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8日,重医附一院,工作人员在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工作。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
1 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牵头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
主要任务:聚焦代谢性血管疾病的上下游,创新性地对代谢性血管疾病进行系统研究
1月8日上午9点过,重医附一院,67岁的林姜(化名)躺好后,医生按下了启动键,PET/CT开始高速运转,寻找他体内的病灶。
林姜接受的是一种名为68Ga-Pentixafor PET/CT的检查,目的是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进行定位诊断。
该检查的效能研究是重庆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协同研究,其判断标准也有望成为国际行业规范。前不久,由双方联合申报的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成为两地首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
聚焦代谢性血管疾病上下游
“所谓代谢性血管疾病,通俗来说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其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卒中、糖尿病、肾病等,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该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医附一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启富坦言,这也是该实验室瞄准代谢性血管疾病的原因。
过去,国内缺乏将“代谢异常”与“血管损伤”系统整合研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于是,重庆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拍即合,决定联合申报重点实验室。
“我们是以高分通过评审的。”李启富说,该实验室依托代谢性血管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将研究方向聚焦在代谢性血管疾病的上下游(上游即代谢紊乱,下游即血管损伤),创新性地对代谢性血管疾病进行系统研究。
一份报告促成双方合作
重庆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如何做到“双向奔赴”?
时间回到2021年9月,一名来自泸州的原醛患者引起了李启富的注意——这名患者竟然有一份68Ga-Pentixafor PET/CT检查报告,报告出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李启富解释说,目前国内外医学指南推荐大多数原醛患者采取肾上腺静脉取血进行定位诊断。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技术难度也大,很多医院无法开展。
“当时,68Ga-Pentixafor PET/CT这项技术在国内只有一两家三甲医院在探索。”李启富立即联系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打算与对方开展跨学科合作。约一个月后,陈跃来到重庆,双方启动该技术诊断效能联合研究。
3个月后,100名原醛患者完成了检查,后续研究则由李启富团队接力完成。2023年初,双方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国际医学期刊JAMA子刊上,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68Ga-Pentixafor PET/CT对原醛患者的诊断效能与判断标准。随后,重医附一院、湘雅医院等医院陆续开展了这项技术的应用。
“该标准将有望成为国际行业规范,让原醛患者避免有创检查,为高血压诊治做出突出贡献。”业内人士评价道。
针对四大方向进行研究
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设在重医附一院5号楼A栋21楼,1月9日上午,工作人员正在此对68Ga-Pentixafor PET/CT的效能进行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该重点实验室拥有庞大的病例及样本库。”李启富解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依托西南医科大学,已建成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糖尿病相关血管疾病研究队列,人数约3万人;重医附一院则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建成西部最大、全球领先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研究队列,人数约2万人。
“通过两个代谢性血管疾病队列的资源共享,将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徐勇教授说,该重点实验室可以提高代谢性血管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水平,降低代谢性血管疾病危害。
李启富介绍,未来,该重点实验室将重点针对原醛、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病四大方向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
重医附一院党委书记吴昊表示,医院将通过更完善的人才政策和科技政策全力支持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