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政治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高质量主题教育助力打造新重庆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把集中性学习教育作为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勇担高校新的文化使命
第005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以高度政治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以高质量主题教育助力打造新重庆建设先行区示范区
把集中性学习教育作为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勇担高校新的文化使命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勇担高校新的文化使命

刘丽伟 张晓洪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支撑。高校作为文化创造发展重地、人才培养高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然要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力军。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高校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市贡献智慧与力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深受中华文明滋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价值观塑造放在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的首位,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系统讲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进一步聚焦课堂教学,打造高质量思政“金课”,着力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二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要着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重构,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上的有机统一,实现育人和育才的统一。三是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卫者和传播者。教育者先受教育,要引导思政教师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能力。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集中优势打造一批讲得出、记得住、知名度高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

  强化文化理论探索,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必须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高校要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阐释,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一是发挥学科优势、学术优势、专家优势,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在理论学习上坚持“全面、持续、深入、系统”,在理论研究上坚持“专注、溯源、比较、广博”,在理论阐释上坚持“全面、精准、重点、通透”,运用好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不断推出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阐释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阐释好其道理学理哲理,通过增强理论的阐释力、说服力、吸引力,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二是进行研究阐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师生群体作用,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研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意蕴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生命力,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融通中外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要要求之一。高校肩负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使命,必然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一是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孔子学院、全球中文教师教育联盟等平台,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建立文明对话平台,传播生动的中国故事,让世界各国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通过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壮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化力量。二是引导外国留学生加强交流、互学互鉴。着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人才,鼓励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大好河山多走走看看,多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感受中华文化之美,通过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提供支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促进作用。三是打造便于世界了解中国大学的数字校史馆。校史馆是展示我国大学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史文化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做好校史文化的保护、传播和传承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校史文化转化为生动的数字产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校史馆,为世界了解中国大学校史文化提供新路径。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