这儿老人多,菜都比较好,不怎么辣,吃得惯,而且他们服务也很好,饭菜不够还可以添加。”綦齿社区居民黎芳蓉说,在得知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报了名。

  目前,食堂已经运营3年多,社区老人对此评价都很高,每天食堂就餐人数有100多人。

  “这里确实很好,伙食很合口味。有些朋友来看我的时候,都来这里吃,而且吃完后还可以一起休闲娱乐,大家都很满意。”綦齿社区居民王正蓉说。

  在满足就餐需求的同时,养老机构也积极完善配套设施,为老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目前,綦江区正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养老助餐服务的多种模式,包括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老年食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助餐服务以及建设老年餐集中配送中心等。截至目前,綦江区已有社区老年食堂及养老助餐服务点25个,惠及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超8万余人次,初步建立起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正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可持续养老助餐服务体系推进。

  贺娜 李钰莹 图片除署名外由綦江区民政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