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城市供水在行动
第023版:城市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城市供水在行动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城市供水在行动

  核心提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一直以来,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线”“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我市城市供水工作的核心和宗旨。近年来,我市城市供水管理部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把抓好城市供水“生命线”工程主动融入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的实际行动中,扎实推进“供水足、水优质、服务好、智能化”的供水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力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优质供水服务和可靠保障,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据市城市管理局统计,目前全市建成城市水厂101座、总供水能力达824.4万立方米/日、供水范围达2770.4平方公里,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持续高于国家标准。我市已形成了以长江水系、嘉陵江水系为主,乌江及水库为辅,提水和蓄水工程为补充的城市供水水源体系。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 城市供水能力持续增强

  2023年11月,西彭水厂扩建一期工程完成,供水产能将增加到20万立方米/日。该工程全面完工后,供水能力可达70万立方米/日,将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供水的“主力军”。

  这是我市城市供水紧跟城市发展步伐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西部(重庆)科学城全面建设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及市水投集团紧跟而上,迅速将大学城水厂制水能力从15万立方米/日扩建为20万立方米/日,有力保障了大学城区域30万户居民的用水需求。

  “城市发展到哪里,城市供水必将保供到哪里。”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区互联互通等为重点,城市供水工作提前行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供水保障。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按照市城市管理局“一体化”谋划的工作要求,市水务集团提前介入川渝高竹新区建设的,配合川渝高竹新区对该区域的整体供水进行了近期整合和远期规划。目前,该区域供水由市水务集团提供,总规模为2.6万立方米/日,服务人口10.8万人。

  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在中心城区市城市管理局坚持充分释放城市水厂服务能力,供水范围扩大到1600余平方公里,让19.1万户农村用户受益。如市水务集团通过城市水厂管网延伸覆盖了沙坪坝歌乐山、渝北玉峰山、江北复盛、巴南道角等区域,实现了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同时,为破除百姓吃水用水堵点、难点,市水投集团加快打造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建设。如建设完成铜梁区虎峰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等多个农村供水项目、新建了璧山新区水厂二期工程等,让片区供水逐步向周边农村延伸。

  我市中心城区还围绕供水管网互联互通,持续破解山河阻隔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桥梁和隧道等有效通道,构建互通管道17处,优化了城市供水管网布局,增强了中心城区跨组团的供水调度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重庆东站、广阳湾生态城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满足茶园片区供水需求,南岸区城管局多次组织供水公司,优化观景口水厂扩能建设,今年10月新增10万立方米/日,预计2026年形成30万立方米/日的供水能力。

  此外,我市各供水企业为提升供水能力,积极加强双水源、电源建设,目前中心城区城市水厂实现双电源、水源互汲达到100%,正在推进其它区县双水源、双电源全覆盖建设。

  据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紧扣“供水足”这一关键,我市2023年度投资6.19亿元,新建、扩建、改建城市水厂15座,建成后综合产能可增加124.4万立方米/日。

  预计我市今年城市供水总量可达18.9亿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区10.9亿立方米。

  落实新的国家标准 城市供水质量不断提升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今年4月1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

  “为了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我们强化了‘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结合新国标的实施,我市多措并举抓实抓细水质监管,确保供水水质优良。

  据介绍,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结合大学习大服务大调研活动,首先对照新国标实施开展相关课题编制工作,落实从制水尾端向原水前端延伸的“宽场景”工作理念,开展全市城市公共供水水厂的原水水质、原水库容以及工艺适配性调查,为行业监管提供有效支撑;其次按照住建部2023年度水质抽检和市城市管理局水质监督管理要求,创新“服务型”工作模式,督促区县主管部门加强水质监管,编制全市水厂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标准和水质采样技术规范,依据全市城市水厂水质监督抽检,结合各地实际“量体裁衣”,开展“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组织城市供水水质技术提升专家前往万州、永川、彭水等区县,实现“输血”与“造血”并举、扶持与带动同步,促进区域供水水质提升;再就是建立“大视角”工作格局,实施从水厂到厂外取水口、大管网等基础设施全链条检查;此外还坚持数字化变革思维,多维度梳理水厂运行安全监管工作目录,编制工作流程,形成现场检查工作清单化、规范化、标准化,督促城市供水运行水平不断提升。

  据悉,为确保“水质优”这一关键,今年全市累计完成水质监督性检测近千厂次,城市供水水质不断向好,各区县城市水厂出厂水水质均符合新国标标准。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城市供水接入效率和服务水平

  城市供水接入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联合出台了《重庆市进一步深化供水接入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文件。

  该实施方案明确:针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城市供水项目,供水接入环节缩减为2个,接入时限压缩为4—8个工作日,申请材料精简为2项,以及取消自来水安装配水管网改造费、查勘设计、技术资料服务费等不合理收费等一系列措施让供水接入更加方便、快捷、实惠。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接入改革工作,切实提升城市供水接入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我市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做贡献。”市城市管理局供节水处负责人表示。

  以九龙坡区为例。今年该区城市管理局推行水、电、气、讯办理“一窗受理”工作模式,供水接入办理时限从以前的不超过19个工作日压缩到4-8个工作日。同时推行“智慧水务”,线上线下多渠道均可申报、安装当日即可获得电子水卡号等。

  又如我市正在大力推动的渝中区“供水一件事”试点工作,即通过编制“一件事”三张清单,明确数据共享内容和方式,推动跨部门业务协同办理,力求进一步为企业群众省时省力。

  同时我市还全面推行“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服务,真正实现“一次受理、集成服务、并联审批、一站办结”,截至目前已受理办结约8000次。

  据统计,我市目前取消5个用水报装环节,接水办理时限压减86%,966886客服热线接电101万件、回访满意率99.06%,用户满意率保持在97%以上,城市供水的优质服务让企业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供水服务市民能力,在市城市管理局的统筹下,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以《城市供水节水条例》宣贯为抓手,提升市民了解供水企业义务和用水人权利,开展供水服务问卷调查。结合“3.19”城市管理主题活动周、世界水日、城市节水周等开展城市供水水质检测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主题活动,如九龙坡、巴南组织大用户参观水厂,万州、沙坪坝等建立水厂与学校科普互动模式,又如渝北、涪陵、綦江、梁平等多个区县上门为小区住户免费检测自来水水质,南岸、高新区等在学校开学季开展水质检测服务等。全市开展各类服务市民活动200余次。

  此外,为保障迎峰度夏等高峰期企业供水,市城市管理局加强了预判和调度,并在汛期、夏季、节假日等供水高峰和重要节点,前往永川、南川、酉阳、秀山等区县和市自来水公司等地开展走访调研和监督检查,勘查水库、出水和取水口等点位,建立问题清单台账,督促落实,有效保障了企业群众供水。

  加速数字化升级 强化智治支撑迈出新步伐

  为响应我市数字化改革工作要求,紧跟数字重庆建设,市城市管理局坚持智治思维,通过数据信息跨部门协同、跨层级贯通、跨领域共享,建立“GIS一张图、工作一张网、数据一张库”;围绕水源、制水、输配水、供水设施全过程,推动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推进原水监管、制水管理、便民服务、复盘总结等九个功能模块的“供水一件事”系统平台智能化建设,从整体上推动城市供水更好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今年10月,“Optimatics管网优化设计软件技术转让签约仪式”在市水务集团举行,标志着该软件应用正式在国内落地,也意味着我市在供水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建设和布局取得了新进展。

  由市水务集团建起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下辖供排水厂重要的进出水数据进行一分钟一次的高频次采集与异常监测,形成集团—调度中心—厂所的闭环管理模式。目前,该集团已接入13个供水厂26个重要数据指标,96个排水厂共计909个重要数据指标,完善了对水质数据信息化的监督管理工作。

  以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法供水”)为例。中法供水已建成全景数字指挥中心、智能水厂、智能管网、智能调度、智慧报装、智能客服、智能安防、水力模型等一大批典型应用。其中全景数字指挥中心可全方位监控供水全过程,依据取制水、输配水到用户龙头的数据变化,合理调配资源,保障供水安全,有效降低能耗、药耗等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市水投集团通过移动互联网、云平台等科技手段提高供水管理,已有42座城市水厂接入了生产营运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57个原水流量计、71个出厂水流量计的在线监测,在线率100%。并在区县建成智能化指挥调控中心1个,安装部署监测终端67个、NB表400个。

  据了解,我市中心城区已建设了数以万计的底层数据感知设备覆盖整个供水区域,为全市供水行业全方位掌握供水运行情况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云技术、资源虚拟化技术解决数据计算和数据存储资源瓶颈,大幅度提升了智慧水务各项基础数据采集及时性、存储准确性及稳定性。

  “下一步,我们将在强化智治支撑上加快发力,着力推进城市供节水数字化变革,让智慧供水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市城市管理局供水处负责人表示。

  链接>>>

  我市积极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

  2023年1月3日,我市印发《重庆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方案》,我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力争2025年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据了解,为确保统筹有序推进创建工作,我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市管理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区县和企业为成员的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专班,同时启动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编制,按照《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要求,积极完善非常规水利用、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市政绿化和消防用水管理等城市节水方面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会同市水利局建立万吨以上工业和服务业计划用水管理台账,积极推动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工作。

  在党政统揽、市区共建、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节水”工作格局下,我市全面掀起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热潮,并会同市机关事务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住房城乡建委等多个部门积极推动节水型单位、企业、居民小区载体建设。到2022年底,全市累计创建节水机构载体6193个,其中节水型小区1163个、单位4541个、工业企业489个。

  据介绍,为助推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我市还开展了市级节水型城市创建,渝中区等12个区已成功创建,今年有璧山等13个区申报创建市级节水型城市。同时,市区两级还广泛开展“水厂开放日”、有奖知识问答、“六进”等丰富多彩的节水宣传活动,得到各行业及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全社会节水新风尚逐步形成。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压实各部门主体责任,积极落实各项指标任务,精准施策发力,在全市掀起人人节约用水的浓厚氛围,推动我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顺利进行。

  张锋 许可 图片由市供节水事务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