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书写服务发展新篇章
第056版:奋斗正当时 2024年重庆两会专题·教育
上一版   
深化产教融合 书写服务发展新篇章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创新构建“一园四学院六基地”
深化产教融合 书写服务发展新篇章

  黔江职教中心学校大门

  黔江职教中心学生在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实训

  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实操课

  核心提示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紧贴行业企业转型需求和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命脉,指明了通过产教融合赋能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和务实举措。

  生逢其时,躬逢其盛。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黔江职教中心”)紧抓高质量发展行动年,以产教融合破题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办好专业、助力创业、促进就业,助推“四业融合”,积极构建“一园四学院六基地”模式,通过建立附属幼儿园,建设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黔江鸡杂产业学院、武陵山数字媒体现代产业学院和武陵山现代服务产业学院,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渝东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公共实训基地、服装生产实训基地,以及汽车维修、数字媒体、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做实做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书写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黔职篇章。

  突破思维局限、制度壁垒 丰富产教融合办学形态

  伴随着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产教融合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黔江职教中心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武陵山职教集团牵头单位,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双优”A类中职项目建设学校,毗邻渝东南首家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正阳工业园区,在产教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在学校看来,立足区域经济,加快构建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破除校企合作中的思维局限、资源约束和制度壁垒,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高水平人才体系建设相结合,通过构建“一园四学院六基地”丰富办学形态,赋能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2023年2月,黔江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正式开园,标志着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产教融合迈上新台阶。幼儿园开办投用后,既有效缓解了群众子女“入园难”“入园贵”等急难愁盼的问题,又打通了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就近实习”“就近就业”的“直通车”。

  一年来,黔江职教中心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相继走进真实的幼儿园办学场景中开展实习实训,附属幼儿园也在学校专业力量的推动下成为一所办学环境好、办学质量优的公办幼儿园。

  围绕产教融合破壁行动,学校主动牵手正阳工业园区,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高标准建设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黔江鸡杂产业学院、武陵山数字媒体现代产业学院和武陵山现代服务产业学院,与企业阿蓬记公司、凤凰传媒有限公司、峡谷城文旅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锚定黔江乡村振兴人才和产业需求,围绕实用人才培养,创新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地方产业链的发展,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此外,学校充分盘活人才、课程、平台资源,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渝东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公共实训基地、服装生产实训基地,以及汽车维修、数字媒体、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六大培训实习基地。

  “一园四学院六基地”体系的完善,让黔江职教中心形成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教融合办学形态,推动学校进一步探索“产教研用”融合育人模式,激发更大的办学活力。

  锚定人才培养、优质办学 创新现代人才培养体系

  数控专业毕业生阮文玉在全国首条中欧班列担任列车司机,旅游专业毕业生陈放从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入学校担任在编教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韦显武在黔江自主创业开设百当汽车维修中心,近年来,越来越多高质量就业创业的优秀毕业生,成为黔江职教中心最亮眼的招牌。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黔江职教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坚持双轮驱动,通过创新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实行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发展之路。

  立足于学校“一园四学院六基地”,黔江职教中心以企业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为载体,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实现职业、产业、就业、创业有效融合。

  例如基于黔江鸡杂学院,学校引企入校,与本土企业阿蓬记深度合作,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建立鸡杂博物馆、鸡杂生产馆、鸡杂体验馆、鸡杂电商馆,打造学校中餐烹饪特色专业,传承黔江鸡杂非遗美食文化,培养非遗美食传承人,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地方产业链的发展。

  基于现代服务产业学院,学校与峡谷城文旅集团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人才培养,通过师资员工互派,共同开发研学课堂、共建研学基地,为景区培养讲解员、礼仪、舞蹈、文旅产品设计等技术技能人才,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与园区企业安东微尔服饰共建服装生产实训基地,推动教学与生产融合,承接物料加工,年均为企业生产服装6000余套,实现经济产值3万余元……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成为黔江职教中心扎根巴渝,以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最大底气。

  为进一步畅通学生就业创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黔江职教中心坚持举办校园双选会,为黔江工业园区,文旅集团,区内幼儿园、酒店、汽修行业等输送顶岗实习学生。同时,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依托,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和技术保障,抓好创业孵化。

  近年来,学校近千名优秀人才在区内、市内、成都及长三角等地知名企业就业创业,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力和人力支撑。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抓好职教高考,2023年本科上线425人,蝉联全市第一,实现七连冠。

  做实社会服务、职业培训 擦亮乡村振兴学院品牌

  深冬的黔江区小南海镇小南海村,村民老刘顾不上清晨无孔不入的寒露,来到田间检查今年的油茶挂果情况。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轻抚着刚刚冒头的小果子,老刘的心也随着天色渐渐暖起来、亮起来……

  近年来,黔江职教中心对口帮扶小南海村,以项目帮扶、技术支持、人才驻村等形式,将学校的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与科技优势转化为脱贫摘帽地区巩固成果、推进振兴的制胜优势。

  2022年5月,重庆市黔江区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在黔江职教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立足黔江区、服务渝东南、辐射武陵山”为发展定位,发挥人才培养与培训、资政研究、产业帮扶、校地合作四大功能,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学院成立至今,学校围绕“黔江区‘粮油桑猪牛’为主导、‘烟果渔菌药’为特色,稳粮兴菜、稳桑兴烟、稳猪兴牛,推动现代山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优势,开展乡村治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农村经济人才培训。

  数据显示,学院累计开展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黔江卷烟厂机电基础知识培训、黔江区农村电商直播培训、高素质农民教育经营管理型人才蚕桑、茶叶、烟农技能培训等百余期,覆盖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乡村治理干部、致富带头人、种养专业大户、高素质农民、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等20类培训对象,培训人次达10235人次。

  学院培养了汪川(肉牛)、黄小彬(羊肚菌)等100余名典型学员成功创业或扩大种养殖规模,成功解决区域内产业临时务工1万余人次。

  2023年,学院《我的课堂》短视频报送教育部“乡村振兴你我同行”典型案例短视频入围全国20个优秀案例作品展示,《探索“五化”行动路径,引领乡村人才培育》获2023年重庆市教育系统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一等奖,学校成功入选“重庆市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基地”。

  此外,学校基于“一园四学院六基地”,增强基地“教学、实训、鉴定”等八项效能,积极构建渝东南现代农文旅融合产教联合体、武陵山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面向社会和师生年均开展技能培训、技能鉴定6000余人次,实现部分学员再就业或创业,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区域辐射作用,强化了实训基地对外服务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黔江职教中心还积极承办重庆市第二批立德树人特色项目实践研究基地过程调研工作会、武陵山区“新农学校”授牌仪式和重庆市建筑专业教研活动等20余场次,服务对象达21000余人,积极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链接>>>

  打造“治理、产业、技能”三大人才高地 深度服务乡村振兴

  学院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更好肩负和完成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发挥人才培养与培训功能,打造“治理、产业、技能”三大人才高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创业能成功、带动有成效的乡村振兴人才。

  打造治理人才高地。黔江职教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学校将聚焦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这个突破口,为乡村治理提供强大的人才基础和动力保障。以乡镇基层干部、三支一扶、第一书记、村支两委、大学生村官为重点对象,突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内容,抓实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培训,选好练强治理带头人。多形式多渠道拓展乡村治理人才的培训范围,把高校毕业生、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返乡创业者、乡贤能人等有意愿参与乡村治理的各类人才,都纳入到培训范围之内,充实乡村治理人才队伍。

  打造产业人才高地。围绕区域产业结构,依托重庆市黔江区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一部两点”,即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本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两个教学(培训)点,专业优势,联合区域内优质农业企业,集聚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政校企行”多方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以“非遗、文创、电商、种植、养殖”为主题的5所新农学校品牌。持续开展生猪、肉牛养殖技术,食用菌种植,鸡杂,乡村旅游,创新创业,非遗等培训,引领养殖、种植、电商、文旅等新兴产业在武陵山区走在前列,努力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和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技能人才高地。学校将借助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渝东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公共实训基地、重庆市第三方人才评价机构、武陵山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积极争取市人社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委等相关技能培训项目,开展汽车维修、电子商务、家政护理、应急救援、无人机驾驶、中餐烹饪、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参训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一批能工巧匠、乡村工匠。

  谭茭 覃燕 图片由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