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第035版:T23 致敬新重庆 2023年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渝北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好精彩故事 树立良好形象
渝北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讲述渝北好故事、树立渝北好形象,为现代化新渝北建设蓄势赋能

  碧津美术馆

  中央公园文化节·“弦乐森林”音乐会

  做文明人,建文明城 摄/潘光侠

  近年来,渝北区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主引擎、高水平开放主阵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客厅作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教育科技强区。

  渝北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强化思想旗帜在基层的引领作用,讲述渝北好故事、发出渝北好声音、树立渝北好形象,为现代化新渝北建设蓄势赋能。

  今年,渝北区委宣传部报送的《“院子里”红色物业:探出小区治理新路子》,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标志着渝北区通过将思想政治“软实力”,融入基层治理“硬举措”,走出了一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之路。

  宣教深入群众 思想引领润人心

  “西边不亮东边亮,两相对比分下上……”在渝北区仙桃街道同盛路社区,渝北区文化馆的基层宣讲员张珂,以《话说中国式现代化》为题,用贯口、押韵等技艺,一气呵成讲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台上讲得精彩,台下听得过瘾。这场“理论麻辣烫”微宣讲活动,让台下的听众陈艳茹激动不已:“这样接地气的理论宣讲,我们听得懂,也喜欢听!”

  面向基层的理论宣讲贵在用老百姓的语言说老百姓的话。渝北的“理论麻辣烫”宣讲团队运用重庆流行的“言子”、引发共鸣的顺口溜、便于记忆的打油诗等语言风格,通过快板、三句半、相声、金钱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热门话题、政策“干货”等组合成多份内容“拼盘”,以走街串户的宣讲“送货上门”,使群众不出家门便能了解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目前,“理论麻辣烫”已累计开展各类宣讲6000余场,受益群众超50万人次,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等4个中宣部表彰。

  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群众、根基力量在群众。今年以来,渝北区策划组织了“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出了“学习体验”“红色基因传承”等9大类24项重点活动;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弘扬红岩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等特色活动达260余场;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开展了思政优质课竞赛。

  今年国庆期间,渝北区开展了“倡导国庆新民俗、打造爱国活动周”活动,发动了20余家商家推出国庆优惠活动,吸引了20余万群众直接参与,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开展“温情夕阳”为老助困服务,入选全国“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在全民国防教育中,中华职教社社史陈列馆登上了全市首列全民国防教育轨道专列,国防教育改革案例入选全市改革案例库,“重庆市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公众号首期刊发渝北相关做法;举办渝北区公益广告大赛中,征集作品1000余个,5件作品获中国公益广告“黄河奖”优秀奖,渝北区委宣传部获评“巴蜀杯”2023川渝公益广告大赛优秀组织奖。

  一系列的宣传思想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渝北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整体素养,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今年,殷其龙获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入围新重庆贡献奖;区人民医院医生陈艳秋获2022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黄志等4人入选全市最美人物,获评市第八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示范点各1个。

  传播渝北好声音 树立城市好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渝北区作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窗口之一,讲好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渝北故事’,面向海内外传播是我们新闻舆论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渝北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渝北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的高水平生活,得到了中央主要媒体和市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将一大批精彩的“渝北故事”,传播到了大江南北。

  “我们还积极组织海外人士参访渝北、宣传渝北。”上述负责人介绍,仅今年,渝北区就先后举办了“在渝外国人士参访渝北·花开时节动山城”“‘海外大v拍新重庆’走进渝北”“‘熊猫中国·公益万里’熊猫工坊文创设计大赛”“‘本草中国·健康万里中外青少’年中医药创意绘画笔记大赛”“2023陆海之约·国际青年城市观察计划”等外宣活动30余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讲好“渝北故事”中,渝北区非常注重策划挖掘精彩故事。2023年,渝北区召开“2023中国(重庆)临空经济大会新闻发布会”等市、区级新闻发布会23场,举办“发言人来了”市级示范活动3场,区级示范活动4场。

  渝北区针对重要时间节点及重大宣传主题,先后推出“聚焦两会”“全民反诈”“高考中考保考”等主题宣传。截至目前,已有16件新闻作品荣获市级奖项。其中,区融媒体中心的作品《长河河长行》,荣获第26届重庆新闻奖(系列报道)一等奖。

  在媒体融合中,渝北区成功引进新闻传播领域新技术—AI新闻主播系统,积极探索建立新闻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优化了传统“采、写、编、发”流程;推出《重庆之门“渝”见未来 穿越渝北·2035》等3个爆款新媒体产品全网播放,阅读量破千万;包括渝北发布在内的13个新媒体平台,发布新闻和信息3.2万余条,有效增强了区内媒体的影响力。

  作为拓展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平台,渝北区充分利用“临空渝北”海外传播账号,今年以来累计发表推文1896条,目前已有超10万海外用户成为“渝北粉丝”。与此同时,渝北区还与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合作,在iChongqing网站开通了“渝北频道”,围绕渝北区国际合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文旅产品介绍等加强了国际传播。

  其中,渝北创作拍摄的《阿嫫》,获评第三届“雏菊花”国际微电影微视频展优秀影片、第九届上海公益微电影最佳公益导演奖;筹拍反映未成年人关爱题材微电影《走进阳光》,入围第13届澳门微电影节。通过积极组织创作生产优质的外宣产品,面向海内外宣传渝北区,极大增强了渝北区的国际影响力。

  “两个文明”相协调 文化事业添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春牛喜耕”是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创立的一个农文旅品牌。在牛皇村,面积达900多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打造了游客接待中心、乡情馆、农家书屋、文创产品展示厅、24小时图书借阅机等。村里刚建好的“二十四节气”艺术照明健身步道、“春牛喜耕”艺术体育广场和以“牛”为主题的村标、艺术小品、导视图等,呈现出独特的乡土景观。

  在渝北区中央公园片区,一入夜,灯光璀璨。近年来,渝北区充分利用中央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公园为底,文化为魂,在中央公园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镜湖之夜”系列音乐会、“喷泉街舞”系列快闪、“弦乐森林”系列演出活动等。“为市民打造出一个更有文化味、现代感、时尚范的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空间,呈现渝北区更加团圆祥和的文化氛围。”渝北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化的涓涓细流,流进渝北人的心田,滋润了渝北人高品质生活。

  截至目前,渝北区深入校园、社区和乡村,共开展了1574场文化活动。其中,重庆市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重庆市“阅读之星”市民诵读大赛、第八届重庆市戏剧曲艺大赛曲艺类复赛等7项市级重大活动,让渝北居民享受到了文化大餐。

  同时,一批基层文化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完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上古农耕、梨子湾大院建成开馆;木耳金刚染房院子乡情馆建设全力推进;新建了“紫薇路城市书房”,升级改造了“龙脊广场城市书房”,深受读者喜爱;与轨道交通合作建设“阅享易栈‘书柜式’”智慧阅读等6个微型图书馆让附近群众读书更方便;新建成2个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4个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渝北实验中学分馆建成开放,积极推进数字化展陈体验,渝北博物馆总分馆体系进一步扩大。

  此外,文旅融合也为渝北区的文化产业增添了新动力。其中,新出台的《渝北区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推动了渝北文旅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今年,重庆动漫产业园落户渝北,同泰数智产业园获评第七批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庆创意公园加快发展,四期招商已完成80%,园区现有文化创意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预计达50亿元以上。

  今年,渝北区还谋划了“文化·家庭图书馆一件事”,已初步完成“一张图两清单”编制,“川渝一卡通”覆盖分馆100个,在A级旅游景区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创建,重庆际华园成功创建为市级智慧旅游景区等。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 凝聚向上向善奋进力量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渝北区作为重庆市的首个全国文明城区,一直秉承“创先、协作、坚毅、奋争”创建精神,让文明之花盛开在渝北大地。近年来,渝北区深入开展了“小案小事”文明素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10件文明实事”“渝北文明八条”;动员220万渝北人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区建设,62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结对共建促文明提升;学雷锋标兵刘崇和等28万余名志愿者成为最坚实力量;380余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坚守路口十五年如一日;1000余支志愿者队伍汇聚磅礴的文明创建动能;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500余场,全区各处吹起文明新风。

  同时,渝北区开展了“三管一养成”(管住口、管住手、管好家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行动,努力实现城乡面貌“外在美”和文明生活“内在美”美美与共。在茨竹镇金银村,曾受制于人居条件和生活观念,群众生活习惯与时代新风新貌差距较大。该村运用积分兑换、定额奖励、政策激励、精神鼓励等措施调动群众积极性,评选“最美家庭”76户,“四美庭院”3个,整体形象得到显著提升,文明风气持续向好,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追求,“共建、共治、共享”城乡文明建设新格局逐步形成。“三管一养成”行动也入选中宣部案例库。

  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渝北区坚持把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丰富群众精神世界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把文明创建的过程转变为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把文明创建的进程转变为提升群众素质的进程,评选第八届渝北区道德模范10名,获评重庆好人2名;白时玲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重庆市推荐人选;“唤醒与带动”乡村振兴创业帮扶计划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获评市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5个;“渝邻一家亲”项目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也让城乡文明持续“增色”、持久“保鲜”。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渝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