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风貌 |
核心提示
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
如何在善用大思政课中写好“大”文章?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给出了明确方向:搭建“大平台”、建设“大课堂”、建好“大师资”。
“点对点”精准发力,“实打实”谋划推进。近年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工业职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职教特色、强化思政实效,在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师资打造等方面集中发力,不断拓展思政课的高度、深度、温度、广度,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开拓了大思政课的“善用之道”,提供了生动鲜活的“重工实践”。
联通课堂内外大平台
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816小镇,一座与乌江相伴五十多年的“三线建设”核军工遗址。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对签约基地,它为工业职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实践研学结对活动。
生动的故事和现场的教学让同学们认识到了三线建设时期的物资匮乏和生活艰辛,进而向同学们传递红色思想,赓续三线精神,传承红色信仰。
当思政与现实共鸣,才能让有意义的大思政课更有意思,达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带着这样的思考,工业职院围绕“816小镇”、南川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工业博物馆等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教学场域。同时通过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搭建实践教学专题场景,更依托校史馆、工业文化大观园、特色专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基地,设计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有效衔接。
而这也仅是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探索构建“三圈三联动三融合”党建育人新模式的有力抓手之一。
建好“三圈”,扩大育人宽度。内圈聚焦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中圈聚焦校内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外圈聚焦社会育人大课堂,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实施“三联动”,拓展育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纽带,整合多元育人资源,推动一、二、三课堂相互联动、环环紧扣。
促进“三融合”,丰富育人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相融合,打好育人“底色”;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增强育人“红色”;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为人生“添色”。
工业职院优化教学实践增强教育实效,上好贯通课堂内外的大思政课,真实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落实落地,收获良好成效。
聚力协同育人大课堂
创新一体化建设见实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灵魂课程。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利用课堂主阵地提升育人实效,让思政教育贴地落实,让强大精神力量浸润学生心灵?在工业职业看来,要上好立德树人“关键课”,关键在于以创新推动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学校和渝北区教委共同牵头成立了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试点建设共同体,制定学校协同、部门协同、课程协同、师生协同的“四协同”工作机制汇聚力量;形成思政课专任教师对接一个学校、一名教师、一个班级、一个宿舍(小组)、一个社团的“五个一对接”特色路径模式;设立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制定共同体思政课教师培训计划,多角度、多方向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深度协同,学校拓宽思路、创新举措,通过“鸿雁”引航,以数字化赋能打破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构建起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交互学习框架,使学生在探索和力行大思政课中锻造大胸怀、大视野、大品格;“金课”熔铸,打好“第一课堂和二、三课堂”“线下‘大思政’与线上‘微思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这套“组合拳”。多元协同,打造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库,从供给端实现对大思政课优质数字资源的聚合;数字育人,挖掘“六五四三二”新模式,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鲜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数字思政;教学互评,形成纵向长效的“三三制”评价体系,紧跟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
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工业职院以系列掷地有声的创新举措,构建起“大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格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爱党爱国教育,促进多维协同育人全面落实落地。
锻造德才兼备大师资
练就铸魂育人硬实力
去年11月,重庆市202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决赛赛场传来喜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睿荣获特等奖、李思蓓荣获二等奖。这是学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体现。
描摹工业职院思政教师群像,我们看到的是一支政治信仰坚定、理论基础扎实、教学水平精湛的师资队伍。他们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站好讲台、做好科研,教与学同步发展。
这得益于学校立体化教师培养机制和培训体系的建立。
学校以6个教研室强化教研支撑,从制度构建、行为养成、环境建设、网络载体等多层次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三着力、三支持、三协同”推动教师队伍优化,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关键育人能力。
同时,以高素质双师队伍建设为目标,学校打破“多类型教师同走一条路”的发展困境,建立起“团队+标准+平台+考核”的分类管理培育机制。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依托重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基地暨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中心,工业职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技双馨教师队伍。此外,学校还实施分类管理培育,打造五大优秀教师团队;明确分类遴选标准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教师搭建分类发展平台;强化教师分类考核,建立团队绩效评价体系……
同传思政接力棒,共绘育人同心圆。“大师资”平台的搭建培育出众多铸魂育人“大先生”,不断夯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根基。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工业职院的脚步坚定、从未停歇。未来,学校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以“大思政”引领“大发展”,全面推进学校思政工作向高水平迈进。
成果展台>>>
◉学校获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立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团队1个;
◉思政课教师入选教育部、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3人;
◉被《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报告》评选为100所学生发展指数优秀学校之一;
◉先后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制度建设”、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科研项目“面向‘00后’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重点项目“数字化视域下职业院校思政课育人成效评价研究”、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科研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四阶六步’递进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重点课题“高等学校学生成长规律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一体二翼三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等项目研究。
谭茭 谢静 图片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