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委 稳住农业基本盘 跑出和美乡村“加速度”
第015版:奋斗正当时 2024年重庆两会专题·市农业农村委
上一版 下一版 
市农业农村委 稳住农业基本盘 跑出和美乡村“加速度”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农业农村委 稳住农业基本盘 跑出和美乡村“加速度”

  在丰收的田野上 摄/刘辉

  中梁镇灿若湖乡村风貌 摄/郭晋

  永川春分时节忙备耕,智能育秧好又快 摄/万难

  万州区农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摄/谢智强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38.9万亩,产量219.2亿斤,创近15年新高;

  全市生态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5200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全年实现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500亿元、同比增长3.5%。

  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的行政村达95%以上、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超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迈上2万元台阶。

  全市乡村面貌整体提升,卫生户厕普及率、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5.9%、100%、51%,分别高于全国12.9个、9个、17个百分点。

  ……

  一组组鲜活数据背后,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的韧劲和活力,是我市“三农”战线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三农”力量的底气和信心。

  一年来,市农业农村委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城乡融合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三农”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守住守好“三条底线”,大力实施“四千行动”,着力提升“三化”水平,持续强化“双轮驱动”,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市农业农村委将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加力加速“三个提升”,深入实施“四千行动”,扎实强化“双轮驱动”,走好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的乡村新篇章。

  守底线 坚决筑牢“三农”基本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这几天,永川区仙龙镇种粮大户管春忙着为拖拉机做保养,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去年,他种了600多亩水稻以及近千亩高粱,总产量超550吨,总产值近200万元。“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管春说,今年将扩种200亩水稻和100亩高粱,多种粮,种好粮。

  同样忙碌的还有市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市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桃翠。时下,油菜进入越冬生长的关键时节。她又一头扎进实验室,“我要把育种材料收回来进行基因筛选,为接下来搞杂交实验作准备。”

  正是无数他们的努力,粮食产量创15年新高,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单产均实现“十六连增”。

  然而,粮食丰收实属不易!这一年,我们面对春旱、病虫害频发叠发重发、暴雨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

  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牢牢守住守好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深入一线指导生产,全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比如,去年6月,在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范围广、增长快的情况下,我市组织近200名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田间普查和系统调查上万人次,通过2—3次大面积防控,稻飞虱最终得到有效控制。

  诚然,粮食丰收,离不开良种良技良地的综合施策。

  良种方面,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63个,自主研发“庆油”3号、“庆油”8号实现“两碗菜籽一碗油”,年推广面积达800万亩;

  良技方面,我市围绕大豆、玉米、水稻等主要粮油作物,开展了粮油单产提升攻关“百千万”示范行动,粮食平均亩产达360.6公斤,较2022年提高11.1公斤;

  良地方面,全市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和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00万亩,建成酸化耕地治理千亩示范区5个、示范面积达3万亩。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叠加下,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超国家下达任务26.7万亩、3.1亿斤,为我市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此外,在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方面,去年全市生猪出栏超1900万头、蔬菜产量突破220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58万吨,市民“菜篮子”“肉盘子”拿得更稳。

  兴产业 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抓好粮食安全的同时,我市乡村产业也迎来蓬勃发展。

  去年12月底,三峡柑橘忠县鲜果集散处理基地正式投产。作为三峡库区功能最完善、设备最先进的柑橘商品化处理基地,它的正式投用,将为三峡柑橘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这只是我市生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为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我市大力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强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3+6+X”农业产业集群。

  通过努力,一年来,全市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生态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5200亿元、增长5.2%。

  与此同时,我市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纳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一体打造,明晰“3334”发展路径,召开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出台“黄金十条”支持政策,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遴选培育100家领军企业、110家高成长性企业等。

  截至目前,我市创建农产品加工业100亿级示范园区8个、50亿级示范园区9个,组建了重庆江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研究院、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开展农产品“进京出海”等系列活动,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市将坚持抓大项目、大园区、大龙头,重点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每个重点产业培育打造2-3个“爆品”。同时,加快打造地理标识名优农特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含金量”,以品牌影响力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广,加速形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

  此外,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更加高质高效。去年共推进脱贫区县发展“一主两辅”乡村产业42个,实现产值461.7亿元,实施9000余个产业帮扶项目,帮扶脱贫地区销售特色农副产品62亿元。

  促和美 擦亮新重庆乡村底色

  冬日的南川区大观镇铁桥村于家院子,层林尽染,千山万壑流碧,风景如诗如画。

  “以前的于家院子是破屋旧院,如今院内外的花花草草和青石栏杆让整个庭院显得古香古色。环境整治让我们受益。”村民李继寿说,如今,他用自己的房舍办起了“兰亭茶语”茶室和农家乐,每到周末都有游客前来。

  近年来,于家院子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如今,村民住上了安全住房、用上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开通了户用天然气,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收运、生活污水实行集中处理,而且农家小书屋、休闲小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类似这样的变化,在大观镇金龙村朱家院子随处可见。灰瓦白墙的农舍规划有序,整洁干净的马路延伸到农户,房前屋后的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村子环境的变化显而易见,形成了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的升级蝶变。远看,这些村的外观大致一样,走近细看,每个村其实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进入到从全面推开到整体提升的新阶段,因此我们决定通过示范引领,串点成片,连片扩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成片整治。”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来,全市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路、水、电、通讯、物流“五网”建设,扎实做好垃圾、污水、厕所“三个革命”,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同时,发布全国首个《和美乡村宜居指数》地方标准,首批创建巴渝和美示范村107个。

  今年,全市将坚持典型引路与整体提升相结合,达标创建与示范创建一体推进,力争巴渝和美乡村创建达标率达30%,评选200个以上的巴渝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加快形成“百镇引领、千村示范、万院和美、全域振兴”局面,进一步擦亮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

  促增收 “强村”带“民富” 腰包鼓起来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去年,我市着力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实现“强村”带“民富”的共富目标。

  过去,丰都县武平镇坝周村通过油茶产业入股,村集体一年仅有万多元收入,但去年突破了5万元。不到一年时间,坝周村村集体收入为何实现快速增长?这跟当地探索的强村公司改革有关。

  坝周村平均海拔为1100米,由于受地形条件等限制,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单一等瓶颈问题。这种境况,在武平镇另外9个村同样存在。

  如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去年5月,武平镇10个行政村各出资20万元,抱团组建镇级强村公司,与华园牧歌(重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园牧歌”)共同发展500头肉牛养殖。

  “我们出资金,华园牧歌出养殖场和技术,且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肉牛的养殖和销售。”坝周村党支部书记王波说,目前村里已养120头肉牛,每养一头牛,村集体每年保底有1500元收入。同时,10个村的村集体还与华园牧歌按照5:5对利润进行分红。

  除了肉牛产业外,武平镇级强村公司还联合丰都29个乡镇(街道)的镇级强村公司,与华园牧歌联合入股3000多万元,成立了重庆丰都雪玉香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展2000亩香葱共富农场项目。

  “通过创办强村公司,村集体以完全市场主体从事开发经营活动,促进资源连片开发,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正研究制定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组建村级、乡镇级、区县级、跨行政区域的强村公司,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力争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增长10%。

  此外,为鼓足农民腰包,我市全面开展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大力推进经营增收、就业增收、财产增收、惠农增收和以城带乡促增收“五项计划”,去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以上,迈上2万元台阶。

  罗晶 刘玉珮 马菱涔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