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 山水间的和美 都市里的乡村涪陵 建设和美愿景 书写富民文章
第017版:和美乡村 巴渝画卷·涪陵\大渡口
上一版 下一版 
大渡口 山水间的和美 都市里的乡村
涪陵 建设和美愿景 书写富民文章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土地”孕育“大希望”
涪陵 建设和美愿景 书写富民文章

  江北街道二渡村

  俯瞰长江北岸,沿江浅丘地貌布局于此,葱郁连绵的青菜头铺满田间,一碧如洗的蓝天无边蔓延……这样生态宜人的乡村美景图并非画中所绘,而是存在在现实中的“世界榨菜第一村”——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如今,这里的每一处山水人文都在为涪陵全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注入着独特的生命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二渡村成功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重庆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先导村”等称号。目前,涪陵区正助力龙潭镇新乐村、马武镇石朝门村和武陵山乡乐道村三个村加快创建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聚焦党建统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数字低碳等五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示范村。预计到2027年,全区将建成50个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奏农业丰收赞歌——

  乡村更“富”

  漫步龙潭镇新乐村,宽广的柏油路上不时路过几辆运输蔬菜的货车;不远处的蔬菜公园里,众多学生前来体验乡村研学的乐趣;马路对面,不少村民在自家双层小洋房的庭院内粉刷立面,待工作结束后,便就着冬日间的暖阳与友邻卧躺在院内的长椅上交谈家常。

  一边是不断壮大成熟的蔬菜产业;一边是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这是新乐村最平凡的一天,也是每个新乐村民心中最纯粹的“和美”愿景图。

  去年以来,涪陵区深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号角”在村内遍地吹响,涪陵区乡村振兴局在新乐村投入1600万元用于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涪陵拟创建的市级示范村之一,新乐村发挥蔬菜产业优势,响应全区打造“1+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要求,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走上了一条产业富民、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建设道路。当前,该村已打造出集观光休闲、农业体验、研学康养、农耕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蔬菜公园2000余亩,累计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共计创收500余万元。数据显示,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53.5万亩,每天供应蔬菜超过1000吨。

  “在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助力下,我们村148户村民实现了在本地稳定务工,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能够达到2.5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新乐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下,强村富民的产业振兴画卷正在新乐村徐徐铺陈。

  绘乡村旅游画卷——

  乡村更“美”

  近日,市文化旅游委公示了市级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涪陵区武陵山乡乐道村入选。乐道村地处武陵山乡北端,幅员面积19.8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95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87.1%。上连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下接816地下核工洞,前邻武陵山大裂谷,后毗大木花谷,享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也正因这些亮眼的“天赋”,让乐道村成为涪陵以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美丽“样本”。

  每逢节假日,从乐道村二组名为回头湾的地方,总能传来阵阵烤肉香气,令无数游客驻足“回头”。近年来,这里积极响应区委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做强民宿和农家乐产业的号召,依托武陵山全域旅游资源,已汇聚了8家农家乐,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村内农副产品也打开销路。据统计,当前武陵山乡乐道村已成功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娱乐、垂钓为一体的“乐道坝”、“咪水洞”农业园;巩固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年均种植高山糯玉米500亩,脱毒马铃薯5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200亩,高山蜜蜂饲养户达17户,并打响高山野生沁竹笋、老腊肉、高山糯玉米、脱毒马铃薯、向日葵、土蜂蜜等农副土特产品的知名度。

  “乐道村回头湾村民金杨岚和丈夫1年光靠经营农家乐就能实现纯收入40万元。”涪陵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涪陵依托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经济和乡村旅游经济共同发展、集体经济和村民共富的创新成果体现。

  自武陵山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来,乐道村结合实际,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于2020年获评涪陵区“人居环境示范村”,2021年度获评“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23年获评“重庆市特色农家乐村落”。数据显示,近5年,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修建好村医疗卫生室、图书室、棋牌室和红椿堂文化广场,全市最美旅游公路白武路贯穿全境。

  如今,武陵山乡乐道村正积极通过优化人居环境打造更多的农家乐品牌,引导规范乡村客栈民宿酒店、农家乐发展。据统计,涪陵当前已成功创建红椿堂、咪水洞、回头湾民宿文化示范点,发展出以武陵山寨、武陵伴山为代表的五星级乡村酒店2家,优质民宿12家、农家乐18户,带动就业150余人。

  亮乡风文明旗帜——

  乡村更“和”

  新年临近,马武镇石朝门村村委会内,许多村民围坐在炉火旁,召开又一次的乡村治理“互助会”。这次会上,众多乡贤围绕进一步落实好“院落制”“楼长制”等乡村治理管理办法展开广泛讨论,让“大事政府办、小事村社办、私事自己办”的乡村善治机制覆盖全村,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积极性,提升村民幸福感和乡村精神文明程度。

  近年来,在乡村治理“互助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广泛开展下,往常垃圾分类、村容村貌、旱厕改造、文明引导乡风文明建设这些“难啃”的“硬骨头”都不再是治理难题。2020年,武陵山乡、马武镇民协村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在涪陵区乡风文明建设中创造出越来越多值得借鉴的优秀案例。

  “在抓文明村镇创建涵养文明乡风工作中,我们坚持推动洁净生活进农村、礼俗生活进农村、勤俭生活进农村、孝爱生活进农村、健康生活进农村‘五大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涪陵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区《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回馈实施细则》的制定下,303个行政村均实现了“文明积分”全覆盖,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人数达村常住人口60%以上。截至目前,全区已创建全国文明村镇5个、市级文明村镇26个,区级文明村镇174个,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和农民精神风貌显著提升。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就是贴近群众生活需求的最前端。如今的涪陵乡村,家和、景美、民富的景象处处可见,全区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涪陵样板的目标也在逐步夯实。

  链接>>>

  当前,涪陵区正有序推进“1357”工作思路与“积分制”“清单制”相结合,发动村民共治和美乡村。其中:

  “1”是坚持党建统领;“3”是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水果、特色民宿、特色农产品;“5”是推广五色家庭。红色家庭: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绿色家庭:环境优美,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域生态保护工作中有一定积极影响;蓝色家庭:家庭和睦,无家暴、打架斗殴等现象,无违规越级信访行为,能积极参加辖区矛盾纠纷调解;橙色家庭:返乡创业效果好,集体经济带动力强;黄色家庭:孝老爱亲传承中华好品德,关心关爱周边困难群体,事迹得到周边群众认可。

  “7”是推进“七长”治村:运用“村长、社长、院长、家长”四个角色,结合专项管理的“路长、河长、林长”三个角色协同开展乡村治理工作。

  刘玉珮 庞佳琦 马菱涔 本版图由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