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州路街道老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练习书法 |
|
重庆市爱心庄园儿童欢快奔跑 |
|
巫山县社会救助志愿者入户核查困难群众家庭情况 |
|
渝中区浮图关居家老人在社区养老服务站食堂用午膳 |
|
新人在两江新区结婚登记 |
核心提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2023年,重庆市民政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要求,深入谋划和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民政篇章,以党建为统领、实施“八项行动”、抓好“五大工程”,用“民政温度”换群众“幸福指数”,努力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全市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全市民政系统通过一项项惠民措施、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回应群众诉求,推动民生“加码”,为幸福“提质”,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栉风沐雨砥砺行,奋楫扬帆启新程。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把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愿景绘制成幸福实景,民生这张答卷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突出党建统领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
创建“寸草心·守护者”为老先锋党建品牌,抓好“为老”志愿服务;打造“星火相承·爱心相传”党建品牌,倾力培养服务对象童心向党;推出“惠民便民·救助先锋”党建品牌,在民生保障中积极作为……
过去一年,市民政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一支部一特色、一单位一品牌”创建活动,结合实际推出12个支部(总支)党建品牌,形成民政“为民先锋”党建品牌矩阵。
“先锋”秉承新时代“红岩先锋”精神脉络,“为民”体现“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党建统领,全面提升党的领导力,创新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政治能力有新提高。健全政治铸魂体系和闭环落实机制,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六个一”活动,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笃定;坚持“回头看”制度,“活人墓”专项整治全面完成。细化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求24条措施,优化完善“185”工作思路,全面建立目标、工作、政策、评价等“四大体系”,民政事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提高。
班子队伍有新加强。坚持抓党建带全局,专班推进“885”三项重点任务,建立“一把手”工作例会、“赛马比拼”等工作机制,重大决策落地更加有力有效,民政系统精气神明显提振。在鲜红的党旗引领下,做到小切口调研、接地气惠民,全系统共开展调研26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73篇,转化为政策文件28项、工作项目9项、推广案例7项、政策措施24项。党员群众评价满意度达100%。
注重工作作风转变,细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35条措施、防止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10条举措、负面管控清单19种情形,实现以干部作风大转变推进工作效能大提升。
实施“八项行动” 用“民政温度”换群众“幸福指数”
2023年,市民政局大力实施“八项行动”,持续增强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川渝合作行动迈上新台阶,全年“川渝通办”3.5万余件。举办两地厅(局)长专题座谈会,细化明确33项重点任务,全年“川渝通办”3.5万余件,获群众好评。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作为全国内地居民结婚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首批试点省市,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内地非渝户籍居民,在渝居住并办理了居住证的,可以在居住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
精准保障行动取得新成效。将24.43万脱贫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救助范围,77.8万城乡低保、17.59万特困对象的基本生活兜住兜牢;民政部“救助通”试点在重庆落地开花,已实现41个区县全覆盖,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申请救助,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打造“渝康家园”品牌,为3.7万余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两项补贴”惠及49.9万残疾人。
治理强基行动开创新局面。制定“四清单一目录”,村(社区)组织负担持续减轻。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试点单位群众满意度达94.6%。累计培育社会组织1.8万家,党的工作、监督管理实现全覆盖;抓好鲁渝协作,引进山东255家社会组织投入6054万元;助力解难纾困,减轻企业负担10192.41万元;服务就业大局,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岗位10857个、招聘6106人。
渝悦养老行动结出新硕果。制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清单,打造“中心带站”联合体216个,推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统筹联网运行,年服务超过100万人次;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1.3万余户,建成老年食堂等助餐服务设施1255个;培育社会办养老机构795家,入住率达6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渝童守护行动彰显新担当。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乡村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文件,保障1.2万余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开展城乡留守儿童精准排查工作,研究制定关爱保护措施;开展“童心相伴”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15个试点区县服务儿童4.6万人次。
地名乡愁行动提升新水平。建成全国首个独立省级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编纂出版全国首套省级地名文化丛书《重庆地名文化故事》,率先建立行政区划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地名条例5项配套制度、界线界桩管护制度,编纂完成重庆市标准地名图录典志。
善满山城行动展现新作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设立社区慈善基金470支,帮助解决群众“小急难”问题7000余个;全市慈善组织接受慈善捐赠款物21.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600万人次,在全国民政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全年福彩销售达44.12亿元,同比增长29.1%。
逝有所安行动实现新突破。印发深化殡葬改革行动方案,编制殡葬设施专项规划,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49亿元,在11个区县开展林墓复合利用建设试点;出台便民利民惠民十项措施,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加强对丧葬服务“一条龙”的规范管理,殡葬服务更加惠民有感。民政部原部长陆治对我市殡葬有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抓好“五大工程” 为新时代民政事业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市民政局在市爱心庄园举办专题读书班,聚焦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慈善事业、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等民政部门主责主业开展七场专题辅导。
“开展专题培训班,旨在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点燃奋斗之志、厚植为民之情、拿出担当之举。”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名民政工作人员,都是为民服务的窗口,只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民政干部队伍,才能更加高效、高质地为群众服好务、站好岗。2023年,市民政局累计举办了30个培训班次。
以效能民政建设工程为抓手,2023年,市民政局还积极推动“民政工匠”职业技能竞赛,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孤残儿童护理员赛项决赛组织一等奖。推广民政资金监管平台运用,将18类民政对象约89.88万人、50余项补贴资金纳入平台统一监管发放。
效能民政建设工程是市民政局深入推进“五大工程”之一。近年来,为进一步强化“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市民政局认真履行“三基”职责,深入推进数字民政建设、改革创新民政建设、平安民政建设、法治民政建设、效能民政建设等“五大工程”,全面加快民政工作迭代升级步伐。
推进数字民政建设工程。编制形成“1+6+N”的数字民政总体架构,梳理核心业务6项、一级业务25项、二级业务70项、业务事项487项。“渝悦·救助”“渝悦·养老”应用完成开发方案编制,9个应用场景技术预演取得初步实战效果。牵头推进民政领域9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前上线运行6个,累计办件4.26万余件。
推进改革创新民政建设工程。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单篇刊载我市九龙坡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工作经验。民政部在渝推开试点示范7项,数量位居市级部门前列;简报推广我市经验做法11期,数量位居全国前3。基层社区治理、留守儿童、养老服务等3个方面做法纳入市委改革办2023年基层改革典型案例。
推进平安民政建设工程。深化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两单两卡”制度,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火灾防控除险清患、自建房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网络舆情平稳可控,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及网上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8%,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巡查考核组给予高度肯定。
推进法治民政建设工程。修订民政三级行政权力清单、实施清单,全国民政法治工作联系点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推行民政标准化建设,14项地方标准立项,14项地方标准批准发布,5项国标委试点项目通过终期验收。
刘茂娇 黄伟 图片由重庆市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