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 以人民为中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第021版:和美乡村 巴渝画卷·渝北
上一版 下一版 
渝北 以人民为中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谋发展 共建家园 共享和美
渝北 以人民为中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古洛环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

  大盛镇天险洞村廖家湾

  统景镇江口渔村

  木耳镇金刚村情理堂

  一座座农家小院美丽洁净,彰显巴渝味,一个个特色产业成片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一股股文明新风润物无声,留住美丽乡愁……时下在渝北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现代版巴渝“桃花源”和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自2022年10月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以来,渝北以打造西部乡村振兴示范高地为目标,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拓创新、追赶奋进,实现了美丽乡村焕然一新,富民产业花繁果硕,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崭新变化。

  建设宜居家园

  让群众在乡村建设中“唱主角”

  走进渝北区玉峰山镇玉峰村,青山环绕下,清澈的河水、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房前屋后处处干干净净,花卉绿植迎风招展。屋场上、民宿里,村民们有的砌砖、有的忙着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是推进乡村建设之后,村里出现的新面貌。

  “一开始,我们也担心是不是搞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后来从风貌设计、工程实施,再到后续管理,我们村民都真正参与,才真正感受到政府把这件实事办实了。”村民刘永民说,乡村建设美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跑到村里娱乐,不少乡亲更借此端上了“金饭碗”,吃上了“旅游饭”。

  而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渝北推动乡村建设有力有效,关键在于抓住群众路线这个重要法宝,抓实村社这个最小单元,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依托村社党支部、村民理事会、合作社,因地制宜创建美丽宜居乡村,已形成了“政府指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社会助力、共建共享”的乡村建设格局。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群众积极性高了,建出来的效果也更好了。

  截至目前,该区着眼细节,创新“八改六化”整治标准,突出农房整治重点,彰显巴渝民居坡屋顶、灰屋脊、小青瓦、石墙裙等“八大核心要素”特色建筑风貌,已累计实现改造提升农村危旧房7.6万户。

  从点突破,到串点连线扩面,该区乡村基础设施和乡村环境也为之一新。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实现农村地区行政村公交车通达率100%、天然气覆盖率80%、自来水集中供水率98%、邮政快递服务覆盖率95%;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96%、生活污水治理农户覆盖率76%。

  如今的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

  打造特色产业

  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刚入新年,渝北区大湾镇金凤村暖阳高照,桃林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村民们一边利用冬闲为桃树除草、施肥、修枝;一边畅想着年初的分红收益。目前,该村依托“三变”改革,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引导全村积极发展特色桃子产业,通过与沿线的龙洞岩村、杉木村连片打造万亩桃乡,已成功开发了全市最大的桃花观赏基地,更让700多户村民成为了股东。“村里有了产业,我们共同参与,真正给大家带来了实惠。去年4月分红我拿了2000多元,今年肯定更高。”谈起现在的收入,村民阳成文满意得不得了。

  村村主导产业提能升级,户户有新的增收能力。这是渝北立足产业发展,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引培并举打造富民产业的缩影。

  建设和美乡村,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立足特色产业资源,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做好产业升级,促进接二连三,已构建起“大基地、小业主”发展模式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格局,正实现农地增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

  截至目前,全区以设施蔬菜种苗为主、奶肉制品加工和柑橘优质水果为辅的“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逐渐成形,已推动奶肉、果蔬等食品加工园区化发展,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市级农产品加工“双百”企业7家,推动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人气变财气,全年可实现乡村旅游接待收入超28亿元。

  产业壮大,提升辐射力。渝北区立足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提质扩面“三变”改革、纵深推进“三社”融合改革的改革实践,该区共富能力进一步提升,2019—2023年全区村集体经济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15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842万元,实现经营收益3.6亿元、村均经营收益202万元,经营性收入和经营收益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实现农户分红8000万元,户均分红1000元以上。

  培育和美乡风

  让群众在治理中当上“主人翁”

  清洁卫生的保持靠环卫更看村民,村里决定决议看村干部更看村民,有了矛盾纠纷依靠法律更看重村民调解……这是渝北区王家街道苟溪桥村的新变化。从产业发展到人居环境,从村里大事到邻里小事,事事治理靠村民。“我们自己的村,发展还得靠我们来处理。”村民周天齐如今成为了村里的志愿者,除了保洁员,他也常常拿起扫帚,为乡村清洁出一份力。

  建设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如果说渝北的乡村建设更多让乡村具备了外在美,那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则进一步促进其内在的和谐美。

  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该区注重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路。

  围绕“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个关键,该区聚焦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不断创新乡村善治新路径,创建“民情茶室”“畅晚庭”“情理堂”等22个乡村治理示范点,探索总结出“乡村管家”“亲亲家园”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模式;构建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数字化“三治一化”治理格局,全区行政村全覆盖推广运用“积分制”,建立乡村治理“微院落”2120个;通过自治清单定“主业”、协助清单明“副业”、负面清单划“红线”、证明清单挤“水分”,厘清基层组织职能边界,减少部门和镇街延伸事项345项,实现村级组织减负50%以上。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村民走在前列,担当成为主力。如今的这里,农村社会风气得到明显好转,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链接>>>

  搭建建设和美乡村“四梁八柱”

  多元投入有保障

  建立“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财政资金”各有侧重的“三位一体”多元化投入机制,出台《重庆市渝北区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激活农村资源资产等要素,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发展,整合涉农财政资金5.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57亿元。

  高质人才有支撑

  深入推进“渝北英才·乡村振兴”人才计划,持续推进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艺术家等“三师一家”下乡服务,累计培育乡村振兴人才30名、高素质农民3227名、农村实用人才2.7万名。

  深化改革有力度

  深化拓展“三社”融合发展,创设“一社三部”(农业股份合作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和资金互助部),实现生产、流通、信用三大功能有机融合。建设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59个、镇供销合作社10个;开展金融惠农,与金融机构建立授信机制,推动“信用变现”,全区53个合作社累计获得授信2.65亿元;制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财政投入400万元以下的涉农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实施,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造血能力。

  创新驱动有活力

  以丘陵山地数智农业为主题,规划3.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大力创建国家农高区,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开发全国首个丘陵山地3D智慧对靶喷药机器人,可减少农药用量50%,效率提高10倍以上;申报实施2023年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搭建“1+3+N”(1个管理平台,智慧种苗工厂、数字蔬菜工厂、净菜加工中心3大场景模式,辐射带动N个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体系。

  刘钦 龙搏 本版图由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