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尾,盘点展望。立定过去,瞻望未来。
回顾过去的一年,此时此刻,让我们将收获的喜悦和憧憬的美好一并装入行囊,开启下一年崭新的阳光之旅。
2023,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起步之年。
大时代,大机遇;大格局,大进程。
从“开门红”到“收官战”,一路上有你,每一步都算数。
那江畔上空的烟花,映照着无数人的笑脸;双城经济圈的故事,书写着两地迸发的激情;数字里的重庆,跃动着一座城市的运行管理迭代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拓展延伸,中欧班列(成渝)的班次增长,演奏着一曲开放的壮歌……
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2023的重庆答卷里,我们看到勇气与收获,战略与机遇,状态与路径。
问信心,就是要把所有的不确定变成确定,使迷茫变得清晰,把悲观变为坚定,让躺平者成为赶路人、勇敢者成为领路人。
盘点收获,重整行装;凝结信心,积聚热忱。
问信心,得信任。此时此刻,我们满怀豪情,搭上一艘满载梦想的航船,从上游出发,驶向未来彼岸。
江水两岸,只此青绿;群山之巅,我自为峰。
问信心,我们一起放歌,响亮是前行的鼓声,鱼儿也在为我们击节。
问信心,我们在坚定的回答中,为辞旧迎新找到最好的打开方式。
勇气与收获
信心带给我们力量。可靠的信心,必须建立在坚固的基础之上。
重庆是一座坚固的城池,坚在勇气,固在成绩。
重庆的勇气,便是这大山大川之间生长的城市精神,是血脉中流淌的坚韧和不屈。
即使行路难、多歧路,重庆也能挺立于“变乱交织的世界”,直面“江河波涛的汹涌”,以一种巨大的韧性,行走于变局之中,找到信心之源。
重庆,于不屈的历史中自信站立,于稳扎稳打的当下自信回望。
一张关于新重庆的蓝图,经几许艰难,历多少曲折,成为看得见的成绩,像一束强光,打在冬日的两江之畔。
开局第一年,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奔跑,任凭风吹雨打,始终不易其志,去追逐这个美好的梦想。
90后王柯通宵达旦、不分昼夜,争取到重庆师范大学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用他的话说,“这是工科生写给重庆的情书”。
80后童龙跋山涉水、攻坚克难,让更多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用他的话说,“每一株竹子都好似一件工艺品”。
60后刘汉龙啃“硬骨头”、下深功夫,日夜思考“地下的事”,用他的话说,“我还有很多想法,想在重庆这片土地上一一实现”。
追梦的步伐,印在一张张清晰的报表上,成就一份又一份高分答卷。
勇气,让人笃定;成绩,让人自信。一年来,全市上下,唯实争先、埋头苦干,集中精力抓了6件大事。
我们记得那场盛大的烟花——除夕之夜,绚烂的光影在山城绽放,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流光溢彩,束束焰火以天为幕,以城为景,以江为镜,承载3400万重庆市民对新年的期盼。
我们记得那些重要的瞬间——1月,“一号工程”鸣枪起跑;3月,西部陆海新通道跑出“加速度”;4月,“数字重庆”建设全面铺开;6月,制造强市施工图出炉;10月,决战决胜四季度……
我们记得那些铿锵的承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新在哪?新在取得新的成效,新在作出新的贡献,新在争创新的地位,新在对美好生活新的感受,新在展现新的气象。
这些时刻、记忆、承诺,都在行动中走进现实,成为触手可及的成果。
双城经济圈建设落脚到每一天,成为攻破难点、创新推进的行动——“渝西跨越计划”加速推进;国家级创新平台建成236个;川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1万家……
数字化改革落脚到每一步,成为系统重塑、迭代更新的突破——完善“1361”整体构架;加速全市数字资源“一本账”管理;编制“三张清单”策划推出“一件事”……
制造业提质落脚到每一环,成为加快转型、优化布局的举措——今年前10个月,重庆汽车产量达184.35万辆,排名全国第二;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开放新高地构建落脚到每一刻,成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魄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已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班次和货值货量居全国首位……
这一年,我们有力有效做好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加快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积极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持续深化惠民生暖民心优服务工作、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快建设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10个方面工作。
站在新年的门槛,问信心之源,便有了清晰的答案——不是不迷茫、不是零挫折,而是以勇气作伴,与改革同舟,逆势而上,承压前行,主动求变,用自身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问信心,在哪里?
从各行各业的答卷中,寻亩均论英雄的改革成效,找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从衣食住行的答卷中,寻民生实事日新月异的变化,找到高品质生活的信心。
从街头巷尾的答卷中,寻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赋能,找到高效能治理的信心。
信心,两岸青山作伴,你我皆可作证。
饮水思源。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也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战略与机遇
时与势,都在我们这边。
面对机遇,谁能抢抓,谁能把握,谁就能跻身上游,将国家重大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的澎湃动能。
重庆,恰是国家战略的幸运儿。
全力唱好“双城记”,提速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将一个个国家战略,变成重庆机遇,这就是我们满怀信心的根基。
年初,重庆召开“新春第一会”,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双圈”建设提档升级。
年末,重庆召开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总书记的贺信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信心。我们要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向世界借智融智,让交流走深走实,共谋发展未来。
战略与机遇,浓缩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
这一年,川渝互派挂职干部陆续到岗。来自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王以尧,挂职在重庆市高新区生态环境局,他创新建立的突发环境事件“一键启动”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处置效率,开全国之先河。
这一年,果园港码头集装箱密集运送。一辆辆崭新的赛力斯新能源汽车,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驶向欧洲美洲,让世界更加瞩目“重庆智造”。
这一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项目成效显著。梁平区猎神村主动告别矿山、纸厂,呵护绿水青山,丰富旅游业态。如今,这个群山叠绿、竹海环绕的村落,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这一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游客络绎不绝。万州的天生城遗址,成为一方融汇历史人文、特色民俗、万州记忆的文旅街区,吸引各地来客竞相打卡。
……
战略带来机遇,机遇增强信心,信心夯实行动。
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精准发力,抢抓机遇。
在科技创新方面抓住机遇:打造4大科创高地,发展16个重要战略领域,“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加速落地。
在产业转型方面抓住机遇:创新链产业链加速融合,助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向好发展。
在人才强市方面抓住机遇:战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重点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速,八方人才奔涌而来。
在绿色发展方面抓住机遇: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筑得更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渐入佳境。
只有这些吗?不,远远不止——
机遇,还落在了消费账单上,经历了三年疫情,热热闹闹的商圈、熙熙攘攘的夜市,让城市烟火气处处氤氲;机遇,也落在乡村振兴项目上,“四千行动”、“一县一策”让山区库区强起来富起来……
一个个国家战略,如连绵的春风,吹拂着巴渝大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
一个个辨识度鲜明的重庆硕果,一张张分门别类的高分报表,含金量十足。
巴渝儿女用行动告诉世人:战略到位,机遇到位,努力拼搏,奋力争先,人生便没有白走的路。
把握战略,抢抓机遇,进一步强化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为我们的信心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状态与路径
强大的信心,应体现在干事的状态、成事的路径。
回望全年——上半年,经济增速略有遗憾;下半年,逆势而上提振信心。
不受低潮所困,却向崛起攀进。只要有信心,就能破除壁垒。
拼发展,拼经济,得拼作风。今天,重庆需要怎样的作风?
我们要更加唯实争先,克除形式主义,力戒官僚主义。
我们要更加敢闯敢干,冲出思维峡谷,大干质量工程。
往前走,找准方向是前提;走下去,选择路径是关键。
党中央的擘画,高屋建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奋力实现“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即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园区开发区、政企分离改革攻坚,全力推动国有资产盘活。
加快打造西部地区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向全国发出重庆改革好声音。
啃下改革硬骨头,我们必须有信心和决心!
璧山,重庆“大江动力”的生产车间正热火朝天。过去,数码变频发电机长期依赖进口,企业的研发团队花上两年多搞研发。站在产品展厅里,技术负责人自信地说,“我们的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明显增强”。
这种信心,源自于走对了创新突破、技术引领的路径。用创新扎牢核心竞争力的底子,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创新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面对挑战才会“我自岿然不动”。
铜梁,高楼萝卜正由西部陆海新通道鲜销越南。企业负责人刘小宇很欣喜,“公司对萝卜出口销售卖个好价钱更加有信心”;基层干部周瑜也对外贸发展满怀信心,“萝卜出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这种信心,源自于走对了积极开放、合作共赢的路径。乘大势而上,行正道致远,开放正成为越擦越亮的时代标识,潮流浩浩汤汤,机遇滚滚而来!
彭水,白果坪村的千余亩种植基地正采收繁忙。远眺森林绵延,细看林下丰饶,润溪乡乡长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林下种植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能”。田间药材,让上万农户增收更有信心。
这种信心,源自于走对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山青水绿,承载宜居宜业的愿望,孕育乡村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开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局面。
路径不一而足,条条皆是通途。
紧盯重庆超大规模城市、产业基础良好、综合交通枢纽、广阔发展空间、宜居宜业宜游、优良生态环境、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优势,我们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
日日夜夜、爬坡上坎,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风景绝佳处,民生最关情。
春天,九龙坡区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工程竣工。起居中的幸福感,因城市更新而温暖。
夏天,大渡口区蔬菜公社“口袋公园”对外开放。方寸间的获得感,是宜居之城的画卷被点染。
秋天,黔江小河桥建成投用,村民告别涉水过河。出行时的安全感,让安居乐业的路越发平坦。
冬天,悉数点滴确幸,凝聚对新重庆的认同感。百姓安乐、民生实惠,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
四季厚爱耕耘者,星光不负赶路人。
一年来,我们对标对表、实干争先,我们专班推进、高效协同,我们问题导向、清单管理,我们细化量化、层层放大,我们持续改进、迭代升级……道路越走越宽广,人心越来越敞亮。
勿犹疑,莫彷徨,鼓足信心往前走,就对了。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走过2023,回望来路,我们穿激流,过险滩;我们经磨砺,敢攀登。
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认真固化价值,持续提升预期,不断凝聚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助推新重庆建设行稳致远。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唯有信心,只有信心。
问信心,我们澎湃如昨!
问信心,我们热忱似火!
问信心,我们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