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火了!期待更多“社区学院”式探索
第007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社区学院”火了!
期待更多“社区学院”式探索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时论

期待更多“社区学院”式探索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臧博

  两江新区金竹苑社区,居民们正在跳舞,不远处的“社区学院”正在上课:器乐、声乐、舞蹈、剪纸……各个课堂上,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课上是同学,课下是“舞友”“歌友”“拳友”“画友”,邻里关系分外融洽。

  “社区学院”式探索,有其特殊性,又具普遍性。以邢家桥社区为例,这个典型的混合型社区,居民由农转非、拆迁安置户、购房迁入户三类人组成。如何打破隔阂,将平时互不相识、来往不多的社区居民,团结为一个整体?街道、社区做了多次调研后,发现居民对文化艺术等兴趣爱好的需求较高,“社区学院”模式也随之提上日程。

  从概念到落地,“社区学院”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社区学院”课程、活动越来越丰富,居民之间往来更频繁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过去基层治理面临的“找不到人”的问题迎刃而解,甚至邻里之间一些口角、纠纷,也化解于无形。

  基层治理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乡镇、村庄如此,街道、社区也一样。跳出两江新区甚至重庆市的范畴,再看“社区学院”,与其说它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公共交流的空间,不如说它化解了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与基层文化艺术供给之间的矛盾。

  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从正视问题到解决问题,“社区学院”在对居民的调查问卷和谈心中被提炼了出来。在开展试点的过程中,许多远超预期的正面效应开始外溢:因为“社区学院”,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建立起了更紧密、更深层的联系,大家从物理空间上的共同体,升级成为兴趣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也在这种认同感与归属感之中,更加深厚,更具韧性。

  “社区学院”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两江新区将在引入数字化解决方案后进行全区推广。期待全市各区县的“社区学院”式探索越来越多,让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越来越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